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9778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姓名梁小燕学生姓名 填写时间 2014-11-05年级初一 学科语文上课时间2014-11- 13:00-15:00阶段基础() 提高( )强化( )课时计划第( )次课共( )次课教学课题句子赏析之修辞篇教学目标1.学习修辞手法的不同种类及作用2、掌握分析重点修辞手法作用的方法。3、期中考试测试卷。教学重难点1.学习修辞手法的不同种类及作用2、掌握分析重点修辞手法作用的方法。课后作业:详见教案提交时间 2014 年 11 月 05 日 学科组长检查签名: 句子赏析之修辞篇知识 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 常见修辞手法的种类: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对偶、排比、借代比喻

2、:为了生动形象地讲某一事物或者人物情感展现给他人的一种修辞手法。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性。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课文回顾: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拟人:给看似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使得它更加生动形象和亲切感人。作用:形象生动、亲切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

3、者的情感。课文回顾: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夸张:其前提是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事物这一特征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或者缩小而实现。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作用:突出特征、引发联想。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

4、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题分析: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排比:通常用来抒情或者说理,目的是在抒情或者说理的过程中,使得语言更加有感染力,表达更加充分。例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作用:增强语势和语言的感染力、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课文回顾: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

5、似雪。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例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作用,回环起伏,增强语言的美感。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课文回顾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

6、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设问:为了强调某一部分的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作用:引人沉思,启发思考。如: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例题分析: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例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作用:加重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

7、鲜明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课文回顾: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例题分析: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

8、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对偶:通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一定的意义。作用: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借代:在文章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者事物,而是借代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者事物里代替的方法。作用

9、: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作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一:课内阅读训练。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

10、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11、。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摩

12、下列语句,回答问题。a“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偷偷的”,“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b“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 二:课外阅读训练。雪中小卓玛李春雷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

13、,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我猛然明白

14、,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她的眼光一

15、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

16、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

17、,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3文中段画横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4. 下面是文中段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

18、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3分)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5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段“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从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其作用。(4分)。 误区警示强化练习 (挑战一下自己吧)温暖的小刀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

19、,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

20、,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

21、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22、”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并说说题目的含义 2、从女老师留意女孩、裁剪纸片等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教师? 3、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请从内容或形式方面欣赏划线句子。 5、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走远了再关门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

23、发出去的问候。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24、。”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

25、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n y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3分) 2第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26、(3分) 3第段中的划线旬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5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4分) 回顾小结(一日悟一理,日久而成学) 一、 方法小结: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课后作业初一期中测试卷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嫩芽(nn) 分歧(q) 一霎时() 絮叨(x do)B 憔悴() 犄角(j) 脸颊() 徘徊(pi i)C 匿笑(n) 褪色() 磕头(ku) 援助(n)D 绽开(n) 截然() 攥着(n)

27、 惭愧()2、下列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变成了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辫儿,看着妈妈工作。B“找蔡老师”我模模胡胡地回答。C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在我的脑中激荡。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淋淋的鱼塘。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高大的父亲。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 。A强壮 高大 重大 B强大 高大 重要C强势 巨大 重大 D强盛 魁梧 重要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放学后,有的同学处墙报,有的同学打扫卫生,有的同学排练舞蹈,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B

28、 在班上,小明和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C 路边有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雏鸟,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准备把它送回鸟窝。D小明的学习成绩优秀,这次数学测验他考了90分,全班排名20,真让他喜出望外。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B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 一进去奥运比赛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欢乐的歌声激动人心。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不可以持续发展的大事。二、请根据提示默写填空。6、曹操的龟虽寿中,常常用来比喻人老志不老的名句是: 7、万籁此都寂, 8、 ,却话巴山夜雨时。9、 ,把酒话桑麻。10、在论语十二章中

29、,能表示只要虚心请教,到处都有老师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三、阅读理解。(一)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

30、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31、。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本文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目的是什么? 1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

32、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得了吗?请结合文章结尾段描写的内容具体说明。 13、“她憔悴的脸上出现了央求般的神色”属于什么描写?其中的央求变成期待好不好,为什么? 14、简要分析文中的“窗外的树枝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实根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

33、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

34、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

35、不朽的绘画。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作者 陈之藩选自读者有删改15、从文章的内容上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 16、从全文看来看,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绘校园的景色? 17文章的结尾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一句子赏析之修辞篇(DOC 17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