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9636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9991999年第年第2 2期期“在在”字句和字句和“给给”字句字句提要提要本文以本文以“在在”字句和字句和“给给”字句为例,说明一个观字句为例,说明一个观点点: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并不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并不等于词类序列。一个等于词类序列。一个句式句式是一个是一个“完形完形”(Gestalt)(Gestalt),即一个即一个整体结构整体结构。只有把握句式的。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整体意义,才能,才能解释许多分词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解释许多分词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句式整体意义的对应的语法

2、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句式整体意义的把握跟心理上的把握跟心理上的“完形完形”感知一致,都受一些基本感知一致,都受一些基本认知原则的支配认知原则的支配,文中对这些原则作了阐述。,文中对这些原则作了阐述。1 1、提出问、提出问题:题:给动词分小给动词分小类的缺点类的缺点(问题问题一、一、二、三)二、三)2 2、提出观、提出观点:整体点:整体 部分之和部分之和(从认知的(从认知的角度)角度)3 3、论证观、论证观点:将认知点:将认知原则运用到原则运用到句式的整体句式的整体意义中意义中4 4、解决问、解决问题:对应解题:对应解决了问题一、决了问题一、二二5 5、结语、结语全文写作思路全文写作思路先肯定:

3、先肯定:分小类的作用分小类的作用 然后:然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局限局限问题一问题一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概括不了的现象概括不了的现象问题二,问题二,分小类经常跟词义搭配纠缠在一起分小类经常跟词义搭配纠缠在一起问题三,问题三,无休止的分小类会使语法研究复杂化无休止的分小类会使语法研究复杂化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句式是通过词类来表示的,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一般认为,句式是通过词类来表示的,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朱德熙朱德熙1980:175)1980:175)例如与例如与“在在”字字相关的句式相关的句式:(1)a.(1)a.在黑板

4、上写字在黑板上写字(把字写在黑板上把字写在黑板上)b.b.在飞机上看书在飞机上看书(*把书看在飞机上把书看在飞机上)如果把如果把“写写”和和“看看”划归动词的两个不同的小类划归动词的两个不同的小类VaVa和和Vb,(a)Vb,(a)和和(b)(b)在是否能转换成把字句上的差别就可用两个不同的句式来表示在是否能转换成把字句上的差别就可用两个不同的句式来表示:a.a.在在+N+Va+N+N+Va+N b.b.在在+N+Vb+N+Vb 十十N N在语义上,在语义上,VaVa含有含有“附着附着”义,义,VbVb不含有不含有“附着附着”义。类似的分析适用于义。类似的分析适用于与与“给给”字字相关的句式相

5、关的句式:(2)a.(2)a.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写给校长一封信写给校长一封信)b.b.给爸爸炒了一个菜给爸爸炒了一个菜(*炒给爸爸一个菜炒给爸爸一个菜)把把“写写”和和“炒炒”分别划归动词的两个不同的小类分别划归动词的两个不同的小类V V甲甲(含给予义含给予义)和和V V乙乙(不含给予义不含给予义),也就说明了,也就说明了(a)(a)和和(b)(b)的差别。的差别。(参看朱德熙参看朱德熙1979,1990)1979,1990)通过通过分小类来表示不同的句式确实能说明许多语法现象分小类来表示不同的句式确实能说明许多语法现象,如句式之间的变,如句式之间的变换。换。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它

6、的问题和局限。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它的问题和局限。肯定:分小类的作用肯定:分小类的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局限局限问题一问题一,光是分小类,还有许多相关的,光是分小类,还有许多相关的语法现象无从作语法现象无从作出说明出说明,有一些,有一些应该作出的概括也应该作出的概括也无从作出概括无从作出概括。先看先看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3)a.(3)a.我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写了几个字我我写了几个字写了几个字在黑板上在黑板上 b.b.我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写字写字*我我写字写字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同样是动词同样是动词“写写”,为什么宾语名词带数量词时句式可,为什么宾语名词带数量词时句式可以

7、转换,不带数量词就不能转换以转换,不带数量词就不能转换?(4)a.(4)a.我给她我给她写写一封信一封信 我我写写一封信给她一封信给她 我我写写给她一封信给她一封信 b.b.我给她我给她写了写了一封信一封信 我我写了写了一封信给她一封信给她 *写了写了给给她一封信她一封信为什么动词后加上为什么动词后加上“了了”句式转换就受限制?下面是范继淹句式转换就受限制?下面是范继淹(1982)(1982)指出的现象,指出的现象,“在在”字后的名词一变,句式转换就受字后的名词一变,句式转换就受限制。限制。(5)a.(5)a.在在墙上墙上写字写字把字写在把字写在墙上墙上 b.b.在在书房书房里写字里写字*把字

