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澳社会工作1、日本:家庭法院家庭法院由家庭事务部和未成年人部组成,前者是调解和仲裁家庭事务的部门,后者是处理跟未成年人有关的案件以及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健康幸福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除了法官以外,法庭成员还由一些社会福利研究、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专家担任, 以及由一些在地方事务起积极作用并任职于调解委员会的知名志愿人士担任。家庭法院寻求把年轻孩子从恶习和一些轻微犯罪中解救出来,这种工作跟儿童指导中心有紧密的联系。虽然在审判中尽可能抱着实际的、公正的态度,但司法介入的善后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提供跟踪支持和资助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和家庭执行法院的裁定。2.1999 年后澳门社工的
2、发展契机按照澳门基本法,九九年前后澳门社会工作专业的转变可以是这样的:(1) 首先、澳门社会工作目前正处于专业化过程中,在法律和社会认同上未如理想, 故未能说澳门社会工作是一门被普遍认受的专业。(2) 九九年前澳门社会工作可能成为一门专业,正如其它行业也有此可能性存在, 澳门社会工作自 77 年起步,至 90 年有大步发展,这使其形成专业的可能性增强。(3) 基本法中对社会工作是否视为一门专业,其实并不明确,如:a) 在基本法第 132 条中所列出的一群团体类别,就将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分开来看待; 之内;b) 附件中有关界别划分就分为社会服务界和专业界别,社会工作没有注于专业界别(4)按基本法
3、129 条,澳门特区政府自行确定专业制度,制定有关评审和颁授各种专业和执业资格的办法。又按序言中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和第一章总则第 5 条所述澳门特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相 信在 99 年前已能确立的专业和专业制度应得以保留。就 129 条第二款在澳门特区成立前已经取得专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者,根据澳门特区的有关规定可保留原有的资格。又第三款 中指出:澳门特区政府根据有关规定承认在澳门特区成立以前已被承认的专业和专业团体。 (5) 按上述第 4 点的说法,九九年前已拥有专业资格地位的行业,团体和专业人士、在九九年后大概都会被保留及承认其资格,但按1
4、29 条的文字表述根据有关规定可保留和根据有关规定承认。所谓有关规定,可以是全新的规定与九九年前有所不 同的规定,而这规定是特区政府有权制定的。这样看来,其实所谓保留及承认原有资格并非绝对的,反而有存在重新审定资格的可能。不过原有资格被保留及承认应是乐观的。(6) 如社会工作在九九年前未能依据澳门的专业制度(如有此制度的话)成为专业,仍可在九九年后的任何时机发展成为专业。基本法在 129 条第三款中指出:特区政府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咨询有关方面的意见,承认新的专业和专业团体。届时就要按特区政府所认许或所谓新定的专业制度行事。(7) 目前澳门尚未有一统一的专业制度,但已存在一个学历对等的制度
5、,凡投身公职者必须先作学历对等,这制度有其优点,起码减少了学历被冒充的可能。如专业地位的确立其中一项重要条件是透过高等院校取得一套有系统的知识与技巧的话,学历对等制度对专业制度有支持的作用。(8) 概言之,如九九年前澳门社会工作能成为专业的话,拥有专业或执业资格的社工人员,会根据特区的有关规定保留原有的资格,而特区政府亦会根据有关规定承认在特区港澳社会工作1成立前已被承认的专业和专业团体。又假若九九年前社工未能成为专业,在九九年后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按一些规定和程序而成为专业。3、新加坡福利政策长期以来,新加坡在社会福利制度上都不主张采取“福利国家”的模式,采取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自助
6、互助原则,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在社会福利服务提供上,新加坡同样坚持“众施援手”的互助理念,大量引入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4.韩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等级与取得方式)根据 1998 修订的社会福利事业法,韩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分为三个等级。大学毕业并修完保健福利部指定的相关课程(10 门必修课,4 门选修课)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社会福祉士一级资格。考试包含三个领域八门课,社会工作基础中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调查方法论;社会福利实践中包括社会福利实践论、社会福利实践技术论、社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中包括社
7、会福利政策论、社会福利行政论、社会福利法制论等。取得社会福利或社会工作硕士、博士学位者(但大学非本专业者必须修完保健福利部指定的相关课程),在大学修完保健福利部规定的相关课程并获得社会福利或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者,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并修完保健福利部规定的社会福利相关课程者,社会福利专业专科毕业并有一年以上社会工作实际经验者,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在保健福利部指定的机关接受 12 周以上的社会工作职业培训者可获得二级资格证。专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在保健福利部指定的教育机构接受12 周以上的社会工作业务培训者,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在指定机关接受24 周以上培训者,在公共福利领域从事社会福利
