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苏轼东坡志林)【注】曝:晒。拊(f)掌:拍手。搐(ch):抽缩。乃:却。(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
2、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
3、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C;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
4、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
5、,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
6、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问有囊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褫。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剐称。截(j):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不能励精 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 生病D.王数封我矣 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
7、.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年与时驰,
8、意与日去。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答案】 (1)A(2)C(3)A(4)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解析】【分析】(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就是振奋精神。BCD理解正确。故选A。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 。故选C。 (3)A理解不正确。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 (4)翻译文言
9、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一个知:同智,智慧。第二个知,懂得,知道。以:把。为:看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故答案为:A C A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
10、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
11、、调。【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
12、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或词。 乃悟前狼假寐_狼亦黠矣_止有剩骨_耽眈相向_意暇甚_(2)翻译下列句子。骨已尽矣,
1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请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睡觉;狡猾;通“只”;凶狠注视的样子;神情、态度(2)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只有依靠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止”:通“只”。“意”:神情、态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同时“黠”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
14、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并”:一起。“如故”:像原来。“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少。“耳”:罢了。 (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可直接提取文末“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总的启示是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
15、,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平时要多动脑子,多积累生活经验,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能靠蛮力来解决,只有机智地想办法应对才可以成功的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故答案为: 睡觉 ; 狡猾 ; 通“只” ; 凶狠注视的样子 ; 神情、态度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只有依靠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
16、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 本题考查文章启示的把握。答题时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然后再概括主旨。要从狼和屠户两方面来分析。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
17、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18、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19、)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su),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远近称之。 称:称赞B.强行绥之以德。 德:德行C.久而益敬。 益:好处。D.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效法,仿效(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 【答案】 (1)C(2)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解析】【分析】(1)C. 句意:久而久之,大家对他更加敬重。益:更加。故选C。 (2)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
20、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但是陈元方机智应变,用“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来巧妙回答。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故答案为: C 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人物语
21、言的分析。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22、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人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顾野有麦场_犬坐于前_一狼洞其中_乃悟前狼假寐_(3
23、)请结合文章回答: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 (4)作者说“狼亦黠矣”,请从文中找出体现狼之“黠”的地方。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聊斋志异;蒲松龄(2)看,视;像狗似的;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睡觉(3)由怕狼到杀狼(或“由被动到主动”或“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4)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一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5)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
24、有关的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犬”:像狗似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从懦弱(遇狼),迁就退让(惧狼)到果断选择(御狼),勇敢警觉(杀狼)。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开始是狼占上风,对屠户穷追不舍,屠户是“惧”“大窘”。后来屠户采取抵御的措施,狼开始前后夹击,屠户抓住时机反攻恶狼,转眼间两狼被击毙。也就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4)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
25、息。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是说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是说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是说一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也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
26、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聊斋志异;蒲松龄 看,视 ;像狗似的;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睡觉 由怕狼到杀狼(或“由被动到主动”或“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 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一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基本的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
27、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句,结合内容进行梳理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相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相关信息的筛选,并且要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感悟,考生有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注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的理解,留心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
28、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
29、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30、,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
31、而自贻患耶?(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缀行甚远_方欲行_就枕将寐_伪睡以俟_(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目似/瞑,意暇/甚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子野心,信不诬哉!(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案】 (1)记述奇异的事情(2)连接,紧跟;刚;
32、睡觉;等待(3)D(4)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5)阳奉阴违。(6)狡猾,贪婪,凶残。(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人不能太贪婪。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有关的文学常识。聊斋志异中的“志异”意思是记述奇异的事情。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缀”:紧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D断句不正确。改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33、窘”:困窘,为难。“敌”:攻击。“信”:确实。“诬”:瞎说,捏造。 (5)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所以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应该是“阳奉阴违”。 (6)可分析“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等句,即可归纳出狼有狡猾、贪婪、凶残的本性。 (7)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甲文,理解全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
34、,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记述奇异的事情 连接,紧跟;刚;睡觉 ;等待 D 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阳奉阴违。 狡猾,贪婪,凶残。 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人不能太贪婪。【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
35、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事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
36、解文意,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选取好角度,留心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
37、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
38、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7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39、。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注释】红蟢(x)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日晷(gu):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欲买之_ 何所用之_ 不顾而去_(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限断二处)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 【答案】 (1)想要;代石头
40、;回头看(2)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4)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之”这里做代词。 (2)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根据题目要求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至:最好;惜:可惜 。故
41、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4)根据短文内容分析,石头的主人本来能把它的宝贝石头卖个好价钱,但他偏偏不卖,而是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结果费了不少气力,石头竟然不值钱了。这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想要;代石头;回头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
42、文言词汇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并用合适的成语把启示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江宁有一个西域商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几上有一块石头,想要买下它
43、。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有一天,石头主人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第二天,西域商人来了,大吃一惊说道:“这本是一块非常的宝贝啊,可惜现在一钱不值了!石头上排列有十二孔,按照十二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就有红蜘蛛在上面织蛛网,后一个网结好,前一个网随即就消失了。这是天然的日晷啊。现在蜘蛛磨损,还有什么用处呢?”西域上人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44、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对下列语句诵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B.太丘/舍去C.尊/君在不D.公/欣然曰(2)对下列句中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B.相委而去(舍弃) 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D.下车引之(牵拉)(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
45、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B.“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C.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老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简单分析。 【答案】 (1)C(2)A(3)D(4)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5)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吹柳絮漫天飞舞与雪飘极为相似的情景,給人以想象和美感,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解析】【分析】(1)ABD划分正确。C这句话节奏正确的划分方法应为“尊君/在不”。 (2)A这里的“差”意思是“差不多”。BCD理解不正确。 (3)ABC翻译正确。D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