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化学核心考点知识全面梳理与典例剖析:电化学、速率与平衡、离子平衡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4 3 化 学 反 应 中 的 能 量 变 化化 学 反 应 中 的 能 量 变 化 6 4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 7 7 目 录 / contents 基 础 实 验基 础 实 验 0 1 电 化 学 基 础电 化 学 基 础 2 2 1 基础实验 考纲考纲 要求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
2、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 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设计实验方案; 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专家专家 解读解读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和历年必考的考点,在同一年、同 一份试卷中,不仅在选择题中考查还在非选择题中考查。选择题大多以考查实验仪 器的选择、基本操作的正误为重点,探究物质
3、的性质、检验、分离和提纯以及实验 评价。 预计在 2020 年的高考试题中还会在选择题中出现,与非选择题形成互补,增大考查面;有可 能还会以表格和装置图的形式出现,以中学化学所涉及的重要物质的性质为载体,突出考查基本 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考查点会多样化,在稳定的基础 上追求创新,更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1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 2 (3)物质检验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
4、响,如:用 Ba2+检验 2- 4 SO时应排除 2- 3 CO、 2- 3 SO等离子的干 扰。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 观察物理性质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 得出结论 3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复、易分。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减指不能 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 离。 (2)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 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固 加热 升华法 例如:NaCl和I2的分离 分
5、解法 例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 NaHCO3固体 氧化法 例如: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 加水 结晶法互溶 例如:KNO3和NaCl的分离 过滤法不互溶 例如:粗盐提纯 其他特殊法 例如:FeS和Fe的分离可用 磁铁吸附分离 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液 互溶 萃取法 例如:碘水中提取单质碘 蒸发 例如:从食盐水中制得食盐 蒸馏法 例如: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不互溶过滤法 例如:将NaCl晶体从其饱和 溶液中分离出来 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液+液 互溶蒸馏法 例如:酒精和水、苯和硝基苯、 汽油和煤油等的分离 不互溶分液法 例如:CCl4和水的分离 3 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
6、气 洗气法 例如:除去Cl2中的HCl,可通过盛有饱 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其他法 例如:除去CO2中的CO,可通过灼热的 CuO 含杂质的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法:用半透膜除去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或离子等杂质。 12019 新课标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 用是吸收
7、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 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 项、若关闭 K 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 下。打开 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 A正确; B项、装置 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故 B正确; C项、装置 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 C正确; 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 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
8、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 结晶法提纯溴苯,故 D错误。 故选 D。 4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 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22019 新课标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 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 FeCl3溶液的试
9、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 1 滴 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 加 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A 【解析】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 误; 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 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 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 确; D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
10、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 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 1滴 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 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答案选 A。 32019新课标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5 【答案】A 【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
11、 验目的,A选;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 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 选; D、 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 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不选;答案选 A。 4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 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
12、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溶液 pH的测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的应用、 物质除杂的原则作答。 【详解】A用水湿润的 pH 试纸测量溶液的 pH 所测为稀释液的 pH,不是原溶液的 pH,实验操作错 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 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 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 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 6 C在 AlCl3溶
13、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 由于 HCl 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 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 AlCl3固 体,C项错误; 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 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 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 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 SO2,D项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易错选 C项,盐溶液蒸干后能否得到原溶质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溶质为挥发性酸形 成的强酸弱碱盐、不稳定性的盐、具有强还原性的盐,加热蒸干不能得到原溶质。 52019江苏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
14、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浓度均为0.05 mol 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 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 Ksp(AgCl) 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 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 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 CH3COOH的强 【答案】C 【解析】A先滴加氯水,再加入 KSCN