8、相关工作的8 级以上公务员在指定机关接受4 周以上培训可以获得三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修完指定课程,接受相关培训。保健福利部指定的课程是必修课10 门,包括社会福利概论、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社会福利政策论、社会福利法制论、社会福利实践论、社会福利实践技术论、社会福利调查方法论、社会福利行政论、社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实习。选修课为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会保障、项目(program)开发与评价、社会福利伦理与哲学等 20 门课中任选 4 门以上。5、香港(1) 介人“边缘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方法1、弱化问题,强
9、调优势协青社工作人员对“边缘青少年”的看法与社会多数人不同:这些“边缘青少年”或许有一些残损、污点,在某些人看来,甚至在这些青少年自己眼中,似乎一无是处,但是,他们也是有价值的。在每一个“边缘青少年”都是有价值的思想指导下,在对待“边青”问题上协青社一直是采用弱化问题强调优势的方法:社工对初次接触的青年人不是迫不及待地探寻他们身上的问题,而是根据观察、聊天发现这些青年人身上的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赞美;在个案辅导的过程中,与青年人一起发现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并协助他们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如安排他们参加街舞比赛、涂鸦大赛,并安排比较有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曾经犯过错误的青年人为协青社内部的青年大使(也是协青
10、社“助人自助再助人”工作理念的体现),协助社工参与协青社的各项工作。2、提供关怀与支持诺丁斯(Noddings)曾经指出:“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港澳社会工作2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协青社“边缘青少年”社会工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践中饯行“以青年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爱青少年之所爱;听青少年之所讲;讲青少年之所好;输青少年之所需”。协青社的每一位社工在自立堂的成员下班回来后,都会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并非常关心地询问他们“工作是否辛苦”,“ 累不累”以及“心情怎样”,在征得青年人同意的前提下,与他们聊天、谈心,并聆听他们的心声,一旦发现成员心情不佳,即
11、会予以适时的辅导和支持;协青社每周都有一天社工与青年们一起吃饭的时间,大家互相交谈,气氛融洽,在这里,社工予以每一个青年人真诚的关爱。3、置于社会生活的场景中协青社创设的男女中心和自立堂都是以温馨家庭的模式运作:“家里”有管理后勤的“妈妈”(青年们对服务人员的亲切称呼),家务劳动由青年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闲暇时间大家一起做娱乐活动;每周一次的聚餐活动,由专业社工参与;社工会根据青年人的表现打分,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将一群有家不能回或无家可归的“边缘青少年”置于类家庭的社会生活场景中,不仅使他们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更重要的是鼓励青少年主动参加社会活动, 学会与人交往和互动,并在生活场景中培养
12、他们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4、提供机会,促进参与虽然边缘青少年在活动方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主流社会不同甚至截然相悖,但协青社成员未将其视为“问题少年”、社会麻烦或“次品”,而是将他们看作有能力的社会资源,并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参与机会,置其于健康的成长轨道 上协青社利用一切资源为青年人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将他们安排到民家餐厅、协青速递服务公司、7-Eleven 便利店、丰盛发廊、咨询发展工作坊等与协青社有合作协议的机构工作, 作为他们步入社会就业的前期训练平台,发展工作能力并学习与别人和同事相处,当他们顺利地度过一年的实习训练期后,可以自己到社会其他公司或机构应聘,最
13、后达到自力更生的地步。5、提供正向的指导协青社的社工对到蒲吧的每一个年轻人不是首先关注他们为什么不回家,而是首先陪他们玩,赢得信任,同时,自始至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朋友、兄长或长辈,是这些青年人的陪伴者、同行者,在陪伴的过程中提供关爱,寻找积极力量协助他们成长。如蒲吧的每个活动室都张贴着“无烟、无酒、无粗口”的提示,那些不愿意回家的青少年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全放心地玩耍,专业社工在玩耍的过程中接近并了解他们,并用正面文化逐步引导他们,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筛选,同时对那些需要协助的青年人转到男女中心提供进一步的帮助。(2) 香港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香港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社会工
