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 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在乐曲欣赏中,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 一段旋律。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 1976 年 12 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 “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 人
2、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 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 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 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 茂密丛林之中。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情 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在一个下行的过 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 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第 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第 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
3、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 苗族姑娘在独舞。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 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 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乐曲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 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 的明天。 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乐曲欣赏乐曲欣赏 1初听: 北京喜
4、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 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 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 的动作表示。 )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 律。 3. 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
5、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 同的动作表示。 )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 乐段转为 C 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 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 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 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
6、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 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 灿烂辉煌的明天。 5. 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表现音乐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 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 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 欢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 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