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 何 更 好 地 拍 野 鸟了解更多的野鸟知识是拍野鸟的前提近、光、架是拍野鸟的三要素 刚才的长尾缝叶莺是属于灌木丛鸟,在低矮的灌木和小树丛活动,我守在动物园的灌木丛拍到了此鸟。拍摄时它在吃小虫。长期的拍鸟经验告诉我,在广州最容易拍到野生灰喜鹊的地点是动物园的鹤区。这些野鸟很怕人,通常在鹤区的树上,要将感光度调得很高。有时还要手动对焦。因为在暗光下,佳能比尼康更容易跑焦,需要人工手动对焦,否则眼睛就会模糊。即使光线暗,也尽量不开闪光灯。甜美的花蜜,为太阳鸟和绣眼鸟等小型鸟类提供了食物。上图是在广州动物园里吸蜜的雄性叉尾太阳鸟。守住有甜味的植物,就能等到叉尾太阳鸟。听到叫声后,就留意附近的甜蜜
2、植物。上图是在东山湖公园的普通翠鸟,3年前拍摄,在有湖水的地方都有普通翠鸟的存在。只是我们不知不觉的把它们吓跑了。拍摄时用的是普通的长焦DC,松下Fz28,18倍光学变焦加1.7增距镜头,由朋友帮忙后期处理。守住水源,你就会有收获。麻雀科的小鸟都喜欢吃植物的种子,这只小鹨也不例外,想拍麻雀科的小鸟,先找种子多的草地。此鸟不太怕人,但拍摄时,动作不能太夸张,身体移动不能太快。过完冬季,此鸟就飞回北方。另一种冬候鸟,如下图的红胁蓝尾鸲,也很怕人。在整个冬季,它们普遍存在各公园内,只是不容易接近,它们也属于灌木丛鸟。拍摄时,它离我5米,当时附近有很多野鸟在空中争地盘。红胁蓝尾鸲一直在观战,发现我无敌
3、意,没离我太远。它们好像特别喜欢竹林。现在,它们应该飞回北方了。照片中的参数是为了拍动态而设置的,可惜,还是没成功。小型鸟类的起飞速度太快,我的6000元的镜头,在竹林里无法施展。近是首要因素,如何接近野鸟?穿陆军丛林迷彩服和军帽伪装自己,尽可能的接近野鸟。拍得不好,是因为离野鸟太远了。野鸟最怕的颜色是红、黄、白。因为这三种颜色最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拍体型越小的鸟,就越要接近才能拍得好。拍摄距离越近,后期裁剪越少,画质就越好。有人认为长镜头能更好地拍摄,但他们没考虑到鸟的体积。虽然我有500毫米的长焦镜头,装在我的非全画幅单反相机上,要乘上1.6的系数,等效于800毫米。但拍摄麻雀、翠鸟等小型
4、鸟时,只能在8米内按快门,5米是我的最好射程。拍白鹭这样的鸟,也不应超过30米。否则拍出的也是废片。当各位老师在动物园拍鸟的时候,我离开了人群,单独去了猩猩区,那里经常有游客投喂的食物,会引来很多野鸟,这时候,我根本不需要伪装就能接近野鸟,因为野鸟长期吃人类投喂的食物,只要你的动作幅度不太大,慢慢来,它是不会被吓飞的。当然,附近有飞奔和喧哗的小孩时,拍鸟还是回有麻烦的。当你没有三脚架的时候,近距离对你的帮助会很大。因为轻微的抖动也不会对画质产生太大的影响。良好的光线也直接影响照片的质量,虽然后期可以调整,但不能过度地依赖后期。例如前期暴光不足,后期补光的话,通常会产生大量噪点。我通常前期过暴1
5、/3-2/3,后期再将光线减弱。刚才看到的鸟,比较少见。它通常在黄昏和夜晚活动,而且在灌木丛底层活动,需要良好的相机和良好的镜头才能完成完美的拍摄。从上图的参数来看,应该知道是在黄昏拍摄。由于我的装备不够好,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比较吃力。原图的噪点比较多。对于拍摄那些在太阳落山后还继续活动的夜间鸟,开闪光灯也无妨,植被也黑,鸟也黑,不开闪光灯,无法完成生态记录。因为这时自然光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使用闪光灯后,可能会造成偏色,需要后期调整,依据是鸟类手册上的真实色彩。近和光谈完后,最后讲架的问题,架指的是三脚架,一台能安全支撑起你的相机的三脚架。如果你有铁手功,就可以免谈三脚架的问题。我为了灵活应付拍
6、摄中的变换角度问题,通常不用三脚架,而改为苦炼铁手功,并且我连三脚架都卖掉了。动物园的黄昏,近距离拍摄,坐在地上,用膝盖支撑镜头,代替三脚架。将镜头的防抖功能打开。这支镜头的最大焦距500毫米,乘上1.6的系数(佳能非全画幅系数),应该是800,所以安全快门是1/800秒。而上图的快门比较慢,只有1/40秒。这是冒险的挑战,成功率很低。铁手功可以先从静止的花草炼起,然后再过渡到拍鸟,如果实在不成功,就用回三脚架算了。能够高速连拍,追踪到野鸟的英姿,是一种成功的表现。但这是前面多种基本功的整合。需要多练习。如果没必要,最好不要从下往上拍摄,很容易造成背景过暴,并且使主题亮度不够。除非天空真的很蓝。如下图,过年时的动物园,天蓝,可以仰望拍摄。多 谢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