14、作机构为主体、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政府部门强力主导。香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繁荣和保持社会稳定,在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以下五个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在政策方面,通过制定和修改社会福利政策,主导社会工作发展方向和计划。如在20 世纪 60 年代9 0 年代, 香港地方政府在社会团体和公众的推动下,先后发表了 4 个社会福利政策白皮书和一系列专项社会福利服务绿皮书,推动 各领域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二是在制度方面,通过颁布实施各项社会工作法规、条例、规章和考核评估指标,规范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注册社工和社会公众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15、提供了制度保障。如香港社会福利署通过颁布服务质素标准及准则和标准化的津贴与服务对确定承担服务工作和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招标资格审查和年度考核、审计、评估及日常工作的指导。三是在经费方面,通过逐年加大社会福利经费预算,为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 19902000 年度到 20082009 年度的十年内,社会福利署的开支港澳社会工作3总额由 269 亿港元增长到 344 亿港元。社会福利服务在经常性公共开支总额中所占比例由13.7增长至 16.6 。在 20082009 年度的 344 亿元社会福利预算中,经济援助金(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占到了 68,
16、资助非政府机构的资金占到了25。四是在设施方面, 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为被确定承担服务项目的非政府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设施。根据城市规划条例,香港政府把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公共房屋和私人房屋发展计划,根据福利服务设施的需要,拨出土地建设福利服务设施或购买已建楼房用于福利服务。五是在监管方面,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经费项目,并依法审核机构资质并切实抓好考核评估,确保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福利署按照社会服务的规划和需要, 每年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布社会服务需求,福利服务编配委员会则根据各机构的申请,依法审核各机构的资质,选择和确定承担各地区、各类型社会服务的具体机构。对于确定承担服
17、务工作和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福利署和有关机构均要进行年度考核、审计、评估和日常工作的指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社会工作机构则予以淘汰。此外,香港政府在社会工作中还直接承担感化服务、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服务、医务社工和教育社工服务等部分法定服务。民间组织主体推进。民间团体对香港社会贡献卓越,这是香港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同样, 在社会工作方面,民间社工机构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香港社会工作专业民间组织数量众多、规模不一,但根据是否直接提供社工服务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如社会工作者注册局(主要是登记管理注册社工) 、社会服务联合会(主要是研讨社会服务政策业务发展,为机
18、构会员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协会(主要是为作为个人会员的注册社工提供培训等服务)、社会工作者总工会(主要是维护社工权益)、义务工作发展局(主要是组织发展义工)等,这些机构一般不提供直接面对社工大众的直接服务,主要是为社会工作者或社工团体提供服务,承担一定的管理协调职能。 二是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这类机构是直接开展社会服务的主体。目前,香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约占社会工作机构总数的34 以上,服务单位多达 3000 余家。各民间社工机构从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资源实力出发, 结合家庭和个人的需要,分别设置服务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服务模式,并聘请有服务专长和经验的注册社工提供服务。民间社工机构在成为提供服
19、务主体的同时,成为吸纳专业社工、培育专业社工的主要场所,为社会工作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广泛的公众参与是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体系中,除了政府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外,还有由广大社会公众组成的“义务工作者”(即“义工”)活跃在香港社会服务体系中。1970 年,香港成立了非营利机构义务工作发展局,并同时建立“义务工作者”登记制度,规定凡愿意从事义务社会服务工作的都可以向义工局登记成为“义务工作者”,由义工局协调安排他们从事各类社会服务。在社会福利署的倡导下,全港性的义工运动于 1998 年拉开帷幕。翌年,香港成立了义工运动督导会,2002 年 12