8、写在把字写在书房书房里里问题一问题一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 O+O+数量词数量词V+V+了了 在在+不同不同N N再说分小类再说分小类概括不了的语法现象。概括不了的语法现象。为便于说明,本为便于说明,本文把考察范围集中在由单音节的及物动作动词文把考察范围集中在由单音节的及物动作动词(它它们是最典型的动词们是最典型的动词)构成的构成的“在在”字句字句(Z(Z句句)和和“给给”字句字句(G(G句句)。可以发现。可以发现“在在x x”和和“给给x x”在句式中在句式中的分布有很大程度的对应的分布有很大程度的对应:(S,V,O:(S,V,O分别表示分别表示“施事施事主语、谓语动词、受事语主语、谓

9、语动词、受事语”)G1G1一般不存在,只有在特别强调一般不存在,只有在特别强调x x(加特殊重音)(加特殊重音)时才能说,所以放在括号里。时才能说,所以放在括号里。Z2Z2和和G2G2可看作可看作Z2Z2和和G2G2的的压缩形式压缩形式(我在(我在 那儿那儿 写字,你给写字,你给 我我 来封来封信),信),Z4Z4和和G4G4是是Z4Z4和和G4G4的的压缩形式压缩形式(我放(我放 在在 桌上一盆花,我卖桌上一盆花,我卖 给给 你一所房子)。不仅总体上你一所房子)。不仅总体上有工整的对应,局部的对应也很明显。有工整的对应,局部的对应也很明显。先看受事宾语(先看受事宾语(O O)带不带数量词。)

10、带不带数量词。Z1/Z3/Z4Z1/Z3/Z4里里的的O O要带数量词(不带只能是黏附形式),要带数量词(不带只能是黏附形式),Z2Z2里的里的O O可以是光杆名词可以是光杆名词;同样,;同样,G1/G3/G4G1/G3/G4里的里的O O也要带也要带数量词,数量词,G2G2里的里的O O可以是光杆名词。可以是光杆名词。压缩了压缩了“x x”压缩了压缩了“在在/给给”对应问题一对应问题一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 O+O+数量词数量词O O可光杆可光杆 再看动词再看动词表已然语态用的是简单形式还是复杂形式。表已然语态用的是简单形式还是复杂形式。Z1/Z2/Z3Z1/Z2/Z3里的里的V V要

11、加要加“了了/过过”,Z4Z4只能是光杆动词只能是光杆动词;同样,同样,G1/G2/G3G1/G2/G3里的里的V V要加要加“了了/过过”,G4G4只能是光只能是光杆动词,已有杆动词,已有(6)(6)的例句为证。动词分小类并不能对这的例句为证。动词分小类并不能对这许多对应作出相应的概括许多对应作出相应的概括。问题一问题一概括不了的现象概括不了的现象 O+O+数量词数量词V V表表“已然已然”,用,用简单简单/复杂形式复杂形式问题一问题一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 O+O+数量词数量词V+V+了了 在在+不同不同N N 问题二,问题二,分小类经常分小类经常跟词义搭配纠缠跟词义搭配纠缠在一起,

12、难以分在一起,难以分得清。照例说,按分布分小类是得清。照例说,按分布分小类是句法句法问题,词义搭配问题,词义搭配是是语义语义问题,两者应该分开,但事实很难做到。举例问题,两者应该分开,但事实很难做到。举例来说,来说,(8)a.(8)a.写给我一封信写给我一封信 b.b.*写给我一副春联写给我一副春联按朱德熙按朱德熙(1979)(1979),动词,动词“写写”(V V甲类,含给予义)甲类,含给予义)可可以在以在V V甲甲+给给+N+N+N+N句式里出现,如句式里出现,如(8a)(8a)句。动词句。动词“沏沏”(V V乙类,不含给予义)乙类,不含给予义)不能在这个句式里出现,即不能在这个句式里出现

13、,即“沏给我一杯茶沏给我一杯茶”不合句法。不合句法。(8b)(8b)句不合格可以说只句不合格可以说只是词义搭配问题,不是句法问题(按朱先生的说法是是词义搭配问题,不是句法问题(按朱先生的说法是“写写”类动词的词义有类动词的词义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有时表示,有时表示“给给予予”,有时不表示,有时不表示“给予给予”),有),有(8a)(8a)的存在已足以的存在已足以说明说明“写写”属于属于V V甲。但是看下例甲。但是看下例:(9)(9)每一回他都给我沏杯红茶,每一回他都给我沏杯红茶,这一回他沏给我一杯龙井。这一回他沏给我一杯龙井。至少有一部分人认为至少有一部分人认为(9)(9)可以说,就像有一

