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9892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关键)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的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化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教育目的:贤人、君子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仁、礼;教学纲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巩固性原则(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四、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原则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

3、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3.教育产生新的科学技术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

4、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单选、简答】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条件)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2、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

5、分阶段进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3、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4、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二、简述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即体力和智力2.旧式的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社会为人得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三、社会本位论代表

6、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为代表。观点:教育目的的立足点是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四、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孟子、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马斯洛、萨特、斯宾塞等人为代表。教育立足点是人的发展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发展人的本性五、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简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业者和接班人”。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7、2.要求学生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七、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简答】(三变两建一营造)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念3.加大教育改革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八、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

8、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九、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简答】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8.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权利的规定,其基本权利可概括为(1)教育教学权(最基本)(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二、教师的作用【简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桥梁、纽带(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键(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主导三、教师职业角色【简答】最大特点:角色多样

9、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家长代理人四、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集体性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答】(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改(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六、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基本素养、第一要求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素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5.丰富的实践性

10、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七、如何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简答】1.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爱与尊重、信任结合;3.全面关怀学生;4.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和宽容学生6.解放学生;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八、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简答】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所教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4.了解该你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九、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

11、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答】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1.国家和政府:加强教师教育;加强立法;提供经济保障2.个人努力:学习、研究、反思、实践十、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简答】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课程一、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二、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12、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四、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教学实施一、教学的一般任务【简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3.培训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13、相结合(案例分析)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在教学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防止偏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环节、教师讲授的环节)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六、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单选、简答】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七、直观性原则1.涵义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

14、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直观手段的种类【单选】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b.模像直观(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c.言语直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简答)(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八、启发性原则(1)涵义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2)贯彻的要求【简答】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九、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涵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

15、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贯彻的要求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能杂施十、因材施教原则(1)涵义: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贯彻要求(简答)a.充分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的差异c.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十一、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要有系统性和启发性。讲授方式要灵活多样。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十二、谈话法的要求谈话法亦称问答法。谈话

16、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提纲2.讲究提问的艺术3.做好归纳总结十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要求2.教学重难点3.教学的时间、设备与条件4.课程性质和特点5.学生年龄特征6.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个性十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十五、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简答)1.从教师角度看(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结构合理(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从学生角度看:(1)

17、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十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简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要有代表性(3)作业形式要多样(4)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5)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6)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十七、上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堂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德育一、小学德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二

18、、德育过程的规律(特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四、疏导原则概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简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

19、教育。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简答】(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贯彻要求【简答】(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七、德育的途径

20、2.社会实践活动3.少先队活动4.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5.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最终目的重要功能二、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规章制度平行管理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民主管理服从正确决定、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德鲁克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四、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五、班级文化主要内容与类型(1)班级物质文化(基础)(2)班级行为文化(最活跃的因素)(3)班级组织和

21、制度文化(保障)(4)班级精神文化(灵魂)六、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简答】(一)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受到分数和教师权威的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二)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班级管理的核心)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宗旨)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七、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单选简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八、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九

2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建设和培养班集体)【简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最关键因素、首要任务(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外部保障(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是否形成的标志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要性)【简答】(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十一、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十二、【简答】如何看待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

23、志力薄弱。(2)后进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信心十三、班主任的职责【简答】1.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的首要工作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课外、校外教育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

24、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形式);个人活动小组大致可分为:(1)学科小组(2)劳动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结合教育一、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三、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四、三结合教育的意义1.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方向上的高

25、度一致3.各种教育间互补,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促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2.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3.课程结构坚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甄别和选拔促进发展6.程管理制度过于集中实行三级课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二、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简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等的多元化。(3)重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2.教务行政3.教学工作(核心)4.总务工作三、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计划起始环节2.实施中心环节3.检查中继环节4.总结终结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的内容(DOC 14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