20、 月重新命名为推广义工服务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由社会福利署署长出任主席,成员则来自不同界别及政府部门,以便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为鼓舞香港市民参与义工运动的自豪感义工机构还出台了嘉许措施,设立个人以及机构的金、银、铜嘉许奖状以及长期服务奖。据 2008 年 3 月底的资料显示,香港的机构义工已达 1777 队,个人登记的义工总数达 679282 人,仅 2007 年就提供了超过 1736 万小时的义工服务“做义工奉献社会” 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提升地位、净化心灵和奉献社会的首选。(3) 介入青少年青少年服务。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以帮助和鼓励青少年成为成熟、有责任感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为宗旨,开展综合
21、青少年服务中心、儿童及青年中心、学校社会工作等服务。这些服务也得到了香港有识之士的支持,比如赛马会青少年培养计划是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拨款 4 亿港币进行资助、由社会福利署及教育局协办的为期4 年的青少年正面成长培育计划。港澳社会工作4近年来,香港还运用现有资源,在新发展以及重建地区选址增设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同时加强深宵外展服务以协助夜游青少年, 招聘待业青年在青少年服务单位出任活动助理,让其获取有关工作经验。6、台湾社会工作紧急介入之角色与功能1、支持服务的功能如前所述,所有专业人员在灾难发生之时皆期待能为灾区尽一份心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立即进入灾区提供第一线服务,如果每一个人都在灾变
22、后的前几天即到灾区服务,几天之后可能全部的人都累倒了,没有人可以支持、轮替,服务的工作将会面临中断的危险。在进入灾区前,“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八八水灾行动小组”便先与当地社工组织进行联系,确认灾区目前所需资源与人力,再适时从台湾北部调配合适人员与资源进入灾区,并为减少人员调动所造成的服务中断等影响,此次紧急介入灾区之社工人员与志愿者皆需在灾区服务一定天数,以确保服务之连续与交接。同时,因紧急介入之团队并无法长时间在灾区提供服务,因此团队成员皆强调自身“支持”的角色,以灾区社工组织为主导,配合当地组织提供其所需之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并强调团队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2、身心评估与反应需求的功能团
23、队成员于灾区服务期间大范围接触灾区居民,并运用以往在创伤辅导、问题评估等方面的专长,积极寻求灾后心理创伤情况较为严重、家庭功能较不完善、有特殊需求之个案获得后续服务,协助有需求之个案获得所需服务。3、个案倡导的功能因为社会工作者能在灾害第一现场与灾民共处、共事,故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灾民之需求,此时便是发挥社会工作紧急介入灾区最重要的“倡导”角色,以确保灾区居民、相关工作人员之权益不因既有制度的缺失而受损。此功能是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最大特色,也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以此次紧急介入行动为例,当团队成员接连发现灾后补助项目与灾民所需之实际状况有所出入时,便及时向上反映,协助灾区居民
24、争取自身权利。例如,此次风灾针对房屋受损之受灾户提供相关补助金,但却疏忽了在灾区租屋或是寄宿者,虽然受损房屋并非他们所有, 但他们的财产与心里损失却与其他灾民并无差异,因此需将此现况反映给相关当局,促使后续补助措施之调整。此外,此次风灾救援期间时值台湾社工师考试,为了不影响在灾区工作之社工人员的考试权益,以及灾区居民持续接受服务之权利,故台湾社工界临时发起暂停或延后社工师考试之倡议,并实际展开连署行动,因此,此次社工师考试虽然未因而停止,但却提供在灾区服务之社工人员相关补救措施,如设定退费机制与补考机制。4、资源连结之功能社会工作紧急介入灾区时,必需随时掌握灾区紧急救援及未来重建所需资源,以连
25、结相关资源进入灾区。此次受灾区域地属偏僻,居民多为儿童与老人,隔代教养、单亲、低收入等弱势家庭为数不少,团队及时与北部其他社会福利与社工服务资源作连结,让所需者获得服务,也让潜在的服务提供者找到可发挥的空间。虽然灾区大多数居民皆能使用普通话,但多数年长者仅能灵活运用高山族母语,因此,有意愿提供灾区长者服务之组织,势必需要相关语言专长,或是具备培养与训练当地志愿者之能力。7、英国社会工作(1) 英国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英国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是研究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实务导向的资格教育 体系并行不悖的二元结构。研究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的较高层次,涵盖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环
26、节,其目的在于塑造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港澳社会工作5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源泉。这一模式将结合典型高校牛津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介绍。本讲主要围绕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与核心内容实务导向的资格教育体系展开。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 1970 年“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 主管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为起点,表现为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发生日益紧密的联系即社会工作教育日益职业化的过程。而这一发展过程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推动与制度保证,具体地说得益于“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将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社会工作专