14、部分人认为可以说,就像有一部分人认为(8b)(8b)也可以说一样。既然有也可以说一样。既然有(9)(9)存在,也就没有理由不存在,也就没有理由不把把“沏沏”同样划归同样划归V V甲。甲。问题三,根据问题三,根据“在在”和和“给给”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可以给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可以给动词分小类,但我们还可以选用动词分小类,但我们还可以选用各种各样其他的分布标各种各样其他的分布标准准来给动词分小类,给动词加上许许多多别的语义特征,来给动词分小类,给动词加上许许多多别的语义特征,这样做的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将是一个动词一个类,因为没有两个最终结果将是一个动词一个类,因为没有两个动词的分布和语义特征会完全一样。动

15、词的分布和语义特征会完全一样。我们不是一概反对给动词分小类,一些重要的小类是应我们不是一概反对给动词分小类,一些重要的小类是应该分的。该分的。语法研究的目的原本是想语法研究的目的原本是想以简驭繁以简驭繁,用简明的用简明的规则说明繁复的现象,分小类也是出于这个动机,然而规则说明繁复的现象,分小类也是出于这个动机,然而不断分小类的结果是适得其反。不断分小类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可以设想,儿童在短时期内习得语言,肯定不是靠掌握可以设想,儿童在短时期内习得语言,肯定不是靠掌握每个动词的全部分布特征或语义特征,而是掌握一些简每个动词的全部分布特征或语义特征,而是掌握一些简单明了、适用性很普遍的原则。单明了、

16、适用性很普遍的原则。先肯定:先肯定:分小类的作用分小类的作用 然后:然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局限局限问题一,问题一,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O+O+数量词数量词 V+V+了了 在在+不同不同N N概括不了的现象:概括不了的现象:O+O+数量词数量词 V V表表“已然已然”用简单用简单/复杂形复杂形式式 问题二,分小类经常跟词义搭配纠缠在一起问题二,分小类经常跟词义搭配纠缠在一起问题三,不能问题三,不能“以简驭繁以简驭繁”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整体整体 部分之部分之和和(认知的角度)(认知的角度)然后:然后:运用到语法中: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运用到语法中: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心理:整体重

17、要性心理:整体重要性举例说明:分析句法成分不能得出举例说明:分析句法成分不能得出句式整体意义;分析语义是在已知句式整体意义;分析语义是在已知句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句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强调: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强调: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2 2、提出观点、提出观点 2.2.句式是句式是“完形完形”结构结构 本文力图说明的观点是,不同的本文力图说明的观点是,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并不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并不等于不同的词类序列。一个句式是一个等于不同的词类序列。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完形”(Gestalt)(Gestalt),即一个,即一个整体结构整体结构。只有把握句式的整

18、体意义,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才能才能解释解释许多许多分小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分小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概括。“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是,的一条重要原理是,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句式的因此句式的整体意义不等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于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可能有这整体可能有这样一些属性,它们不是从对组成部分的分样一些属性,它们不是从对组成部分的分析中推断出来的,因此不能通过对各部分析中推断出来的,因此不能通过对各部分的分析来认识整体的全部性质。举例来说的分析来认识整体的全部

19、性质。举例来说: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 2、提出观点:、提出观点:整体整体 部分之和部分之和(从认知的角度)(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到语法中:把握运用到语法中: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句子的整体意义心理完型如何形成:心理完型如何形成:相邻相邻相似相似介绍介绍4 4个认知原则:个认知原则:顺序原则顺序原则包容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相邻原则数量原则数量原则将将4 4个认知原则个认知原则运用到句式的整运用到句式的整体意义中:体意义中:说明句式的整体说明句式的整体意义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形成3 3、论证观点:、论证观点:3.3.句式整体意义的认知基础句式整体意义的认知基础问题是句式的整体意义又是如何产生的。为

20、此有必要了解问题是句式的整体意义又是如何产生的。为此有必要了解心理心理上的上的“完形完形”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形成的。心理。心理“完形完形”的形成至少有的形成至少有“相相邻邻”和和“相似相似”的原则在起作用的原则在起作用(Anderson 1985)(Anderson 1985)。例如。例如:图图(a)(a)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8 8条孤立的平行线,而是两两成条孤立的平行线,而是两两成对的对的4 4对平行线这样一个完形。也就是说,对平行线这样一个完形。也就是说,“4 4对对”这个整这个整体知觉不是体知觉不是8 8条线简单相加的结果。这是因为人在认知上倾条线简单相加的结果。这是因为

