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07783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 动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气、水、温度、食物等。知道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例如换毛、迁徙等。知道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类动物,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例如不同的鸟喙和鸟爪。2.科学探究针对蚯蚓雨后钻出土壤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入水后空气是否被挤走、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回想饲养动物的经验,能总结出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以若尔盖草原为例,观察随着季节的变化,黑颈鹤和狼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季节的变化,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从而认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观察比较不

2、同形态结构的鸟喙和鸟爪,猜想其作用并尝试建立对应关系,能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和验证它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科学态度、STSE乐于探索动物与环境的联系,领略动物生存本领的神奇。意识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蚯蚓、土壤、水、水壶、纸盒;若尔盖草原的季节变化以及黑颈鹤和狼的改变等资料;不同形态结构的鸟喙和鸟爪图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葫芦浮在水面,骆驼刺扎入土里。植物向光又向水,动物冬眠或迁徙。各种现象找根底,环境与生物啥关系?(2)讲

3、述:本单元我们将进入生物与环境的学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动物和环境的关系。(3)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教材P26页上方情景图。下雨后,很多蚯蚓从土壤中钻了出来,这是为什么?(4)作出猜想:也许是土壤太湿了(导致空气跑掉,缺氧)。(5)继续思考: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怎样通过实验来研究?(二)新课学习1.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1)作出假设: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2)讨论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a. 蚯蚓的数量需要考虑吗?用一条还是多条做实验?b.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土壤? (3)明确实验材料:需要多条蚯蚓;需要三份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含水过多、潮湿和干燥的土壤。

4、(4)设计实验方案:将实验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上。(5)交流汇报:小组汇报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互相交流,优化实验方案。(6)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蚯蚓在湿度不同的土壤中的反应。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7)汇报与交流: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汇报各组实验的结果。含水过多全湿的土壤,缺空气,蚯蚓钻出来了;干燥的土壤,缺水分,蚯蚓也钻出来了;潮湿的土壤,蚯蚓没有钻出来。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8)小结: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9)继续探究:回想我们养蚕的经历,蚕卵要在温暖的环境中才能孵化。蚕会从干枯的桑叶上,转移到新鲜桑叶上。另外还有土壤喷水后,蜗牛更愿意钻出来活动。这说

5、明了什么?(10)学生继续汇报与交流。(11)小结: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气、水、温度、食物等。空气、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2.布置课后作业大自然中许多地方会经历一年四季,此时环境变化有什么特点?动物们又是怎样应对的?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类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会有不同吗?请搜集相关资料。(三)整理,下课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1.复习提问: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这个事例说明什么?2.检查作业:是否完成了上节课后布置的资料搜集任务。(二)学习新课2. 认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1)课件展示教材P28上方“若尔盖草原的夏季和冬季”图片。(2)交流:

6、根据图片,说一说草原的夏季和冬季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所处环境(阳光、温度、水、食物等)会发生什么变化?(3)小结:若尔盖草原的夏季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绿草茵茵,食物和水分充足。冬季植物凋零,天气寒冷,水结冰,食物缺乏。(4)提问:黑颈鹤和狼是在若尔盖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这两种动物在季节变化下,有着怎样的表现?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5)课件展示教材P28下方两幅图和P29教材上方的两幅图。(6)交流:说一说,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还有补充的吗?(7)小结:面对草原冬季的来临,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而狼则留守原地,采取换毛的方式抵御寒冷。

7、这都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为了在严酷的环境变化中生存下去。(8)过渡:长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会有不同吗?让我们用鸟的案例来研究吧!3.寻找鸟的喙与爪的联系(1)课件展示教材P30上方三幅“鸟喙”图片。(2)观察并交流:观察比较不同的鸟喙,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作用。(3)小结:第一幅图,鸟喙长而直,像镊子,利于它们捕捉小鱼虾之类的食物。第二幅图,鸟喙强壮,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尖锐有力,适宜捕食小动物。第三幅图,鸟喙宽而扁平,适合滤食漂在水面的食物。(4)继续观察并交流:课件展示教材P30下方三幅“鸟爪”图片。观察比较不同的鸟爪,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作用。(5)小结:第一幅图

8、,鸟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可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第二幅图,鸟儿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可生活在湿地滩涂地带。第三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可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6)讨论:a.鸟喙和鸟爪有没有相对应的关系?请找一找上面六幅图中同属一只鸟的喙和爪b.根据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7)小结:鸟喙和鸟爪有相对应的关系,其形态结构是适应生存环境的体现。(8)练习:活动手册P10,画出三种鸟的爪。(9)再交流: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适应环境的案例。(三)整理,下课。教学反思:第二课 植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科