27、业教育。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970 年至 1995 年为初步职业化阶段。这一阶段以社会服务证书和社会工作资格证书的颁行为标志,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开始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相联系,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先后批准了针对从事日间照顾和住宅区照顾的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服务证书和针对受聘于社会服务部门的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工作资格证书。并且规定,社会服务证书训练课程由地位较低,且不能授予学位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训练课程由包括大学与综合性技术院校在内的能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随着这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28、,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职业资格,并借此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而没有取得相应资格的工作者逐渐被排斥于社会工作职业范围之外。1995 年至今为高度职业化阶段。这一阶段以社会工作文凭取代社会服务证书和社会工作资格证书为标志,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和后的社会工作资格教育,实质上转变为职业教育,学生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才具备从业资格。至此,英国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
29、专业设置进入高度职业化阶段。(2) 政府在社工教育中的角色社会工作资格教育的宗旨在于为政府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这就决定了作为人才培养委托方的政府必然成为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主导角色与核心力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将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培训的融合,推动了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提供经费支持,在英国社会工作专业享受政府津贴,从 2002 年起,研究生免收学费并获得政府生活资助,上述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并巩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基础;再次,统一教育标准,英格兰、威尔士
30、、北爱尔兰于2002 年 5月联合颁发“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大学鉴定”文件,苏格兰政府也于 2004 年实施类似标准。统一的教育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大学的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使得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资格教育体系走上系统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3) 英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学习实践学习(practice learning)是英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对实践环节的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指称。(一)实践学习的理论与模式实践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理论、学习理论、过程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以 Kolb 1984 年提出的学习循环理论为例,其认为生活和工作之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与理解的过程
31、并非固定的、静止的,而是在反思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再生产。实际上这是一个循环(如图 1),即实验-经验-观察-概念化-实验。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学港澳社会工作6生可以寻求指导老师的支持,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思这些经验,并进而上升到抽象知识的层次, 这样的知识又会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实验”(即机构实习),这是一个建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过程。此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的核心理论建构。下述三个实践学习模式聚焦不同的环节或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这个循环过程。Practic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一书中指出实习学习的模式繁多,包括诸如学徒制模式(apprenticeship)、能
