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引 子 汉字的演变1第一讲 习惯篇22第二讲 兴趣篇30第三讲 方法技巧篇33第四讲 鉴赏篇75第五讲 育人篇83第六讲 章法布局篇88附录:写字育人活动课程标准练字小故事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办法、样题及评级标准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
2、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二、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3、。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 “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 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三、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
4、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
5、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爵”象形字: 1.甲骨文的形体,像古代酒器的形状,下有足。2.金文的形体,更像酒器的形状,右边增加了一只手。 3.小篆的形体。4.是楷书的写法。 而会意字里“明”写成如图示,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旦”写成如图示 ,意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 婴”会意字:1.金文的形体,上部是“贝”,下部是“女”,表示妇女项上由贝做成的装饰品。2.是小篆的形体,上部是两贝,其意不变。3.是楷书繁体字。4.简化
6、字。“婴”字的本意是用贝做成的项链。义为“缠绕”、“围绕”,如古人陆机曾说:“世网婴我身。”世网比喻世事。就是说:世事把我缠绕住了。“婴”字由项饰即宝贝。引申为婴儿之义。“孕”会意字:1.甲骨文,外部是一个人面向左侧而立,腹中有一“子”,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样子。 2.小篆,上变成“乃”字,已无人形了,下部的“子”依然存在。 3.楷书的写法,由小篆演变而来。 关于形声字同学们都很熟悉,例如:“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四、金文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7、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五、汉字的持续演变大篆: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 小篆: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
8、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 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草书本就
9、来源于章草。 楷书: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直,有撇,捺和硬钩,更便于书写。图9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宋体: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为宋体。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
10、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第一讲 习惯篇“养习惯”就是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是保管、使用书写工具的习惯,二是养成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的习惯,三
11、是注意保持书籍簿本整洁的习惯,四是提笔就能认真写的习惯。一、 培养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是贯穿写字教学始终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写字水平,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1.学生握笔姿势现状及对策(1)存在的问题就像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错误的握笔姿势可能导致儿童坐姿不正确、手型扭曲、骨骼变形、容易疲倦、书写的速度慢。以下为几种主要的错误类型:埋 头 型横 搭 型扭 转 型扭 曲 型直 线 型错 位 型拳 头 型睡 觉 型握笔姿势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刚才介
12、绍的这几种外,还有的学生执笔太低,太靠近笔尖。执笔太低,拇指关节突出,遮挡了书写的笔尖,学生看不到书写的字体,必然要歪着头,才能看到书写的字体,造成头向左边歪斜。二是执笔太紧,拇指和食指关节严重弯曲、凸出(或者大拇指和食指重叠),这样指力向掌心压,掌内不虚,指力耗费在笔杆上。三是笔杆没有斜靠在虎口。这三个毛病都会引起执笔不灵活,书写的笔画僵硬,书写时手容易疲劳。用什么办法可以纠正这些毛病呢? (2)措施a、执笔方位的确定:传统的执笔方法中用的“一寸”不如用“两指节”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操作。小学生中指和食指相并宽度约为厘米。学生写字前边念歌诀(手离笔尖两指节)边做动作;写字时,老师随时发现,随即
13、纠正,马上让学生用左手中指和食指量一量执笔的位置即可。这句歌诀的优点是操作性强,利于老师检查指正。b、执笔方法的训练:拇指和食指稍轻捏住笔杆(千万不可挤压笔杆)两指自然向前伸,稍呈曲状,中指第一指节在下方向上托。掌心尽可能虚,力通过五指背到达指尖,再将指尖的力送到笔尖。笔杆斜靠在虎口上。这里可以用儿歌来激发兴趣:“拇指食指捏笔杆,下面中指托上来,无名、小指垫在下,笔杆斜靠虎口边。”其次,可以用加强执笔方法的训练以解决执笔太紧的问题:正确的执笔方法也可以用一句歌诀确定:“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后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 每一次写字前边背写字儿歌,边调整握笔方法,易学、易懂、易记。c、请家长配合