9、学知识知道植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如光、水和空气。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当光照方向发生变化时,植物幼苗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也不断调整生长方向,朝向阳光倾斜。知道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外部形态也会随之变化;潮湿或干旱等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也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2.科学探究能够设计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植物具有向光性的结论。观察随着季节变化植物发生的相应变化,观察并比较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发现并归纳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3.科学态度、STSE对于植物的向光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探究兴趣,尊重事实,乐于分享。在生活中进行植物养护时能应用植物

10、的生存需求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关知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盆长势一样的绿豆苗、两个相同大小且能罩住植物的纸箱、剪刀、喷水壶;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复习提问:回忆三年级所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知识,以及我们栽培植物的经验,说一说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2)学生汇报:阳光、水、温度、空气(3)聚焦提问:课件展示教材P31上方情景图。放在窗台边的绿豆幼苗,一段时间后倾向了一侧,这是为什么?植物生长需要光,光照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学习1. 探究植物的向光性(1)作出假设。植物生长需要光,光照对植物有影响。(2)设计

11、实验方案。阅读教材中的示例,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出示实验材料:两盆长势一样的同一种植物(绿豆苗);两个相同大小、能罩住植物的纸箱;剪刀。(4)分组实验。步骤示例:a.用剪刀在两个纸箱的一个侧边各开一个边长5厘米左右的小孔,再去掉纸箱的底部。b.将两盆长势一样的绿豆苗都放在阳光下的同一个地方。c.将两个纸箱分别罩在这两盆绿豆苗上,使得两个纸箱侧面的开孔各朝向相反的方向。d.连续观察绿豆苗的生长变化。e.换其他植物的幼苗,重复上述实验。(教师提醒: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5)实验记录:连续观察,将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6)实验汇报:说一说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否验证了假设。(此处

12、,可以课后待学生完成观察实验后再汇报;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课前完成实验并录制视频,课上先播放再让学生做实验)(7)小结:当光照方向发生变化时,植物幼苗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也不断调整生长方向,朝向阳光倾斜。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2.继续设计实验:仿照上述步骤,设计验证植物生存需要水的实验方案。3.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有关植物应对季节变化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资料。(三)整理,下课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1.复习提问:植物有哪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2.检查作业:是否搜集了有关植物应对季节变化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资料?3.过渡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动物应对四季变化会有迁徙或者换毛等行为,植物是怎样应对这种变化的?(二

13、)新课学习1. 观察植物的四季变化(1)课件展示教材P32下方“植物的四季变化”图片。(2)交流:植物的外部形态在一年四季中有什么变化?你还有哪些资料补充介绍?这种变化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3)小结:植物在春天发芽、长叶;夏天植物枝繁叶茂,秋天植物果实成熟,树叶开始凋落;冬天气温低,枝干光秃。这一过程中“落叶”的秘密是要么叶子死了,要么环境变化了,例如气温变低、光合作用弱,叶子很容易消耗植物储存的营养,落叶对植物自身生存更有利。这是植物应对四季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之一。2. 观察比较喜水植物和耐旱植物(1)课件展示教材P33上方“绿萝和仙人掌”图片。(2)交流:绿萝和仙人掌外形各是什么样?它们

14、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的外形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你还有哪些资料补充介绍?(3)小结:a. 外形上:绿萝的茎细长,圆柱形,叶子宽大、呈心形。生活环境:绿萝生活在树荫下,潮湿的地方。绿萝的叶子是主要的蒸腾部位,吸收的大部分的水从这里跑掉,因此绿萝的叶子宽大。b. 外形上:仙人掌的茎粗大,圆柱状,含水分多,叶子又尖又细,像刺。生活环境: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仙人掌长期生长在缺少雨水的沙漠里,叶子变成了针状或刺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腾。(4)课件展示教材P33下方两幅图。根据上面绿萝和仙人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类推水葫芦和骆驼刺在结构形态上的区别。(5)再次交流:介绍更多的喜

15、水植物和耐旱植物,说一说它们在结构形态上的区别。3. 观察、比较不同环境地带的植物(1)课件展示教材P34六幅图片。(2)交流:寒冷高原、热带丛林、干热沙漠、浩瀚海洋的环境各有什么特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3)小结:沙漠的植物稀少,叶子退化,根深而叶不茂。草原的植物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生长旺盛。热带雨林是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树身具有多层结构,叶子茂密。不同的环境地带,植物的形态都不一样。(4)练习:活动手册P12,将不同环境的植物和动物连起来。(三)整理,下课。教学反思:第三课 互相依存的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动物和植物是互相依存的关系。2.科学探究搜集并阅读

