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B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C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2将等量且新鲜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表:变化量/O2浓度01%2%3%5%7%10%15%20%25%O
2、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0.8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0.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3下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B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
3、合物量小于d点C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共同影响4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5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
4、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6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光照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无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为d时,达到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7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
5、不可以是乳糖B曲线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C若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酶浓度高于曲线和D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温度一定低于曲线和8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C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只进行呼吸作用B只进行光合作用C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9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将水分解成氧B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DD过程一般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10将某种酶运用到工
6、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B曲线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11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若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12下列生理
7、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13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14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淀粉酶失活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2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15在 CO2 浓度为 0.03和适宜的恒
8、定温度条件下,测定 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 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时,植物甲不进行光合作用B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制造的有机物一样多Cb 点时,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产生ATPDd 点时,CO2的浓度限制了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大16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有的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人体
9、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ABCD17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如下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不进行需氧呼吸B用于厌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C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D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18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 (b)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细
10、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19在氧浓度为a、b、c、d的遮光条件下,某同学分别测定了马铃薯进行细胞代谢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柱形图。下列判断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该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氧浓度为a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光合强度远小于呼吸强度C氧浓度为b时,马铃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D在氧浓度为d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20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11、的是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21下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C蔗糖、蔗糖酶、果糖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22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A不产生CO2 B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C在线粒体内进行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23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
12、成量的比值24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A突然停止光照B突然增加CO2浓度C降低环境温度D增加光照强度25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二、多选题26人的
13、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只有慢肌纤维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27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说明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酶已经耗尽C若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B点会升高D若将
14、温度提高10进行实验,B点将升高28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B持续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C阴雨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2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应用,正确的是( )A提倡有氧运动,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B创可贴要透气,抑制破伤风杆菌的厌氧呼吸C马铃薯块茎应低氧条件贮存,减少厌氧呼吸产生乙醇D中耕松土有利于需氧呼吸,促进植物根细胞对土壤中离子的吸收30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
15、形成染色体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三、非选择题31黄瓜的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该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点,而后黄点逐渐扩大甚至连成片,导致叶片失绿、干化变脆,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靶斑病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病级病斑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 005370207604012573192188803839692945154403652884
16、20541539032注:病级指黄瓜叶片患靶斑病的不同程度;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1)在提取黄瓜叶片光合色素时,需向研钵中加入碳酸钙,目的是_。提取到的色素中除叶绿素外另一类色素是_。(2)在提取到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黄瓜叶片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为减少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某种颜色的光”最可能是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原因是_。(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大,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_,导致黄瓜从外界吸收的CO2量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使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降低。(4)根据表中呈现出的净光合速率数据推断,黄瓜叶肉细胞内O2移动
17、的方向是_。32图一为橘子树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二是橘子树光合作用强度(O2吸收量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1)物质a分布的场所是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研究橘子树细胞中物质a,可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原理是_。(2)图一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3)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为主动运输,图一中能为该过程提供ATP的过程是_。(填序号)(4)图二中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_。(5)当植物缺镁时,图二中B点将向_(左移/右移/不移)。(6)图二中AC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33下面是某种蓝
18、莓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是_,分布在叶绿体的_上,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c_和e_。(2) 、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3)上述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填写数字)。(4)科研人员用同位素标记的g参与光合作用,通过观察发现此同位素转移途径是_ (用图中标注填写)。(5)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的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A和图B。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 ,抑制
19、了果实的细胞呼吸。 (6)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蓝莓,采取_措施,可提高蓝莓产量。34图甲是光合作用的图解,图乙是在完全培养液和缺Mg培养液中分别培养水稻幼苗,测得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物质B是_,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_。(2)缺镁导致叶绿体中_(色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_阶段,因此图乙中曲线_表示水稻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3)若要在图乙中继续提高a点的光合作用速率可釆取的措施有_。(试举一例)35下面列出的为有关酶的验证和探究实验的材料,实验用具充足。请回答有关问题。供选:(以下未说明的百分浓度均为质量分数浓
20、度,各溶液均新配制)2%淀粉酶溶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肝脏研磨液、5%HCI、5%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1)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一般选择上述材料中的_来验证实验结果。(2)要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避免酸碱对反应物本身水解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3)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建议选用_为催化底物,验证实验结果不选用斐林试剂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
21、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B、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甲物质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甲物质为激活剂,而乙和丙物质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C、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其活性的大小,C正确;D、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故选D【点睛】2B解析: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氧气浓度大于5%,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小于5%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0时,只进行
22、无氧呼吸。【详解】苹果果肉细胞在02浓度为0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分析表格中的几个氧气浓度可知,02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是贮藏苹果的最佳氧气浓度,B正确;当氧气浓度大于20%以后,02浓度增加,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不再增强,产生的ATP数量不再增多,C错误;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
23、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3D解析:D【解析】【分析】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图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二氧化碳吸收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图中a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d点为光饱和点【详解】图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等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A错误;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CO2的吸收量大于d点,光合作用
24、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大于d点,B错误;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共同影响。由于b点还没有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b点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4B解析: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