14、。先让学生把学会的儿歌背给家长听,请家长监督,时时提醒孩子。这样家校配合,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2.学生坐姿现状及对策纠正不正确的坐姿。中国书法把执笔分为手法和身法,身法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们讲不正确的坐姿即指在写字时头不正,身不直。有关写字坐姿的歌诀,有一句是这样的: “眼到桌面为一尺。”这样提法不科学,因为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度量距离。 纠正不良坐姿的有效措施是:用可具体操作的歌诀来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如:“眼到桌面一曲臂”。这个歌诀把以往的“眼到桌面为一尺”的“一尺”改为“一曲臂”。这个一曲臂,指从食指中指相接的凹处到手肘尖。低年级小学生的“一曲臂”为至厘米,这样
15、一改过去的歌诀,使其具有很强的操作特点。在写字前,全体同学坐直,两手平放台面,双手肘尖触桌面,手掌向上,掌心相向,上身稍向前倾,手掌贴脸颊,食指中指相接的“凹处”靠近耳根。学生边念歌诀边反复作动作,老师则用口令指挥操练:身体坐直(老师边说口令边示范,两手平放桌面,左手指尖齐右手肘,右手指尖齐左手肘,两手相叠);两手撑脸颊(眼看着桌面的本子);左手平放桌面;右手握笔。这样,便把技能操作、形象感知和运动记忆结合起来,长此以往,良好的坐姿习惯便能形成。 这个歌诀的正确运用,还可随时纠正学生书写坐姿不正确的毛病,利于教师作个别指导。方法是:当学生做作业身歪,头太低时,即让其按以上的歌诀重复做一次便可。
16、如果还改不了,便可让其暂时用左手曲臂,手掌托脸颊,右手做作业,以保证眼到桌面“一尺”的距离。 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
17、,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加强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三、培养“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
18、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特别要抓紧日常各门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当然,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的习惯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
19、几节写字课。我们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压力。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第二讲 兴趣篇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王羲之兰亭序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
20、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说古人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民族自豪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责无旁贷。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
21、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面小红旗。个人竞赛: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
22、学生得到一个红花本。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班级竞赛:全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写字比赛,对于优胜班级颁发“写字教学特色班级”,一月一次授牌,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举行授牌仪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讲 方法技巧篇一、汉字基本笔画的特点与写法每一个字都是有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具有起笔,运笔,收笔。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起一个良好的开头。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
23、,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
24、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25、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五点 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竖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
26、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九)戈钩 下笔稍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太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十)卧钩 下笔稍轻
27、,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
28、图:(十六)横折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右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写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