15、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加入 KSCN 溶液前溶液中存在 Fe3+, 而此时的 Fe3+是否由 Fe2+氧化而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结论中一定含有 Fe2+是错误的,故 A错误; B 黄色沉淀为 AgI,说明加入 AgNO3溶液优先形成 AgI沉淀,AgI比 AgCl 更难溶,AgI与 AgCl 属 于同种类型,则说明 Ksp(AgI)Ksp(AgI) 1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11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A 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 +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 项错误;B 项,向碘水中加入 等体积 CCl4,振荡后静置,上
16、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 CCl4将 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I2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 项正确;C 项,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 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氧 化性 Cu2+Fe2+,C 项错误;D 项,向 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3溶液,有 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 AgI 的溶度积,但由于 NaCl、NaI 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 AgCl、 AgI 溶度积的大小,D 项错误;答案选 B。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
17、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 生成。易错选 D 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 NaCl、NaI 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 122018 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 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Fe2+,无 Fe3+ B向 C6H5ONa 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 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Fe(OH)3 C 向BaCl2溶液中同时通入NH3和SO2 气体 无沉淀生成 H2SO3不能和 BaCl2反应生 成 BaS
18、O3和 HCl D 向盛有 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苯和 AgNO3溶液 溶液分层,上层溶 液变紫红色,下层 有黄色沉淀生成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3 I2I 3(河南省四名校 2020 届高三 3 月线上联合考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14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 Cl2通入小苏打溶液中 B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 加入苛性钠溶液洗涤、分液 C 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将与稀硫酸反应的粗锌改为纯锌 D 制备少量氨气 向新制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4(四省(河南、广东、湖南、湖北四省)肇庆中学等 2020 届高三联考理综)实验小组从富含 NaBr的工 业废水中提取 Br2的
19、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已知:可能用到的数据信息和装置如 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的废水中出现红色 B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C用进行萃取时,选择 CCl4比乙苯更合理 D中温度计水银球低于支管过多,导致 Br2的产率低 5(2019 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 HClO 是弱酸 用 pH试纸测定 NaClO 溶液的 pH B 比较 Mg(OH)2和分别向 2mL浓度均为 0.1mol L-1的 MgCl2溶液 15 Fe(OH)3的 Ksp大小 和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0
20、.1mol L-1的NaOH溶 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 C 验证 SO2的还原性 将 SO2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D 实验室制备并检验 NH3 加热装有 NH4Cl固体的大试管,用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6(2019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工业上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蒸馏装置如图)从植物组织 中获取挥发性成分。这些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统称精油,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从柠檬、橙子和柚 子等水果的果皮中提取的精油 90%以上是柠檬烯(柠檬烯)。提取柠檬烯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将 12 个橙子皮剪成细碎的碎片,投入乙装置中,加入约 30mL 水; 松
21、开活塞 K。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水沸腾,活塞 K 的支管口有大量水蒸气冒出时旋紧,打开冷凝水, 水蒸气蒸馏即开始进行,可观察到在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 B蒸馏结束后,先把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出,再停止加热 C为完成实验目的,应将甲中的长导管换成温度计 D要得到纯精油,还需要用到以下分离提纯方法:分液、蒸馏 7(2019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 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25,分别测定等浓度的 K2SO3、 KCl 溶液的 pH pH:K2SO3K
22、Cl 非金属性:ClS B 打磨后的铝片投入水中,加热至沸 腾。取出铝片,用一束光照射溶液 加热, 铝片表面无明显现 象; 用光照射溶液时, 有 铝与热水发生了 反应 16 一条光亮的通路 C 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通 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只含 CO2 D 向 Cu(OH)2沉淀中分别滴加盐酸和 氨水 沉淀皆溶解 Cu(OH)2为两性 氢氧化物 8(2018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 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 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
23、e(NO3)2试样已变质 B KIO3溶液中加入 HI 溶液,并加入淀 粉 溶液变蓝色 KIO3的氧化性比 I2强 C 向 Na2S 溶液中滴加盐酸 产生臭鸡蛋气味 的气体 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D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色 淀粉没有水解 9(2018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用镊子夹取一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 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 切口处呈银白色,很快 变成淡黄色 常温下,钠与 O2反应 生成了 Na2O2 B 向盛有4mL0.1mol L-1的NaOH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等
24、浓度的 MgSO4溶液 2mL 后, 再滴加 0.1mol L-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 变为蓝色 Cu(OH)2的 Ksp比 Mg(OH)2 的小 C 焰色反应实验时, 某同学用洁净的铂丝蘸 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直接观察到火焰的颜色 呈黄色 该样品中含有钠元素, 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向盛 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 滴酚 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先变红后褪 色,最后有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ClSi 17 10(2018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实验室验证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确 定其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PdC12溶液遇 CO 能产
25、生黑色的 P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的仪器还可以制取 H2、NH3等气体 B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 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 Na2CO3溶液、浓 H2SO4 D装置中有黑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是 PdC12+CO+H2O=Pd+CO2+2HC1 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 b、c 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 b、c 中溶液明显褪色 Cd 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 CO2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 K 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现象 实验结论 A 铜和