25、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5B解析: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应为麦芽糖酶,而d、c为麦芽糖水解产物-葡萄糖。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ef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逐渐加快;fg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不变。【详解】A、由图甲可知,b水解,说明b是底物麦芽糖,a是麦芽糖酶。只有麦芽糖才能与麦芽糖酶的结构完美契合,所以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麦芽糖
26、的量,fg段溶液中没有游离的酶,所以限制fg段上升的是酶的数量。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B错误;C、由题干可知,图乙中的数据是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得出的,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f点是酶饱和点,与酶活性有关,酶活性越高,酶饱和点越高。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D、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和麦芽糖及乳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所以斐林试剂与底物麦芽糖和生成物葡萄糖都能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用来检验麦芽糖是否分解,D正确。故选B。6A解析: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整个植物的呼吸作
27、用速率,b点表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表示整个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整个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d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有有机物的积累。【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没有氧气的产生,因此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与图a相同,只是部分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因此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B错误;C.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照无关,时时刻刻都在进行,C错误;D.光照强度为d时,图中看出,氧气的产生量为8单位,即光合作用要吸收8单位的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达到了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D错误。故选A。7
28、D解析:D【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分析图乙,可表示生成物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反应速率与时间成反比,可知反应速率,可表示反应底物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以加速反应的进行,酶的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详解】A、根据酶的特点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b是酶,a是底物,在b的作用下a水解成2个分子的c,所以a可能是麦芽糖,不能是乳糖。因为麦芽糖水解得到的是两个葡萄糖,乳糖水解得到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正确;B、题干中指出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故曲线表示物质a的分解情况,
29、从图中可见,2min内物质的浓度变为0表示完全分解,B正确;C、若曲线麦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是这三个中酶浓度最高的,因为它的反应时间最短,C正确;D、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在曲线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但曲线和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D错误。故选D。8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是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P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P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解:AB、P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且两者的强度相等,AB错误;C、只要是活细胞都
30、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P点时细胞有呼吸作用,C错误;D、P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D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细胞呼吸,D是ATP的利用。【详解】A、A过程为光反应,可以将水分解成氧,A正确;B、B过程利用的ATP只能由A过程提供,不能由C过程提供,B错误;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A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光能,C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D、D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般与细胞
31、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故选B。10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由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B解析:B【解析】根据光合作用那个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推知a、b分
32、别是H和ATP,c是二氧化碳。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不能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直至全部消耗,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最终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但光反应继续进行,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增多。【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1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释放能量最多,A项正确;BC、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和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均属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
33、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项错误;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项错误。故选A。13D解析: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条件下不吸收氧气,但是释放了二氧化碳,说明酵母菌此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乙、丙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丁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只能进行需氧呼吸。【详解】A、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乳酸,A错误;B、乙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吸收的氧气量的四倍,说明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的三倍,根据细
34、胞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C、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最少,丙条件下,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并不是最少的,C错误;D、丁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D。【点睛】酵母菌既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又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厌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需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14C解析: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
35、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淀粉酶的最适PH值约为7左右,最适温度约37。【详解】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后,淀粉酶被水解,酶失活,A错误;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2,淀粉酶失活,B错误;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酶活性下降,空间结构没有改变,酶没有失活,C正确;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后,空间结构改变,酶失活,D错误;故选C。15D解析: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
36、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详解】A、光照强度为a点时,为植物甲的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B、光照强度为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呼吸作用不同,因此植物甲和植物乙制造的有机物不一样,B错误;C、光照强度为b点时,为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此时植物乙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D、d点时植物乙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题中又提出“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因此此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
37、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D。16B解析: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生物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供自己利用的生物,和植物利用光能不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则是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详解】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错误;高
38、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低温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所以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RNA不是,正确;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正确;自养型生物是指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错误;只要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即可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某些好氧细菌,正确;人体细胞中的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正确。综上错误的选项有,B正确,故选B。17C解析:C【解析】【分析】分析
39、题图:图示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酒精产生量逐渐减少,而二氧化碳产生逐渐升高。【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酒精,说明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A错误;B.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为6mol,说明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也为6mol,需要消耗葡萄糖量3mol,而此时共此时二氧化碳15mol,说明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为15-6=9mol,则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5mol,因此用于厌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3(3+1.5)=2/3,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酵母菌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
40、化碳量是9mol,因此其消耗的氧气也是9mol,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酵母菌需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1:2,而需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会释放能量2780kJ,远远多于厌氧呼吸,D错误。故选C。18D解析: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好氧细菌在红光区(波长600700)和蓝光区(波长400500)数量最多,说明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即在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最强。【详解】A、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水绵,A错误;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说明水绵的该部位光合作用强,B错误;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不是使水绵光合作用速率
41、加快的原因,C错误;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细菌的数量多,D正确。故选D。19A解析: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马铃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a时不消耗氧气,只有无氧呼吸;b、c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氧气吸收量,表示只存在有氧呼吸。【详解】A、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题中氧浓度为b、c时,马铃薯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相等,说明实验并没有用马铃薯块茎,A错误;B、实验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为零,小于呼吸作用
42、强度,B正确;C、氧气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消耗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83=5,消耗的葡萄糖是2.5,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5倍,C正确;D、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题意可知,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题目中所用材料不是马铃薯块茎。20A解析:A【解析】【分析】题图表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历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
43、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A正确; B、O2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错误; C、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 D、线粒体内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产生CO2的场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