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育 学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
2、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 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六、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
3、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七、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八、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
4、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九、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十、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十二、试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方
5、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十三、教师需具备的职业素养。1. 崇高的职业道德2. 先进的教育理念3. 合理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科学知识(本体性)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4. 精湛的专业能力5. 强壮的身体素质6. 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四、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 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十五、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搜集与整理材料 5.撰写研
6、究报告 6.总结与评价十六、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1.研究目的2.问题的提出3.研究方法和现象4.研究结果与分析5.讨论与建议6.附录十七、简述课程的类型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十八、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1.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
7、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如何实现十九、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十、新课程理念改革的“五观”简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人,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3 赏识原则。.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4.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8、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简述现代教师观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简述现代创新观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简述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简述现代课程观1. 新教材
9、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2. 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3. 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4. 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5. 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去二十一、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二十二、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二十三、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
10、涵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功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3.评价观念: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6.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7. 评价过程: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二十四、原则教学原则1. 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及时反馈原则 8.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德育原则1. 知行统一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社会
11、主义)导向性原则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9.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二十五、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二十六、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4.尊师爱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十七、简述班
12、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学习效率。(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缺点(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二十八、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它是教学工作的骑士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布置与反馈,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4.课
13、外辅导,它是上课的必要补充。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二十九、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1.备教材,即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教科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要等。3.备教法,即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教学方法。三十、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得当 5.语言艺术 6.组织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十一、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三十二、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
14、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十三、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三十四、简述贯彻德育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包括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
15、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三十五、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4.共青团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6.班主任工作三十六、简述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运用语言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2.运用事实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活动中加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三十七、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3.形成良好班风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十八、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
16、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1.相互访问2.建立通讯联系3.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三十九、班主任常规工作。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 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期、月/周、具体的活动计划,全面/专题总结)心 理 学1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从客观来说,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其次,从主观来说:第一,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
17、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简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第二,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第三,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因为真正理解知识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第一,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第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
18、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 第三,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4.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第一,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第二,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第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5.如何培养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3)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4)设置榜样(5)培养对学习的
19、兴趣(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5)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培养自我效能感8.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
20、的自我效能感。(3)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9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等人根据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生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组织三种。(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以及学业求助。1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学
21、习材料、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境到底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出现的可能性和迁移的程度(3)学习的定势和心向(4)学习策略的水平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个体的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11.如何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外界的环境(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3)认知结构(4)动机强度(5)智力水平(6)定势(7)功能固着除了上述因
22、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13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14.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经验数量的大小。与新手相比,专家的记忆存储信息量更大,拥有某一领域大量的知识经验。(2)知识经验的组织。新手往往根据问题的表面结构进行分类,而专家根据问题的深层结构进行分类,知识经验组织得非常合理。(3)知识经验的提取速度。专家在知识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提取并加以应用。15.如何培
23、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16简述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活动的组织性(4)过去的经验(5)个人的意志品质17.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
24、以及意义性影响遗忘。(2)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背诵之后再进行学习)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时间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4)识记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时间减少。(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18.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法多样化(4)多感官参与复习(5)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6)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25、1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20.简述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2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小学生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
26、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22.良好情绪的标准是什么。(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情绪的过度强烈和过度抑制都是不正常的。(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当引起某种情绪的客观情境已经转移时,仍陷在这种情绪中是不适当的。(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1)正确认识情绪(2)合理表达情绪(3)调节不良情绪(4)培养情绪习惯24.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5)主观努力25.如何促进学生能力培养。(1)
27、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26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6)早期童年经验(7)自然物理因素29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情绪积极稳定(3)人格结构完整(4)人际关系协调(5)性别角色分化(6)
28、社会适应良好(7)智力正常(8)意志健全30.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31、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2、简述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 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 7岁):这个阶段儿童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3)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关系(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