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五课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3.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主题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台湾留美制作人吴金黛及其团队深入台湾山林实
2、地录音, 耗时 5 年,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猕猴、飞鼠、溪流等近 100 种自然声音,与音乐巧妙地结合,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互 吻合,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 融融的景象。是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一部佳作。乐曲由三段旋律组成,在乐曲 的开始、中间、结尾处插入了真实的“音效” 。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对乐器音色的听辨 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热爱大自然、喜欢模仿,因此在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多体验、多模仿,多参与到音乐中。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进城务工 人员的孩子, 他们在课外
3、学习音乐的不多, 但是很喜欢音乐, 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对自然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鉴于这样的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最简 单的物品和乐器,以及学生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把这些元素加入到音乐中,让学 生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模仿音效的小物品和乐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同学们仔细聆听,说一 说你听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教师播放前奏)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 中被称为“音效”。 3.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
4、段声音,你又听到了什么? (播放第一主题)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位名叫吴金黛的台湾音乐家,她深入 台湾热带雨林,用了五年时间,收集了蛙鸣、鸟叫、溪流等多种自然的声音,再 配上优美的音乐,创造了这首动听的乐曲森林狂想曲 。 二、听辨第一主题二、听辨第一主题 1.聆听第一主题 思考: 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速度是稍慢还是稍快?旋律进行是平缓的还是 跳跃的? 2.模唱第一主题 用“啦”模唱,感受欢快的情绪。 思考:第一主题有几个乐句?乐句之间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三、三、听辨乐曲结构听辨乐曲结构 1、完整欣赏。 听到第一主题时用“啦”哼唱,数一数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7 次)
5、2、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2 个) 3、聆听第二主题。 用拍手打节拍的方式表现第二主题。 4、聆听第三主题 1)与第一、二主题有什么不同? 2)从音区和节奏两方面分析。 3)模仿小动物或大自然的动作表现主题三 4、完整聆听,听辨结构 主题一模唱,主题二拍手,主题三动作表现。 思考: “音效”主要出现在乐曲的哪些地方?( 前奏、间奏、尾奏 ) 四、听辨乐器音色四、听辨乐器音色 1、师: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钢琴。 。 。 2、师:同学们都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首乐曲的主 奏乐器只有三个,陶笛、小提琴、吉他。 3、听辨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了解每
6、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4、欣赏森林狂想曲现场演奏视频。 五、创造性表现音乐五、创造性表现音乐 1、探索音效。 用自己的声音或其他方式创造音效。 2、师生合作,创作一段自己的森林狂想曲 。 师弹奏乐曲旋律,学生模仿音效。 六、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六、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 欣赏歌曲,学生跟唱。 七、拓展七、拓展 1、补充欣赏。 森林狂想曲是近年来兴起的“自然音乐”系列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在课后去搜索一下这类音乐。今天我们再欣赏另外一首大自然系列的作品美丽 的约定 。 2、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拥有如此美妙的声音,但是如今,水源被破坏,森林 遭砍伐,我们很快将再也听不到这些动听的声音了,你觉得作曲家想通过这种类 型的音乐告诉人们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师小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森林狂想曲 音效 前奏 1121231 间奏 121231 尾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