26、浓硝酸反应制备 NO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 均有电子转移 B 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制氢氧化铁胶体;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 成氨基酸 水均作氧化剂 C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SO2与乙烯 均表现漂白性 D 用 pH 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 pH;用淀粉KI 试纸检验 O3 试纸均需湿润 18 3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2 4 SO B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
27、中有 Na+、无 K+ D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 4 NH 名校预测 1【答案】A 【解析】A c 中的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Cl2,不能用 NaCl 溶液,故 A 错误; B. e 是冷凝作用,应该下口进上口出,故 B 正确; C SO2Cl2遇水易水解,所以 d 防止水蒸气进入,故 C 正确; D 冰盐水有降温作用,根据题给信息知 SO2Cl2易液化,能提高 SO2和 Cl2的转化率,故 D 正确;故 选 A。 2【答案】D 【解析】A. 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 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类型为
28、加成反应,故 A 错 误; B. NaOH 与 MgCl2反应,NaOH 有剩余,再滴加 FeCl3溶液,FeCl3与过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Fe(OH)3,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出两种沉淀的 Ksp大小,故 B 错误; C. NH3通入水中生成 NH3 H2O,通入 SO2,发生 2NH3SO2H2O=(NH4)2SO3,(NH4)2SO3与 BaCl2 发生 Ba2SO32=BaSO3,有沉淀生成,故 C 错误; D. 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与水互溶,上层为苯,上层溶液变紫红色,说明有 I2生成,I2易溶于苯, 下城有黄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 AgI,说明有 I存在,从而推出 KI
29、3溶液中存在平衡:I3I2I ,故 D 正确;答案:D。 3【答案】C 【解析】 A氯水中存在反应 Cl2+H2OHCl+HClO,加入 NaHCO3能与 HCl 反应,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使次氯酸的浓度增大,A 不合题意; 19 B苛性钠溶液能与溴反应,产物溶解在溶液中,液体分层,分液后可得下层的溴苯,从而达到除杂 目的,B 不合题意; C粗锌与稀硫酸能发生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快,纯锌与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慢,C 符合题意; D浓氨水滴入新制生石灰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同时降低氨气的溶解度,从而制得 少量的氨气,D 不合题意;故选 C。 4【答案】C 【解析】A.
30、中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反应产生了红棕色的 Br2单质,因此实验时,的废 水由无色变为红色,A 正确; B. 中盛有 NaOH 溶液,NaOH 是碱,可以与 Cl2、Br2发生反应,变为可溶性的物质,因此可以防 止空气污染,B 正确;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乙苯的沸点比 CCl4的沸点高, 与液溴的沸点差别大, 所以选择乙苯比 CCl4更合 理,更有利于后续的蒸馏作用,C 错误; D. 蒸馏时温度计是测量馏分的温度,若温度计水银球低于支管过多,导致蒸馏时支管口温度低于 Br2 的沸点,使 Br2的产率低,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C。 5【答案】C 【解析】A、NaClO
31、 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无法读出 pH 数值,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A 不符 合题意;B、Mg(OH)2和 Fe(OH)3形式不同,因此比较两种物质的 Ksp时,应从需要一个沉淀转化成 另一个沉淀,因此分别在两个试管里进行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SO2能与溴水 发生 SO2Br22H2O=2HBrH2SO4,SO2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 C 符合题意;D、NH4Cl 受热分解成 NH3和 HCl,遇冷重新生成 NH4Cl,因此实验室制备 NH3,不 采用加热 NH4Cl,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 A
32、.柠檬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因此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故 A 项 正确;B.蒸馏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先把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山,再停止加热,故 B 项正确;C.长玻管可 作安全管,平衡气压,防止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爆炸,温度计在甲装置中没啥作用,故 C 项错误;D.因为得 到的精油中含有其它成分,所以要想得到柠檬烯,要进行萃取、分液、蒸馏操作才能实现目的,故 D 项正确。答案:C。 7【答案】B 20 【解析】A. K2SO3和 KCl 均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对应的钾盐,所以不能通过溶液的 pH值来比较元素的 非金属性,A项错误;B. 打磨后的铝片投入水中,加热至沸腾。取
33、出铝片,用一束光照射溶液, 铝与 热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因此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发生了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C. 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两者均为酸性气体,均可以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结论不准确,C 项错误;D. Cu(OH)2沉淀溶于稀盐酸中,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溶于稀氨水中,是因为 Cu(OH)2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了铜氨络合离子,因此不能说 Cu(OH)2为两性氢 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 B。 8【答案】B 【解析】A、滴加稀硫酸酸化,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不能 检验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变质时不能加酸酸化,故 A
34、 错误;B、KIO3溶液中加入 HI 溶液, 并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说明 KIO3的氧化性比 I2强,故 B 正确;C、 向 Na2S 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都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故 C 错误;D、没有检验 葡萄糖,不能说明是否水解,加碘水变蓝,只能说明淀粉未水解完全,故 D 错误;故选 B。 9【答案】B 【解析】A.用镊子夹取一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切口 处呈银白色,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变暗,故 A 错误;B4mL0.1mol L-1 的
35、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 MgSO4溶液 2mL 后,恰好完全反应,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说明发生沉淀的转化,则说明 Cu(OH)2的 Ksp比 Mg(OH)2的小,故 B 正确;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 验,火焰呈黄色,只能证明原溶液一定含有 Na+,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K+,因为观察钾离子的 焰色反应火焰颜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故 C 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 HCl 不是 Cl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化物,所以不能比较 Cl、Si 非金属性强弱,故
36、 D 错误;故选 B。 10【答案】C 【解析】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制备气体,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氧化钙和浓氨水反应制 备氨气都可以用装置,A 正确;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因此实验之 前,用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当看到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后,空气已排净,再 点燃酒精灯,B 正确;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先用饱和碳酸氢 21 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因为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再用浓 H2SO4吸收水蒸气,C 错 误;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 PdCl2被 CO 还原为黑色的 Pd, 反应 PdCl2+CO+H2O=Pd+CO2+2HCl, D 正确;