29、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一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
30、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皆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二、楷书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书
31、写要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汉字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根据结构特点楷书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象形字和指事字为独体字,其余为合体字。合体字分为四类:纵向组合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横向组合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多偏旁多构字单位组合的繁杂结构。各种结构的字均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现分述如下: 独体结构: 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不带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则成没有意义的字。这类字虽字数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与构字单位组合成合体字,成为构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32、组成部分。初习字者通过对独体字的临习,掌握结字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在写好独体字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体字的书写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体字的特点是笔画少空白多,笔画长短适宜,疏密匀称,斜度适当,变化参差,错落有致,点画呼应,笔意相连,气韵生动,形成结构紧凑、重心平稳的整体。书写时若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字就能站得住,立得稳。 独体字的书写要领是:均衡匀称,重心平稳,疏密适当,斜度相宜。 独体字的笔画少,初习字者往往觉得最难写,笔画轻重处理不恰当,长短疏密布局不合理,就会出现东倒西歪、重心不稳的现象。因此,进行独体字的书写训练时,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稳。要想达到重心平稳的要求,整体上要做
33、到均衡,局部上要做到匀称。均衡就是指字的重心必须使字的各个部分轻重适度,既不过重也不过轻,达到整体结构稳定的一种艺术效果。匀称就是指字的笔画长短、疏密布局合理,斜度适宜。要想更好地掌握独体字的书写要领必须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笔画较平直的字,处理好横与竖的伸缩关系。如:韦 凸 非 垂 三横并列者,处理的办法一般是下横长,上横次之,中横最短,如“韦”和“非”。并排竖画的处理是左竖短而细,右竖长而粗,如“凸”和“非”。“垂”字四横的处理使其保持棱形的形态,上横最短,二横最长,三横次之,下横长于上横,比三横略短。 2.斜笔画多的字,要做到平稳,需找准“重心”。字的重心一般落在上点、撇捺(撇点)交叉
34、、中竖和字底之钩。如:之 文 女 予 乃 母。“之”的重心在上点,书写下部“横折撇捺”时,要对准上点进行布局,否则就会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文”和“女”的重心就在撇捺(或撇点撇)交叉处,书写时要使交叉点对准上点(或撇的起笔处),横画居中。“予”字的重心在中竖,书写时,竖勾要与上点对齐,其他笔画布局合理,此字就“站”稳了。“乃”和“母”两字的重心就是字底之钩,书写时,钩与撇的起笔处(上两点)对齐,其他笔画也应以此为准,尽量写得左右匀称,不偏不倚。 古人在论述独体字的结构有很多经验之谈。如:“字身短者勿使之长,白、工、曰、四”,“字身瘦长勿使其短,身、自、耳、贝”,“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乃、力、戈
35、、七”,“疏者丰之,土、止、山、公”。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立柱式:以中竖为主笔。如:车 不 木 水 2.支架式:以撇、捺、勾组合为主笔。如: 又 义 丈 衣 夹 3.对称式:以横、竖组合为主笔,左右基本对称。如:井 同 册 言 高 4.托上式:下部笔画承托上部笔画。如:已 也 飞 巴 5.包围式:内部紧密,左右均衡。如:目 四 区 凶 用 6.偏斜式:斜笔画多字势斜,但斜中求正。如:乃 之 久 夕 戈 幺 亥 丝 7.穿插式:横竖、撇捺交叉,中宫紧。如:井 卅 世 耳 身 兼 习字者若能按照上述书写方法、要领和结字方式,认真揣摸分析,找准每个字的重心,掌握每个字的
36、结构特点,反复练习,就一定能把独体字写好。将独体字写好了,习练其它结构的字也就不难了。合体字 左右结构: 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由此可见,掌握左右结构的写法,对习字者显得更为重要。 左右结构的特点是:左敛右展,左损右补,左让右争。其书写要领是:左小右大上齐平,左大右小下齐平,笔画多者细而密,笔画少者粗而疏。 1.“左小右大上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少而短,右边笔画多而长的字,应右边占的比例大,左右两部分的上部应齐平。古人称之为“右占者不妨独丰”,“让右者右伸左缩”,“左旁小者齐其上”。如:功 明 确 壤 左右笔画相同的字也应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左缩右伸。如:从 双 林 赫
