1、冬季常见病防治2 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感、支气管炎、哮喘等,亦易患胃病、胃出血、脑出血或脑血栓、心绞痛以及某些冬季传染病。3 专家点评:冬季皮肤最容易受到干燥与寒冷的侵害,导致皮肤瘙痒、红肿。寒冷还会引起冻疮、多形红斑等皮肤疾病。预防招数:保温防寒,尤其是做好皮肤裸露部位的保暖措施;避免使用劣质护肤品;穿着尽量柔软,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等;加强皮肤锻炼,例如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等;同时还需注重食物保健。小贴示:洗澡次数不宜
2、太频,水温也不宜太高,尽量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过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品1、皮肤病2、口角炎专家点评:冬季空气干燥,如果用舌头去舔,唾液在干燥空气下立刻蒸发,从而越舔越干,口角干裂,口腔中的细菌乘机侵入口角,引发炎症,另外,冬季进食中新鲜蔬菜减少,造成维生素B2缺乏而诱发口角炎。预防招数: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小贴士:随身带一支“润唇膏”,以免干燥时用舌头去舔嘴唇,引发口角炎。专家点评:冬季是高血压高发季节,寒冷更给高血压病人带来更大的威胁。冬季寒冷的空气使血液处于高度凝结状态,并刺激血管收缩,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居高不下,很多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突发脑出血、急性心梗,成为入冬最
3、危险的发病人群。预防招数:一、量力运动:所谓中等量运动是指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冬季,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时动作不要过猛,不要突然改变运动方式,运动结束后用10分钟放松。冬天的运动首推快步走,也可慢跑、游泳(但慎游冬泳)、骑自行车、跳绳、爬山、打太极拳及气功等。二、戒烟限酒:临床研究显示,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血压高6毫米汞柱。另外,大量饮酒会使血压明显升高,易诱发脑血管意外。而超重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压三、御寒保暖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鞋子和帽子要大小适中,以轻便、保暖和松软为好。服装都不宜穿得太紧,否则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血压升高。领带
4、恰好在颈动脉窦的位置,系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窦,影响血液循环;腰带系得紧则易引起腰部以下血液循环受阻,加重心脏负担。使用空调时,以1823摄氏度为宜。睡眠时,不要盖过于厚重的被子,以免压迫胸部,妨碍呼吸,引起血压升高。温馨提示:忧虑、悲伤、烦恼、焦躁、紧张及疲劳,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病人应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劳逸结合,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 小贴士:1、祛除危险因素;2、注意劳逸结合;3、要注意精神调节;4、要定期检测血压。4、糖尿病专家点评: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健康会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四季当中冬季糖尿病人血糖水平最高,夏季血
5、糖值最低。同时,冬季也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所以进入冬季,糖尿病人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预防招数:一、调节情绪冬季出门活动少,朋友很少聚会聊天,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情绪激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因此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二、注意饮食糖尿病人必须牢记,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这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饮食方案,控制主食,忌食甜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
6、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糖尿病人还要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三、及时保暖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机梗死、脑出血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防寒,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及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四、预防感染气温的降低造成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下降,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有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患者,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所
7、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对于皮肤破损、甲沟炎、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五、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所以,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运动形式。六、注意护肢:冬季是糖尿病足的好发季节,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冻伤;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修剪趾甲,避免甲沟损伤而引起坏疽;选择鞋子应软硬适度,避免过硬、过紧,经常换袜子,保持脚清洁、干燥,还应穿防滑性较好的鞋子,以防摔跤;积极治疗
8、足癣,以防细菌感染。小贴士:餐后1小时运动,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次,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运动要长久,要坚持。专家点评:寒冷气候使人体上呼吸道一系列生理保护功能减退,病邪便乘虚而入,或原已潜伏在呼吸道的病菌和细菌乘机肆虐,引起呼吸道感染而使咳嗽、气喘、咯痰等症状复发或加剧。慢性气管炎患者往往伴有肺气肿,这是由于支气管炎症引起支气管内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与管壁痉挛,使管腔发生不完全性阻塞,或发生肺泡肿胀、破裂,造成肺气肿,以致肺的呼吸功能进一步减退,病情更加厉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久而久之,使心脏发生器质性病理变化,引起肺
9、源性心脏病。这类患者,除了咳嗽、气急、咯痰等症状外,往往出现水肿、口唇指甲青紫、心悸心慌等血液循环不良的征象,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5、慢性支气管炎预防招数:一、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二、是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三、是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早晨起来或者白天阳光比较好时最好通风半小时左右,因为室内空气污染也会引发或加重病情。四、是要加强锻炼,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另外,已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可以和医生学做呼吸操。五、还可以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
10、的发作次数。小贴士:1、积极控制感染2、促使排痰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专家点评:冬季里的气温和气压变化大,可从两个方面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寒冷空气的吸入可刺激呼吸道并弱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从而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则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发因素。二是冬季里的大气压偏高,使得烟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易于聚集和增多,一旦吸入呼吸道也会形成刺激,诱发呼吸道感染而致慢阻肺急性加重。预防招数:一,戒烟。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慢阻肺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
11、病因,长期吸烟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阻肺。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气温下降时,室内空气流通较差,要注意室内通风。在外娱乐休闲(比如逛商场、唱卡拉OK或打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被烟雾充满的房间和空气被污染的空间,同时避免接触感冒或伤风的病人。慢阻肺患者应及时注射流感疫苗。三,注意膳食营养合理。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四
12、,适当运动。这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步行、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增强呼吸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小贴士:戒烟、防尘抗感冒,室内换气勤通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人们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还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另外,“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要有个“度”。冬季防病小常识这些部位不宜“冻”1、腹部: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衣服。2、
13、腿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3、头部: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容易受风寒。4、膝关节: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5、脖子: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6、双肩: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尤其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双肩的保暖。这些人不宜“冻”1、血管疾病患者:天气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2、脑血管疾病患者:当气温、气流等气
14、象变化剧烈时,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3、消化道溃疡病患者: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人们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还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另外,“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要有个“度”。这些人不宜“冻”1、血管疾病患者:天气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2、脑血管疾病患者:当气温、气流等气象变化剧烈时,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3、消化道溃疡病患者: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