21、人在认知上倾向于把向于把相邻相邻的两个成分看成一个单位。图的两个成分看成一个单位。图(b)(b)虽然竖列的成虽然竖列的成分相互挨得近,但我们倾向于把此图看作分相互挨得近,但我们倾向于把此图看作5 5行,即行,即O O行和行和X X行行的交替,而不是看作的交替,而不是看作5 5列。这是相似原则在起作用,行的成列。这是相似原则在起作用,行的成分相似,人倾向于把分相似,人倾向于把相似相似的成分看成一个单位。的成分看成一个单位。句式的整体意义是如何形成句式的整体意义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基的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基本的认知原则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复地起作用。本的认知原则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复地

22、起作用。1 1)顺序原则)顺序原则 如果如果B B在在A A之后,之后,C C在在B B之后,那么之后,那么A,B,CA,B,C是一个是一个序列序列,而不是,而不是一个无序列。在空间域是一个序列,在时间域和其他的概念一个无序列。在空间域是一个序列,在时间域和其他的概念域也是一个序列,例如我在画这个图时,顺序是先域也是一个序列,例如我在画这个图时,顺序是先 画画A A,其,其次次B B,最后,最后C C。2)2)包容原则包容原则 如果如果B B包容在包容在A A之内,那么之内,那么A A就不可能包容在就不可能包容在B B之内。之内。“容器容器”和和“内容内容”的关系是认知上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例如

23、,如果的关系是认知上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例如,如果首饰盒在衣箱内,那么衣箱就不可能在首饰盒内。首饰盒在衣箱内,那么衣箱就不可能在首饰盒内。3)3)相邻原则相邻原则 相邻的两个成分倾向于组成一个单位,如上面图相邻的两个成分倾向于组成一个单位,如上面图(a)(a)平平行线所示。具体的距离是这样,抽象的行线所示。具体的距离是这样,抽象的距离距离也是这样:也是这样:小王和他妈妈之间的距离要比小王和他同事的距离近,小王和他妈妈之间的距离要比小王和他同事的距离近,小王和他妈妈因此是小王和他妈妈因此是“一一”家人。家人。4)4)数量原则数量原则认识数量上的多和少是人的基本认知能力之一,数量的认识数量上的多和少

24、是人的基本认知能力之一,数量的概念在各方面都存在。三个苹果比一个苹果概念在各方面都存在。三个苹果比一个苹果“多多”,是,是因为我们拿起三个比拿起一个要付出较因为我们拿起三个比拿起一个要付出较“多多”的力气,的力气,吃下三个要比吃下一个付出较吃下三个要比吃下一个付出较“多多”的时间,甚至看到的时间,甚至看到三个要比看到一个激活视网膜上更三个要比看到一个激活视网膜上更“多多”的神经细胞。的神经细胞。难怪英语一个苹果是难怪英语一个苹果是appleapple,三个苹果就是,三个苹果就是applesapples。根据上述认知原则,上一节列出的根据上述认知原则,上一节列出的“在在”字句和字句和“给给”字句

25、具有如字句具有如下的整体意义:下的整体意义:顺序原则顺序原则可以说明可以说明ZlZl/Z2/Z2和和Z3/Z4Z3/Z4之间的区别,同样说明之间的区别,同样说明(G1)/G2(G1)/G2和和G3/G4G3/G4之间的区别。之间的区别。“给给X X”在动词前在动词前表示表示预定的目标预定的目标(Goal)(Goal),在动词后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的表示达到的终点终点(Destination)(Destination)。目标总是在行动之前先。目标总是在行动之前先行设定,理应位于动词之前行设定,理应位于动词之前;终点总是在动作之后才能达到,理应位终点总是在动作之后才能达到,理应位于动词之后。对于动词之

26、后。对“在在x x”相对动词的位置可作类似说明。相对动词的位置可作类似说明。G1G1不存在的不存在的原因是原因是:事件事件的发生一般不会有一个预定的目标,而的发生一般不会有一个预定的目标,而动作动作可以有一个可以有一个预定的目标预定的目标(G2)(G2)。我们只会说。我们只会说“为一预定目标我做了一件事为一预定目标我做了一件事”,一,一般不会说般不会说“为一预定目标发生了一件事为一预定目标发生了一件事”;事件和动作的区别下面再事件和动作的区别下面再说。上面说。上面(6)(6)中的中的G1,G1,“你你”加特殊重音加特殊重音的作用就是使一般没有目标的作用就是使一般没有目标的事件也有一个目标。事件

