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2(及答案)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学校: 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20分 , ) 1.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小明心想那儿不就是我的家乡嘛!因此小明应该是哪里人?( ) A.北京B.重庆C.云南D.四川2. “盘庚迁殷”的史实发生在( )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 商鞅变法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
2、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奖商行,抑耕织4.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5.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制作弓箭、烧制陶器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 A.B.C.D.6. 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威信扫地,失去了江山,而这里的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A.奴隶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7.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们最早出现于( ) A
3、.原始社会B.战国时期C.春秋后期D.史前时期8.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腊八节9.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秦皇”功绩的是( ) A.在地方,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10. 大汶口居民的墓葬里面,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多,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少甚至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贫富分化的出现B.私有制的出现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原始农业的出现11. 关于夏、商、西
4、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12.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D.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相互争霸,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13. 下列那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 ) A.长
5、平之战B.桂陵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4.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相同点是( ) A.普遍使用打造石器B.会制造陶器C.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D.会纺线、织布、制衣15.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C.侯国林立,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16.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安人”,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是( )“仁者爱人”“尚贤、节用”“为
6、政以德”“忠君守礼” A.B.C.D.17. 秦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帝位的战争,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项羽兵败自刎。横线处应填入( ) A.陈B.渔阳C.垓下D.咸阳18. 1952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发现了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这个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9. 从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发生了许多事情,秦朝的建立、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等,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A.
7、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C.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D.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0. 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到景帝时“都酈廪庾皆满”,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30分 , ) 21. 请联系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图片展文明材料一穴居到定居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8、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材料三 (1)图1、图2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的文字叙述和材料三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的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图3和图4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大江大河流域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什么房屋?其中图3这种建筑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影响? (4)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三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二 1930年考古
9、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材料三 我国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充分证明:几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它们生长。这些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什么远古人类? (2)材料二中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3)生活在材料三中这两处遗址的我国古代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23. 阅读材料,回答问
10、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与炎帝共同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4)材料二反应的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被取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手中有粮,
11、心中不慌”习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了水患,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三: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当时修建这一工程时的劳动人民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材料
12、的工具? (3)材料三中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商鞅和两位水利专家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材料三秦始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材料四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五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分别是哪两个政治制度导致的?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
13、四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 (4)材料四、五分别反映出秦始皇实行了哪两个制度?参考答案2020-2021学年上期淮滨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一)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20分 ) 1.C【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解答】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因此小明是云南人。故选C。2.B【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解析】本题考查盘庚迁殷,知道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解答】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
14、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故选B3.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奖商行,抑耕织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故选D4.C【考点】秦朝巩
15、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准确认识。【解答】本题题干中的“周制”是指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大,分封制却不利于西周的统治,最终还导致西周分崩离析,因此秦朝认为周朝的灭亡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所致,因此不再实行这一制度,而推行郡县制。故选C。5.C【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山顶洞人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社会的事件。【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人类的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类先使用自然火,然后学会了人工取火,然后学会了制作弓箭、烧制陶器,再后来农耕成为主要活动。所以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故选C。6.D【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考
16、查分封制。【解答】根据材料“诸侯”可知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故选D。7.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解答】春秋末年,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故选C。8.B【考点】诗经和楚辞【解析】本题考查与屈原有关的节日。【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屈原生
17、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屈原虽忠事楚国,但因楚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故选B。9.A【考点】秦始皇的评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功绩。【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修长城,统一货币,统一度衡量,修建灵渠,建立郡县制,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项属于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措施,排除;C项创立在隋朝,故排除;D项创立在元朝,故排除。故选A。10.C【考点】大汶口原始居民【解析】本题考查了大汶口原始居民生
18、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解答】大汶口居民的墓葬里面,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多,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少甚至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原始社会晚期一些墓葬里,还出现了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故选C。11.D【考点】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解答】四个选项中,D选项明显错误,因为西周农业只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此时,青铜器仍然是被大量用于祭祀。故选D。12.D【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解答】描述是描写
19、叙述,即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评价是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选项ABC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D则是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评价故选D13.C【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解析】本题考查巨鹿之战。【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14.B【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解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A表述错误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河姆渡居民会制
20、度造黑陶,B符合题意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C不符合题意河姆渡居民不会纺线、织布、制衣,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考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总体上讲,春秋战国时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故选B。16.D【考点】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
21、题暂无解答17.C【考点】楚汉之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邦与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的相关史实。【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故题干横线处应填入垓下。故选C。18.C【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解答】1952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发现了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
22、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这个遗址是半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19.B【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解答】根据题干中提示:秦朝的建立实现了统一,建立统一的国家,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史实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2
23、0.C【考点】“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知道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解答】据所学知,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主要措施有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B项是政治上的措施,与休养生息政策不符。故选C。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30分 ) 21.【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2)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3)图3: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4: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意义:
24、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影响: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4)自然地理因素。【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汶口原始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图2的发现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2)根据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信息和材料三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文字叙述是人类居住在洞穴中;材料三的图片表明人类居住在了房子里,这说明人类发展到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25、图4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在不同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他们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就会不同。【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图2的发现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2)根据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信息和材料三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文字叙述是人类居住在洞穴中;材料三的图片表明人类居住在了房子里,这说明人类发展到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3)结
26、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4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在不同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他们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就会不同。22.【答案】(1)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2)用途: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3)作物:粟;水稻。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北京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1)本题考查元谋人和北京人。(2)本题考查火对远古人类的用途。(3)本题考查河姆
27、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解答】(1)材料一中“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反映的是元谋人;“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提到的考古发现是北京人。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依据材料二“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
28、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可知,火对远古人类的用途有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3)依据材料三“我国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充分证明:几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它们生长。这些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这两处遗址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粟和水稻。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23.【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蚩尤、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盟。(3)禅让制。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应通
29、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4)世袭制。禹建立夏朝。【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尧舜禹的禅让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禅让制、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由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中华民族的主干华夏族,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30、成日后的华夏族。(3)据材料“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可知是禅让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的办法传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办法叫做“禅让制”。禅让制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4)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
31、4.【答案】(1)禹;李冰。(2)都江堰。铁器。(3)以免除徭役的方式来奖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创新精神。【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都江堰、商鞅变法等知识。【解答】(1)据材料一“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可知水利专家A是指大禹;据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水利专家B是指李冰。(2)据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李
32、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结合所学可知,李冰是战国时期人物,此时铁器已经出现。(3)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问为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5.【答案】材料一是“公天下”,材料二是“家天下”;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皇帝制、郡县制。【考点】尧舜禹的禅让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西周的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公天下”禅让制,据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据材料四“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王是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材料四、五分别反映出秦始皇实行了皇帝制、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