32、力为本模式(the competencebased mode1)、成长与发展模式(the growth anddevelopment mode1)、管理模式(managerial mode1)、环状模式(the loop model of practice learning)、角色系统模式(the role systems mode1)和结构学习模式(structural learning mode1) 等。他们指出,前四种实践模式与 Shardlow 和 Doel 提出的结构学习模式是当前英国社会工作界比较流行的模式。下面基于Shardlow 和 Doel 的著作简要介绍三种典型的模式:即学
33、徒制模式、能力为本的模式和结构学习模式。1. 学徒制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边干边学”,通过“做社会工作”而达到“学社会工作”的目的。 “做”和“学”的核心是积极实验和直接经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直接面对案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所学和不足。学徒制模式的核心制度就是实践指 导(practice tutoria1)。指导老师或督导会跟学生讨论个案,并指出一个有经验的社工将如何处理相应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社工或老师将传递自己的实践智慧和告知学生如何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有些情况下,社工学生可以观察资深社工如何实践,从而获得社会工 作实践的直接认知。学徒制模式是社会工
34、作实践教学的最初模式,至今仍具影响力。但这一 模式被认为过于强调行为和策略,因而缺乏反思性思考。这样,学生不太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价值进行反思,更多地是“跟样学样”,强调的是学习循环中的观察、试验和经验,对概念化的层面则少有关注。另外,由于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普遍比较忙碌,机构督导教导的可 能主要是如何按照科层制的要求去工作。2. 能力为本的模式能力为本的模式一直倍受教育界的青睐,它不仅仅应用于实习领域,而是影响到整个的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能力为本的模式强调学习的结果而非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以行为作为考察的结果,经由“做”而显示“学”的结果;采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学习的成效,这样可以看到学生达到何种程度
35、的能力。能力为本的模式似乎可以概括为“学以致用”。这个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末端管理的理念,即社会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角色需要什么能力,这些能力都会被操作化和测量化,整个实践学习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模式中,实习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先会确定学习什么能力,再据此确定学习机会和学习策略。但是,这个模式似乎过于行为取向,对学生的反思、体验依然重视不够,对抽象概念化也缺港澳社会工作7乏足够的认识。近年来,这一倾向有所改善,反思性实践和理论抽象化的元素已经开始逐步渗透、进入能力为本的模式。3. 结构学习模式Shardlow 和 Doel 提出的结构学习模式旨在整合以往的模式、从一个更为
36、结构化的视角对实践学习进行规范和设计。结构学习模式聚焦于为学生和实务老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引, 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决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在实习中可以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如何评估?此模式整合了多种教育理论、模式的要素。学生要评估自己对于不同理论和原则的偏好,从而建立个别化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学习策略。结构学习非常强调有计划的课程(planned curriculum)理念,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在不同实习机构要学习什么,从而对不同时段的实习予以不同的安排。结构学习的最大优点是比较易于评估,也更容易进行比较。这一模式致力于将整个学习循环的过程结构化、规制化,有“麦
37、当劳化”的趋势。但是,结构化的安排可能会排斥学生另外的学习机会;课程的结构可能无法充分回应千变万化的实习体验和案主情境;结构化的学习也可能会阻碍学生主动的理论抽象化的过程。8、荷兰社会工作荷兰社会福利体制三重计划:(1) 劳动保险。用以防备失业、长期病假、工人丧失劳动能力等。由雇主与工会组织机构进行管理运作。(2) 人民社会保险。为退休人员、寡妇、孤儿、残疾人所准备。由地方国民议会下的独立的区域性组织机构掌管。(3) 社会福利。为所有需要的人而准备。如:进行特殊医疗而需金钱支助的患者,此项事业由地方政府当局管理。然而,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更多的任务是分布在处理解决各种影响人们的非物质性的社会难题