27、可以在某处所发生的事件也有一个目标。事件可以在某处所发生(Z1)(Z1)。包容原则包容原则可以说明可以说明Z1Z1和和Z2Z2的区别,同时说明的区别,同时说明(G1)(G1)和和G2G2的区别。按范继的区别。按范继淹淹(1982),Z1(1982),Z1的的“在在x”x”是是外层结构外层结构,Z2Z2的的“在在x”x”是是内层结构内层结构,差别,差别是是施事主语施事主语S S在不在在不在“在在x x”的包容范围的包容范围内。内。“事件事件”和和“动作动作”的区的区别之一是别之一是:一个一个事件事件包括动作和动作的全部参与者,包括动作和动作的全部参与者,尤其要包括施事尤其要包括施事(S)(S),

28、不带,不带S S的的VOVO只能代表一个动作只能代表一个动作,不能代表一个完整事件;例如,不能代表一个完整事件;例如“他打我他打我”是一个事件,是一个事件,“打我打我”只是一个动作。只是一个动作。SVOSVO能代表一个事能代表一个事件,在件,在Z1Z1里这个事件在某处所发生;在里这个事件在某处所发生;在Z2Z2里只是动作里只是动作VOVO在某处所发生。在某处所发生。对对(G1)(G1)和和G2G2的差别可作类似说明。包容范围引起的差别可引用范继淹的差别可作类似说明。包容范围引起的差别可引用范继淹(1982)(1982)中的例子中的例子:(11)a.(11)a.在院子里在院子里,爷爷在乘凉,妈妈

29、在洗菜。,爷爷在乘凉,妈妈在洗菜。b.b.爷爷爷爷在院子里在院子里乘凉,妈妈在洗菜。乘凉,妈妈在洗菜。(a)(a)爷爷在乘凉和妈妈在洗菜都发生在院子里,爷爷在乘凉和妈妈在洗菜都发生在院子里,(b)(b)乘凉一定发生在院乘凉一定发生在院子里,妈妈洗菜不一定发生在院子里,另须说明的是,这里是指事件子里,妈妈洗菜不一定发生在院子里,另须说明的是,这里是指事件或动作发生的处所,与事件或动作参与者的处所无关或动作发生的处所,与事件或动作参与者的处所无关:(12)Z1(12)Z1在第三页上我在第三页上我删了两句话。删了两句话。Z2Z2我在飞机上我在飞机上看见了长江大桥。看见了长江大桥。“我我”不在第三页上

30、,是不在第三页上,是“我删了两句话我删了两句话”整个整个事件事件发生在第三页上。发生在第三页上。长江大桥不在飞机上,是长江大桥不在飞机上,是“看见长江大桥看见长江大桥”整个整个动作动作发生在飞机上。发生在飞机上。同样,同样,G2“G2“对某受惠目标发生某动作对某受惠目标发生某动作”也与动作的参与者是否是惠予也与动作的参与者是否是惠予终点无关终点无关:“:“我给他赔了十块钱我给他赔了十块钱”是是“我替他赔钱我替他赔钱”的意思,的意思,“他他”是是“赔十块钱赔十块钱”这个动作的受惠对象,但并不是这个动作的受惠对象,但并不是“十块钱十块钱”的实际收受的实际收受者。者。相邻原则相邻原则可以说明可以说明

31、Z3Z3和和Z4Z4的区别,同时说明的区别,同时说明G3G3和和G4G4的区别。的区别。G3G3转移和达到转移和达到是两个是两个分离分离的过程,所以动词的过程,所以动词V V和和“给给x x”不相邻不相邻,中间中间隔着一个隔着一个O O;G4G4转移和达到是一个转移和达到是一个统一统一的过程,所以动词的过程,所以动词V V和和“给给x x”相相邻邻,“V V给给”几乎组合成一个复合动词几乎组合成一个复合动词,“给给”可读轻声。对可读轻声。对Z3Z3和和Z4Z4的的区别可作类似说明,区别可作类似说明,“V V在在”是一个复合动词,是一个复合动词,“在在”一般读轻声。其一般读轻声。其他例证他例证:

32、(13)a.(13)a.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让我转交给你。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让我转交给你。b.b.*他写给我一封信,让我转交给你。他写给我一封信,让我转交给你。(14)a.(14)a.我曾经送我曾经送一件毛衣一件毛衣给给她她,她不收。,她不收。b.b.*我曾经送给我曾经送给她一件毛衣她一件毛衣,她不收。,她不收。(14a)(14a)“一件毛衣一件毛衣”和和“她她”之间隔开,所以语义上之间隔开,所以语义上“她她”和和“一件毛一件毛衣衣”之间不一定已有之间不一定已有领有领有关系,关系,(14b)(14b)“一件毛衣一件毛衣”和和“她她”紧挨着,紧挨着,语义上已有领有关系。语义上已有领有关系。(13)