37、2.“左大右小下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多,右边笔画少的字,应右让左,把左边写得宽大些,右边窄小些,左高右低,下面近乎齐平。古人称之为“左占者无嫌偏大”,“让左者左昂右低”,“右旁小者齐其下”。如:和 知 勘 勤 若右边有竖画的则不齐下,竖画应略长于左边。如:卦 卸 剑 鄢 左右结构字的结字方式有: .相向式:好 舒 科 欧 .向背式:孔 北 兆 驼 .顺背式:比 刎 卧 孢 .相让式:红 秋 欲 跌 .并立式:竹 羽 朋 棘 .穿插式:处 我 哉 昶 .错综式:睡 辘 骤 曦 左中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是由三个部分自左至右横向排列组成,与左右结构同属于横向型结构。所以左右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左
38、中右结构。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尽量把每部分写得窄长一些,保持方块字“方”的形态。 2.三部分尽量做到穿插适当,力求紧凑,防止松散。 3.笔画多的部分所占比例宽大些,笔画少的部分占的比例窄小一些。 4.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中间部分要重心平稳,疏密匀称,体大偏上(指笔画多的部分),左右要均匀相称,向中间呈朝揖状。古人称之为“三合者中间务正”,“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上四条原则带有普遍性,但对一些特殊字体则应灵活处理,怎样处理将在结字方式中讲述。 左中右结构的结字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 1.并列式 左偏旁加左右结构。 左边笔画少,中右笔画多的字,中右各约占五分之二。如
39、:挪 恸 微 激 左边笔画多的字,中右笔画少的字,左边约占二分之一,中右约占二分之一。如:靴 龇 鲥 雕 中间笔画多的字,则中间所占比例大,约占五分之二。如:微 撒 槲 御 左(右)偏旁加并立结构。 左边大而高,中右矮。如:翔翩 翻 翱 左中右三部分笔画差不多的字,所占比例基本均衡,自左至右逐一加大加高。如:翊 郴 硼 鹏 左偏旁加上下结构的字,左矮小右高大。如:修 候 倏 储 2.镶嵌式 同偏旁中嵌入一构字单位,中间部分窄小偏上,左右部分宽大舒展。如:班 斑 弼 粥 辨 辩 掰 一字中间嵌入一构字单位,一般中间部分体大偏上。如:衍 衔 街 衙 衡 衢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相叠而
40、成,其书写要领是:平稳重心,上下协调,左右对称,上收下放。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必须找准重心。如何找准重心,在独体结构中已经作过说明。就是在字的上点或撇捺交汇处,中竖和字底之钩。如“宫”字的上点,“会”字的撇捺交汇处,“皇”字的中竖,“宁”字的竖钩等均为字的重心。 2.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关系。蔡邕曾论述过:“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陈铎也曾说过:“冖、宀等字须令覆下,走、辶等字皆须承上。”这些论述对我们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横画多,竖画少,则横细密长短不一,竖粗疏宜短。如:圭 弄 阜 星
41、歪 辈 上下笔画的多少、长短差不多,横竖笔画较多的字,则上下平分,稍有变化,呈梯形结构。古人称之为:“二段者上下平分微加侥减”。如:孟 虽 冒 恩 留 粟 智 需 上部系左右结构笔画多,下部笔画少的字,则上细而宽,下粗而窄。古人称之为“上占地步者听其宽。”如:努 热 堡 娶 盟 劈 檠 磬上部笔画少,下部笔画多的字则上小而紧,下大而疏。古人称之为“下占地步者听其宽。”如:亩 骂 荇 兹 簖 崴 雍 罹上下重叠结构的字则上缩下展,中横中竖共用。如:吕 多 炎 昌 出 串 哥 噩堆垒结构的字,则上略大而居中,下左略收而下右略放。如:品 晶 森 淼 毳 中间有一横画的字,其横画长,上下笔画紧缩。如:
42、尖 杂 安 妄 吾 寻 昔 岳上下结构的结字方式有以下几种:.天覆式:守 百 丽 雪.地载式:皇 坚 竖 监.堆垒式:众 焱 鑫 矗.底托式:志 吴 灸 照.奖杯式:背 冒 智 辔.镶嵌式:吞 奏 癸 祭.横担式:卉 妥 肯 奇.支架式:圣 各 吝 蚤.错综式:擎 髦 馨 磐上中下结构上中下结构是由上中下三部分,自上而下成纵向排列组合而成的字,与上下结构同属于纵势结构,故上下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上中下结构。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尽量把每一部分写得扁一些,横撇捺外展,竖画短而内缩,以防过分窄长。2.三部分排叠紧凑,中心对齐,左右均衡,浑然一体。3.上中下三部分宽窄适当,穿
43、插相宜,中间略紧。上中下结构分上中下相等和上中下不等两大类:1.上中下相等:三部分各约占三分之一,书写时上下部略宽,中间部分略窄短,主笔突出,停当均匀。古人称“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如:莫 菩 素 怠 意 曼2.上中下不等分为中高上下矮,中矮上下高,上矮中下高,下矮中上高、上高中下矮和下高中上矮等六种形态:中高上下矮:中间笔画多者伸张,上下笔画少者收缩。如:塞 燕 蒸 晷 蕃 壅中矮上下高:中间笔画少者矮宽,上下笔画多者高窄,古人称:“上下占者中小”。如:壳 帚 亮 豪 叠 鬓上矮中下高:字头笔画少者形扁,中下笔画多者形高。如:蔡 篑 禀 慈 暴 篝下矮中上高:下部笔画少者矮,中上笔画多
44、者高。如:窖 暴 馨 綦 上高中下矮:上部笔画多者高,中下部笔画少者矮。如:鼙 髻 髫下高中上矮:下部笔画多者高,中上笔画少者矮。如:寄 宽 葛 晕 葺 富 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是内外组合的结构形式,其字心被两面以上的外框所包围。它可分为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两类。半包围又可分为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左上包、左下包、右包左和右上包等七种结构形态。 1.全包围 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关键是写好外框,外框决定字的大小、方正。书写时应较其它字稍小一点,如果写得同样大,则显得比别的字大一些。外框一般取梯形结构,两竖呈相向之势,左轻而稍短,右重而稍长。外框的形状大小因字心的笔画多少而定,字心上紧下松。全包围结构的书写口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