38、上。这些有社会问题的人来自各个年龄阶层,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单亲父母及其家庭、政治难民、移民工人的问题,为需在家庭进行医疗护理的人员提供服务,提供住宅区护理服务及慈善机构的社会福利服务。9、瑞典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瑞典的社会工作定义相对比较宽泛,根据帮助无能力者以能力,助人自助的基本界定, 在社会服务机构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主要从事具体事务性的护理和服务工作的一般社会服务人员和专业社会工作者,都被称之为社会工作者。对于成为社会工作者,并未规定一定需要某种专业证书,但工作场所、社会服务机构一般要求有专业教育经历或专业证书,否则将很难找到社会工作职位。针对不同层次社会工作
39、者教育培训的需要,瑞典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国民教育系列高中教育阶段的社会工作课程(主要是护理知识课程)。据斯德哥尔摩市Kristina Axen Olin 议员介绍,一般护理和服务人员,要进入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从事护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在高中教育阶段修习过护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教授一些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要求等;二是高等教育。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中高级职员包括管理者、专业社会工作者,一般需要接受过大学教育。目前全瑞典共有 7 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三是职业再培训。所有社会工作者,必须每年接受由市政府提供的为期四周的再培训。10、美国社工的工作领域美国社会工作者队伍
40、十分庞大,约 500 人就有一位专业社工。美国的四大社会工作领域中(儿童、家庭和学校社会工作,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社会工作, 项目规划和政策发展社会工作),前三类属于直接社会工作,有时候业内人士也称之为微观社会工作。具体服务对象及内容如下:港澳社会工作8(一)儿童、家庭和学校领域美国常见的与儿童相关的问题包括:单亲家庭儿童、儿童领养、儿童寄养、儿童忽视、儿童虐待、儿童遗弃、少女怀孕、行为偏差、旷课逃学等等。常见的家庭问题则包括:老人照顾、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要给有问题的儿童提供帮助,必定要牵扯到他生活的环境和照顾他生活的家庭,往往不是简单的经济救助就能解决问题,还涉及到
41、他的社会支持网络、家长的婚姻状况、住房条件、交通能力,或者他在学校的表现、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这一领域里的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具体服务十分广泛,如在学校里配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来帮助问题儿童;或者自己开办专门的工作坊,有针对性地纠正儿童行为偏差或改善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社会工作者采用沟通、协调和培训等手段,帮助成年子女寻找照顾父母的最佳方案;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专业辅导或治疗。这类人员绝大多数都受雇于联邦或州政府机构。(二)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为那些慢性病患者、急性病患者、绝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的社会心理支持的社会工作服务,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病痛及病痛所
42、带来的影响。这一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各种癌症、艾滋病和各种精神疾病。服务不仅包括给病患及其家属的辅导,还包括病患住院和出院后的各种安排,从饮食安排到治疗器械的到位等。这一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除掌握社工知识和技巧外,还需要有相关的医学知识。在器官移植或一些老年病的案例中, 治疗小组必须包括一名医疗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三)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领域这类社工的服务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和有药物滥用问题的人。药物滥用指的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酗酒、吸烟、吸毒或严重的药物依赖等。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提供的服务包括: 一对一的或小组治疗、外展活动(如宣传、公众教育等)、危机或紧急干预
43、、社会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此外,社会工作者还会参与到受助对象回归社区和社会的规划当中。由于美国鼓励采用社区精神健康中心或类似的更人性、更有利于病患回归社会的机构来服务精神病患者,美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多就业于地方政府开办的社区精神健康中心。(四)项目规划和政策发展包括政府雇员、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等。这类社工目前共有6.4 万名,这些受雇于政府的社工主要从事政策制定,针对儿童虐待、无家可归、滥用药品、贫穷和暴力等问题拟定解决方案。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教学和学术发展。美国的社工职业呈现出四个显著的特点:(1)90的工作岗位是在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领域,并且绝大部分社工是在一线与服务对象