33、(13)可作类似解释。可作类似解释。数量原则数量原则能同时说明能同时说明Z4Z4和和Z4Z4之间、之间、G4G4和和G4G4之间的区别,还之间的区别,还能同时说明能同时说明Z2Z2和和Z2Z2之间、之间、G2G2和和G2G2之间的区别之间的区别:(15)G4 (15)G4 我写给你一封信。我写给你一封信。G4 G4 我卖我卖 给给 你一所房子。你一所房子。“卖卖”是典型的给予动词,有固有的是典型的给予动词,有固有的给予义给予义,从信息传递上讲,从信息传递上讲给予义是个给予义是个默认值默认值(default value),(default value),“给给”字实际上是字实际上是多余多余的,的

34、,所以所以G4G4“给给”字可以不出现。字可以不出现。“写写”不是典型的给予动词,不是典型的给予动词,给予义不是默认值,所以必须有给予义不是默认值,所以必须有“给给”字出现。对字出现。对Z4Z4和和Z4Z4的的区别可作类似说明,就看附着义是不是动词词义的默认值。区别可作类似说明,就看附着义是不是动词词义的默认值。(16)Z2 (16)Z2 我在厨房做饭我在厨房做饭 Z2 Z2 我在做饭我在做饭我在唱歌我在唱歌一般说一般说Z2Z2的的“在在”是表处所的是表处所的介词介词,Z2Z2的的“在在”是表进是表进行语态的行语态的助词助词,但两者的界线并不是很明显,后者是由前,但两者的界线并不是很明显,后者

35、是由前者语义上进一步虚化而来的。虚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者语义上进一步虚化而来的。虚化是个渐变的过程,A A虚化虚化为为B B,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成分在演变的某个阶段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成分在演变的某个阶段既有既有A A义又义又有有B B义。义。在在“我在做饭我在做饭”这样的句子里,这样的句子里,“在在”字实际字实际兼有兼有时间义和空间义时间义和空间义,因为有,因为有数量原则数量原则的作用:的作用:做饭做饭一般总是一般总是与特定的与特定的处所处所(厨房厨房)相联系,相联系,厨房是信息传递上的默认值。厨房是信息传递上的默认值。当当“在在”的使用扩展到不跟特定处所相联系的动作时,似的使用扩展到不跟特定处所相

36、联系的动作时,似乎就乎就只具有时间义只具有时间义了,如了,如“我在唱歌我在唱歌”,但仍可在,但仍可在“在在”后加个虚指处所后加个虚指处所“那儿那儿”,说,说“我在那儿唱歌我在那儿唱歌”。对。对G2G2和和G2G2里的里的“给给”字可作类似的说明,字可作类似的说明,G2G2的给予对象是无的给予对象是无言自明的默认值言自明的默认值(祈使句祈使句“你给来封信你给来封信”)。兼有时兼有时&空空时时心理完型如何形成:心理完型如何形成:相邻相邻相似相似介绍介绍4 4个认知原则:个认知原则:顺序原则顺序原则包容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相邻原则数量原则数量原则将将4 4个认知原则个认知原则运用到句式的整运用到句式

37、的整体意义中:体意义中:说明句式的整体说明句式的整体意义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形成3 3、论证观点:、论证观点:(一)解释面(一)解释面宽概括力强宽概括力强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一:问题一:O+O+数量词数量词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一:问题一:V+V+了了(二)打破词类(二)打破词类界线界线给:动词给:动词/介词介词(三)摆脱分小类与(三)摆脱分小类与词义搭配纠缠的困难词义搭配纠缠的困难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一:在问题一:在+不不同同N N 受限受限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二:分小类问题二:分小类与词义搭配纠缠与词义搭配纠缠4 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4.4.解释面和概括力解释面和概括力 上

38、一节大致已经说明,从基本认知原则出发确立句上一节大致已经说明,从基本认知原则出发确立句式的整体意义,这种做法能对一些语法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式的整体意义,这种做法能对一些语法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应有的概括。这一节进一步说明,跟光从分布出发分小类和应有的概括。这一节进一步说明,跟光从分布出发分小类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的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的解释面要宽得多,概括力要强得多。解释面要宽得多,概括力要强得多。朱德熙朱德熙(1979)(1979)认为各类动词都可进人句式认为各类动词都可进人句式G3(G3(朱文朱文的的S2)S2),其实不然,例如,其实不然,例如“教教”可以进人可以进人G4(G4(朱文的朱文