16、资料,能认识理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关系。例如: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还具有隐蔽作用,以防被天敌发现。而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又如:益蚁保护蚁栖树,而蚁栖树供给益蚁食物和住房。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生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感受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的关系,那么动物和植物之间有关系吗?我们先来阅读一段材料。(2)自主阅读材

17、料:在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种该岛特有的渡渡鸟和大颅榄树。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木的果实。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后,种子外边的硬壳被消化掉,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由于人类的捕杀,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岛上的大颅榄树也渐渐濒危。到了1981年,全岛仅剩下13棵大颅榄树。(3)提问并交流:渡渡鸟和大颅榄树是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相互依存的?自然界其他现存鸟类和植物有没有类似的关系呢?(二)新课学习1. 认识鸟类与植物的关系(1)课件展示教材P35下方的四幅图。(2)讨论:说一说缝叶莺和啄木鸟与植物的关系。 (3)小结:a.缝叶莺的营巢方法很特殊,是先将树叶缝成叶囊,然后

18、再在叶囊中筑巢。同时,缝叶莺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保护植物。它们是相互帮助的关系。树木为啄木鸟提供居所,提供食物(树木中的蛀虫),然后啄木鸟为树木除害虫,它们也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b.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还具有隐蔽作用,以防被天敌发现。而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4)交流:课件展示教材P36上方两幅,说一说蜂鸟和植物、灰喜鹊和海棠树是怎样相互帮助的。(5)小结:蜂鸟吸食花蜜,头部会触碰到雄蕊上的花粉,并把花粉带到其他花朵中。灰喜鹊啄食海棠树上橘红色的果实,消化不了的种子会被带到远方,随粪便排出。2. 认识其他动物与植物的关系(1)课

19、件展示教材“菜粉蝶的一生”的四幅图片。(2)交流:植物为菜粉蝶一生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哪些帮助?菜粉蝶成虫后,为植物提供了什么帮助?(3)小结:在植物叶上产卵幼虫以植物的叶为食在叶上化蛹成虫吸食花蜜,传播花粉。 (4)自主阅读材料:蚁栖树和益蚁(5)再交流:说一说,从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蚁栖树和益蚁是如何合作的?(6)全课总结:动物和植物是互相依存的关系。(7)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事例。(三)整理,下课。教学反思:第四课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类活动会对生物的生存及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知道人类非法滚钩捕鱼、江中爆破作业、被轮船螺旋桨击死击伤

20、等都是导致白鱀豚数量锐减的原因。知道人类增强保护、大量种植后,银杏树数量逐渐得以恢复。2.科学探究针对“白鱀豚数量锐减可能已经灭绝”的现象,能查阅资料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针对“银杏树退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事项,能查阅资料了解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加的原因。3.科学态度、STSE乐于查阅资料、调查了解人类对生物的影响,积极分享。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多方面影响,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你觉得我们人类会对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1、呢?(2)学生自由回答。(二)新课学习1.调查白鱀豚逐渐消失的原因(1)介绍白鱀豚:图文介绍。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栖息于长江中下游等地,纺锤形,长约1.5-2.5米,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或乳白色,鳍白色,所以有的也称为白鳍豚。(2)查看白鱀豚种群数量统计图。发现白鱀豚的数量逐年在减少,截至2002年只剩下50头。(3)提供材料: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我国长江独有的白鱀豚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经灭绝”。(4)讨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白鱀豚在近几十年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明确任务:查阅资料,调查白鱀豚

22、数量锐减的原因,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6)汇报与交流。(7)小结:人类非法滚钩捕鱼、江中爆破作业、被轮船螺旋桨击死击伤等,是近几十年白鱀豚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的原因。2.调查银杏退出濒危植物名单的原因(1)自主阅读材料:早在200万至300万年前,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就已濒于绝种,只在中国奇迹般地保存下来部分古银杏。因此在1999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银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在2008年开始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修订过程中,专家们却一致同意银杏退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提问:从这则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事实?这是怎么回事?(3)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寻找使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 (4)汇报与交流。(5)小结: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3.人类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1)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2)学生自由发言。(3)课件展示教材P40的中间的四幅图。说一说,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动植物数量的变化的?(4)小结:大型采矿、非法盗猎、乱砍滥伐、大面积烧荒会影响动植物的数量变化。我们要认识到地球是个大家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5)任务布置:做一份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的宣传报。(三)整理,下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