44、面对面打交道。(2)在社工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是进入社工岗位的最低要求。事实上,对于大量的工作岗位而言,具有硕士学位是基本的标准。(3)社工的就业率近年不断上升,高于全社会就业率增长的平均水平。(4)社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存在竞争。但在城市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农村社区,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 11、南非:非正统社会组织非正统社会福利体系,通常与一种反种族隔离、支持民主的理念联系在一起,没有政府财政援助。它与由政府机关和志愿人员构成正统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应的。非正统福利体系, 以抵制种族隔离政策闻名。它包含两个主要的社会团体:一个是与反种族隔离组织相联系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个是在教会的帮助或支持下发展的社
45、会工作服务体系。在这两个体系里都雇佣了社会工作者。虽然比起正统的体系来,所雇佣的社会工作者数量少得多。非宗教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社会工作体系着力于通过地方性的社会工作发展,解决那些由于社会、政治、经济资源不足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开拓正统部门所忽视的发展性社会工作。这些组织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它们主要涉及那些预防性的、促进性的、发展性的以及治疗性的社会服务。港澳社会工作9教会主办的社会服务由先知基督教会提供。在反种族隔离及教会主办的两种社会组织里,社会工作者的活动与正统社会福利体系里的大部分社会工作相比,具有五个显著特征:首先,在这种非正统的社会服务体系里的社会工作者通常都不是在“社
46、会工作者”的职业称呼下受雇佣的,而是作为愿意从事跟种族隔离政策作斗争及促进社会公正的公民身份参加社会组织的。第二,在非正统社会组织里,社工通常只是社会服务工作人员小组的一部分。第三,在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及非正统社会工作计划中,当地居民大规模地参与社会服务的特点始终不变。第四,这些组织被赋予了反抗种族隔离的传统,并有与普通居民一起开展争取民主与社会公正运动的社会工作计划的惯例。第五,像那些表面上是“治疗”计划,实际上的目标是帮助遭受政府暴行的受害者的社会工作一样,非正统社会工作部门的社会工作也将这方面的活动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12、加拿大社会工作(1) 社区矫正的主要特点1、加拿大有比较健全的社
47、区矫正法规加拿大刑法典对有关刑事犯罪、惩罚和相关的刑事程序有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包括了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1992 年专门颁布了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法是目前指导加拿大成人矫正的主要法规。该法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政府有关部门、律师、法官、警察、公众甚至被害人、罪犯的意见,使法律的出台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该法的第一部分是加拿大矫正局对于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于全国和省假释委员会工作的规定;第三部分是对于矫正调查者(负责犯人申诉的联邦检察官员)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实施细则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条例,它对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法的有关规定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犯人移管法则是针对加拿大作为移民
48、国家的特点,规定了国际间犯人移管的框架。根据该法,加拿大人在国外犯罪并被判刑的,可以回到加拿大服刑;同样,外国人在加拿大犯罪应判刑的,也可以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服刑。作为人权基本保障法的权利和自由宪章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加拿大人(包括犯人)。因此,除因法律规定而权利受到剥夺和限制外,犯人应享受一般公民所具有的其他一切权利。 1970 年颁布的犯罪记录法规定了经过一段时间并符合某些标准时,准许将犯罪记录封存起来。该法所遵循的原则是:大多数犯人能被改造好,犯人过去的不良纪录不应继续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加拿大是许多国际协议的缔约国,因此,他们在矫正领域中也遵守联合国囚犯处遇最低标准及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规则。2、两级垂直管理体制和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加拿大联邦级的矫正局负责对联邦矫正机构(加拿大已将监狱统称为矫正机构)和联邦社区矫正的管理,省级矫正机关负责对省一级矫正机构和社区矫正的管理。联邦社区矫正除在首都渥太华设有总部外,并在全国设有五个分部(按地区管辖),就西部的太平洋地区而言,下面又分为四个假释区,四个区下设22 个中途住所,65 个假释官,200 个社区志愿者, 共管理l100 个联邦社区矫正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