39、的S1)S1),但,但不能进入不能进入G3(G3(见赵元任见赵元任1968:5.4.6.3):1968:5.4.6.3):(17)(17)教给他一课书教给他一课书 *教一课书给他教一课书给他 托付给他一件事托付给他一件事 *托付一件事给他托付一件事给他 告诉给你一件事告诉给你一件事 *告诉一件事给他告诉一件事给他“教教”等动词虽然表示等动词虽然表示“给予给予”,但,但转移和动作转移和动作是一个是一个统一统一的过程,因为有的过程,因为有“相邻原则相邻原则”,所以不能进入,所以不能进入G3 G3。跟单音节动词相比,跟单音节动词相比,双音节动词很难进人双音节动词很难进人Z4Z4句式句式(范继范继淹淹

40、19821982,张赦,张赦1997)1997),也很难进入,也很难进入G4G4句式,原因是单音句式,原因是单音动词加上动词加上“在在”或或“给给”容易合成一个复合动词。容易合成一个复合动词。(董董秀芳秀芳1998)1998)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的作用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的作用(一)解释面宽,概括力强(一)解释面宽,概括力强1 1、用相邻原则解释不是所有的、用相邻原则解释不是所有的V V都能进入都能进入G3G3格式。格式。2 2、用相邻原则解释双音节、用相邻原则解释双音节V V很难进入很难进入Z4G4Z4G4。范继淹范继淹(1982)(1982)指出一个现象,表示指出一个现象,表示进行语态进行语态

41、,Z1Z1要用要用复杂动词复杂动词形式形式(如加如加“正在正在”),Z2),Z2可用可用光杆动词光杆动词:(18)(18)在楼上,他们正在开会在楼上,他们正在开会(*他们开会他们开会)。他们在楼上开会。他们在楼上开会。原因如上一节所述,原因如上一节所述,Z2Z2里的里的“在在”兼有空间义兼有空间义(表处所表处所)和时间和时间义义(表进行表进行),根据,根据数量原则数量原则就没有必要再加就没有必要再加“正在正在”这样的字这样的字眼。范文还指出眼。范文还指出“在在x”x”出现在动词后的句式没有进行语态。例出现在动词后的句式没有进行语态。例如一般不说如一般不说“他正在种几棵花儿在院子里他正在种几棵花

42、儿在院子里”(Z3)(Z3)和和“他正在种他正在种在院子里几棵儿在院子里几棵儿”(Z4)(Z4)。原因在于,。原因在于,Z3Z3和和Z4Z4都有已然都有已然的意思的意思(见见下下),跟进行语态相冲突。,跟进行语态相冲突。回到第回到第1 1节提到各句式中名词宾语带不带数量词的节提到各句式中名词宾语带不带数量词的问题。前面讲事件和动作的区分,事件不仅要包问题。前面讲事件和动作的区分,事件不仅要包括动作和动作的相关参与者,括动作和动作的相关参与者,典型的事件典型的事件还要求还要求参与者是一个个参与者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或物具体的人或物,“他种了几棵花他种了几棵花儿儿”是个是个已然已然事件,因为带数量的名

43、词组事件,因为带数量的名词组“几棵几棵花儿花儿”代表个体代表个体;“他种花儿他种花儿”就不像个事件,因就不像个事件,因为光杆名词为光杆名词“花儿花儿”是个抽象的类名。而是个抽象的类名。而动作对动作对宾语是不是个体名词没有要求宾语是不是个体名词没有要求,“种花儿种花儿”和和“种几棵花儿种几棵花儿”都是动作。这也跟事件总是带有都是动作。这也跟事件总是带有“已然性已然性”有关。宾语带上数量词,整个动宾词有关。宾语带上数量词,整个动宾词组才表达一个时间上组才表达一个时间上“有界有界”的概念,才有已然的概念,才有已然性。性。(参看沈家煊参看沈家煊1995)1995)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Z1Z

44、1和和(G1)(G1)句式的宾语要带数量词,句式的宾语要带数量词,Z2Z2和和G2G2的宾语可以是光的宾语可以是光杆名词。那么,为什么杆名词。那么,为什么Z3/Z4Z3/Z4和和G3/G4G3/G4的宾语也的宾语也要带数量词呢?因为这些句式都是表示在动作作要带数量词呢?因为这些句式都是表示在动作作用下事物达到或转移到某终点这样一种用下事物达到或转移到某终点这样一种结果结果,也,也都有都有“达成达成”或或“已然已然”的意味。的意味。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一问题一说明不了说明不了的现象的现象 O+O+数量词数量词事件事件 已然已然O+O+数数有界有界 再回到动词表已然语态用简单形式还是复杂再回到