37、正确选项 C。 专家押题 1【答案】C 【解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烃,把生成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据此解答。 A装置 b 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装置 c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 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较少, 实验中可能看不到 b、c 中溶液明显褪色,B 正确; C装置 c 中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生成 CO2使 d 中溶液变浑浊,所以
38、d 中溶液 变浑浊不能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 CO2,C 错误;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 K,后面装置中的液体就不会因为温度下降压强变化而产生倒吸,D 正确;答案选 C。 2【答案】A 【解析】铜与浓硝酸、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均有电子转移,A 项正确; 氯化铁水解制备胶体,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乙烯与溴 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 项错误;测定溶液 pH 时试纸不需要湿润,D 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 色沉淀,A 错;氯水中的 Cl2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
39、溶液中萃取出来, 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B 正确;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 验 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C 错;氨气极易溶于水,滴加稀 NaOH 溶液并加热或滴加 NaOH 浓溶液,氨气才能逸出,D 错。 22 电化学基础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 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专家解读专家解读 电化学知识是高考必备考点,其中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是考查重点。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分析电化学中的相关反应总方
40、程式;以电解质溶液中离 子的存在形式分析电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的书写形式;从闭合回 路的形成角度分析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子流动方向和溶液中离 子的移动方向;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实际应用等。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中均涉及电化学知识,并且试题的背景较为新颖,对考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专题知识在高考题型中选择、填空都有,考查知识点集中。预测在 2020 年的高考命题中该部分仍是命题的热点,在题型上仍以传统题型为主,其中原电池的工作原 理及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及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 pH 的变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原
41、电池、电解池装置的绘图,金属的腐蚀和绿色能 源的开发。 1三池的判断技巧: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判定规律: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 条件分析判定,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 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他情况为电解池。 2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应遵循缺什么加什么, 缺多少加多少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 3三个相等: 同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同一电解池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23 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反应得、失电子
42、数相等。 4四个对应: 正极和负极对应。 阳极和阴极对应。 失电子和得电子对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应。 5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阳失阴得,即 12019 新课标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 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 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B 【解析】 24 【分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
43、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 成 MV2+,电极反应式为 MV+e= MV2+,放电生成的 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 H2反应生成 H+和 MV+,反 应的方程式为 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V+,电极反应式为 MV2+e= MV+,放电生成的 MV+与 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NH3和 MV2+,反 应的方程式为 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 MV+和 MV2+的相互转
44、 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 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MV2+,电极反应式为 MV+e= MV2+,放电生 成的 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 H2反应生成 H+和 MV+, 反应的方程式为 H2+2MV2+=2H+2MV+, 故 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V+,电极反应式为 MV2+e= MV+,放电生 成的 MV+与 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NH3和 MV2+,故 C 正确; D 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 D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原池原理的
45、应用,注意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关 键。 22019新课标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 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H2O(l) 放电 充电 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
46、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 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 ZnO分散度高,A 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 为 NiOOH,电极反应式为 Ni(OH)2(s)OH (aq) e NiOOH(s)H2O(l),B正确; 25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 Zn(s)2OH (aq) 2e ZnO(s)H2O(l),C 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
47、 OH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 错误。答案选 D。 32019 天津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 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放电时,a 电极反应为 2 I Br2e2I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 电极每增重0.65g,溶液中有0.02mol I被氧化 D充电时,a 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 Zn2e Zn2,正极反应式为 I2Br +2e =2I +Br ,充电时, 阳极反应式为 Br +2I 2e =I2Br 、阴极反
48、应式为 Zn2+2e =Zn,只有阳离子能穿过交换膜,阴离子不能穿 过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碘得电子变成碘离子,正极反应式为 I2Br +2e =2I +Br ,故 A正确;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I2Br +2e =2I +Br ,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大,故 B正确; C、充电时,b 电极反应式为 Zn2+2e =Zn,每增加 0.65g,转移 0.02mol电子,阳极反应式为 Br +2I 2e =I2Br ,有 0.02molI 失电子被氧化,故 C正确; D、充电时,a 是阳极,应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故 D错误; 故选 D。 26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会根据电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