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吗?能够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会画到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一起看看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欢迎查阅! 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能够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会画到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 3、通过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使学生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画到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知识 1、点到直线距离。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三
2、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 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的宽度。要注意什么问题?刻度尺要与课本两边互相垂直。 2、公垂线、公垂线段的概念 与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 的公垂线。如图形中的直线AB与CD都是公垂线,这时连 结两个垂足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段。图中 的线段AB和CD。 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也可以看成是两平行直线中一条上 的一点到另一条的垂线段。 3、公垂线段定理: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4、两平行线上各取一点连结而成的所有线段中,公垂线 段最短。 如图mn,直线m、n上各取一点A、B,连结AB。 再过A作n线段的垂线段AC,垂足为C,
3、则有AC 从而得到上述定理。 5、两平行间的距离: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 6、范例分析 P76例如图设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 a与b的距离为5厘米,b与c的距离为2厘米,求a与 c的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然后按教材写出解题过程: 解: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a,分别交 b、c于B、C两点,则AB、BC、AC分别表示a与b, b与c,a与c的公垂线段。 AC=AB+BC=5+2=7,因此a与c的距离为7厘米。 三、小结练习 1、练习P76P77的A组2题 2、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P77的A组第1、3题 后记: 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2 教学 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 难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 准备 剪刀、纸(含平行四边形、字母N S)、教学挂图、直尺 教学 方法 手段 观察、比较、讨论、动手操作 教学 过程 一.新课 1.教师取一个门框上固定门的铰连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左右对称? 2.出示教学挂图:_、飞机、奖杯的实物图片 将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对折以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5、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认识_城楼图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再找出飞机图、奖杯图的对称轴各在哪里。 3.练习:(出示小黑板) (1)P57“试一试” 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试着画出对称轴。 估计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可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平行四边形纸对折一下,看对折以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用剪刀和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2.能够按要求
6、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有个要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种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现在来看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得到的两个图案是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的图形. 准备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且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也是对称的. 这
7、节课我们就是来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导入新课 由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得到美丽的图案. 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大家看大屏幕,从电脑演示的图案变化中找出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体会对称轴方 向和位置的变化在图案设计中的奇妙用途. 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看看,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并重复几次,又得到了什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结论:由一个平面图形呆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
8、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我们把上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成的. 取一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纸条,将它每3厘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上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
9、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一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为什么? (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将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注:为了保证剪开后的纸条保持连结,画出的图案应与折叠线稍远一些. .随堂练习 (一)如图(1),将一张正六边形纸沿虚线对折折3次,得到一个多层的60角形纸,用剪刀在折叠好的纸上随意剪出一条线,如图(2). (1)猜一猜,将纸打开后,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 (2)这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如果想得到一个含有5条对称轴的图形,你应取什么形状的纸?应如何折叠? 答案:(1)轴对称图形. (2)这个图形至少有3条对称轴. (3)取一个正十边形的纸,沿它通过中心的五条对角线折叠五次,得到一个多层的36角形纸,用剪刀在叠好的纸上任意剪出一条线,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至少含有5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二)回顾本节课内容,然后小结.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通过轴对称变换来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且利用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在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时,要注意运用对称轴位置和方向的变化,使我们设计出更新疑独特的美丽图案. 初一数学下册实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