45、动词表已然语态用简单形式还是复杂形式的问题。形式的问题。“以动词的光杆形式表示未然,以动词的光杆形式表示未然,是汉语句法的通则。是汉语句法的通则。”(范继淹范继淹1982:741982:74页页)例例如如“我写个名字在上头我写个名字在上头”,“我打一件毛衣我打一件毛衣给你给你”。表示已然表示已然一般要用动词的复杂形式,一般要用动词的复杂形式,常见的是加常见的是加“了了/过过”。为什么惟有为什么惟有Z4Z4和和G4G4可可以不加以不加“了了/过过”呢?呢?Z4Z4和和G4G4的的整体意义整体意义是指是指动作作用下事物达到某终点,动作作用下事物达到某终点,而且动作和达而且动作和达到是一个到是一个统

46、一统一的过程,达到终点已经的过程,达到终点已经包含完包含完成或已然成或已然这一层意思。也就是说,复合动词这一层意思。也就是说,复合动词“V V在在”和和“V V给给”已经有已然的意思,根据已经有已然的意思,根据数量原则就不必再加数量原则就不必再加“了了/过过”。如果动作和。如果动作和达到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如达到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如Z3Z3和和G3G3,那么代,那么代表动作的动词本身并没有已然的意思。表动作的动词本身并没有已然的意思。对应解释:对应解释:问题一问题一概括不了的现象概括不了的现象V V表表“已然已然”,用,用简单简单/复杂形式复杂形式说明不了的现象说明不了的现象V+V+了了 统一:

47、包含统一:包含“已然已然”所以所以V V用简单形式;用简单形式;分离:不包含已然分离:不包含已然所以所以V V用复杂形式。用复杂形式。这样的解释还可以这样的解释还可以打破词类的界线,打破词类的界线,避避免划类上的一些困难。例如前面免划类上的一些困难。例如前面(16)(16),我,我们不必纠缠于们不必纠缠于“我在做饭我在做饭”里的里的“在在”究究竟是助词还是省去处所词的介词。介词和竟是助词还是省去处所词的介词。介词和动词的纠葛也是一样。朱德熙动词的纠葛也是一样。朱德熙(1979)(1979)按动按动词在词在“给给”字句中的分布给动词分小类时,字句中的分布给动词分小类时,不得不把介词的不得不把介词

48、的“给给”排除在外。例如,排除在外。例如,说说“卖卖”类动词类动词(有给予义有给予义)不能在不能在G2G2句式句式(朱文的朱文的S3)S3)出现,就得把出现,就得把“我给他卖了一我给他卖了一辆车辆车”和和“我给他送了一封信我给他送了一封信”中的中的“给给”算作介词排除在外,不然分布模式就无法算作介词排除在外,不然分布模式就无法建立。问题是介词和动词的界线不容易划建立。问题是介词和动词的界线不容易划清楚。一般认为清楚。一般认为动词动词“给给”表示给予,介表示给予,介词词“给给”表示服务。表示服务。但是给予可以看成是但是给予可以看成是服务的一种方式服务的一种方式(朱德熙朱德熙1979a:159)1

49、979a:159),反,反过来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给予过来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给予(可以说可以说“给予周到的服务给予周到的服务”)。语义上给语义上给予和服务没有严格的分界,动词予和服务没有严格的分界,动词“给给”和和介词介词“给给”也就没有严格的分界。也就没有严格的分界。实际上实际上在确定在确定“给给”的词性时各家的意见很不一的词性时各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朱德熙致。朱德熙(1979)(1979)看成是动词的看成是动词的“给给”在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八百词里都算作介词。里都算作介词。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的作用从句式整体意义出发的作用(一)解释面宽,概括力强(一)解释面宽,概括力强(二

50、)打破词类界线(二)打破词类界线1 1、动词、动词&介词介词EgEg:给:给朱德熙:用分布解决不了朱德熙:用分布解决不了朱德熙和吕叔湘看法不同朱德熙和吕叔湘看法不同 动词动词 介词介词用用句式的整体意义句式的整体意义可以对可以对“给给”(不管是动词还是介词)作出统不管是动词还是介词)作出统一的解释:一的解释:(19)a.(19)a.我给他还了本书我给他还了本书 我给他递了一支笔我给他递了一支笔 b.b.我给他还回去一本书我给他还回去一本书 我给他递过去一支笔我给他递过去一支笔 c.c.我给他还了个礼我给他还了个礼 我给他递了个眼色我给他递了个眼色在我们看来,这些句子都属于在我们看来,这些句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在字句和给字句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