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规划新理念和新趋势旅游规划新理念和新趋势崔云霞传统规划模式01案例分析03新理念和新趋势02传统规划模式传统规划模式旅游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形象导向市场导向1、资源导向规划模式、资源导向规划模式在旅游规划起始阶段,资源导向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资源决定生产,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这种模式的产生与旅游发展规律及其阶段性特征相契合,旅游产业率先起步的地区一般都拥有较高水平的旅游资源,以资源为导向进行开发,能够最快地将其推向市场,形成旅游产品,从而高效地将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旅游产业也就发迹于此。如北京、西安主要是围绕其历史古迹资源进行的规划和开发,而桂林、黄山则主要围绕的
2、是其自然山水资源。2、市场导向规划模式、市场导向规划模式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市场导向规划模式尤其适合旅游资源本底较差,但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通过创造性开发,同样能够获得较大成功。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是市场导向规划模式最成功的案例,凭借“坐拥珠三角,面向港澳台”的巨大市场优势,在缺乏天然优质旅游资源的不利条件下,深圳创造性地开发出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华侨城等主题公园,开启了中国主题公园旅游的先河。3、产品导向规划模式、产品导向规划模式产品导向模式最大特征在于产品体系的构建,通过开发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旅游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产品类型,辅以相关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配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可供选择的
3、不同旅游产品。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Bulter提出的旅游地产品周期演变模型;吴必虎提出的昂普()分析法等。以海南旅游发展为例,通过规划开发了一系列休闲度假旅游景点、饭店,结合快捷舒适的交通网络布局、丰富精彩的娱乐活动,完成了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成功转型,成为我国度假旅游特别是冬季度假旅游热点目的地。4、形象导向规划模式、形象导向规划模式形象导向规划模式萌生于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于产品的同质性开发以及旅游产品供给的大幅增长,地区旅游发展需要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者,通过形象的挖掘、塑造和推广,能够最有效地吸引游客和潜在游客的“眼球”,诱导旅游消费,是注意力经济下的典型规划模式。另
4、外,形象导向规划模式也适用于旅游发展文化指向多元、没有形成具有核心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地,以及需要整合优化突出旅游形象的地区。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2008 年“好客山东”形象的推出,是较成功的例证。旅游规划新理念和新趋势旅游规划新理念和新趋势1、体验导向A旅游产业融合导向B旅游与城镇化融合C反规划导向D五位一体导向E文化创意导向F1.1、体验导向规划创新模式、体验导向规划创新模式体验导向规划模式以旅游者的体验为中心,围绕旅游活动特别是参与性活动,通过旅游策划实现与旅游者的情感互动交流和心灵感悟,如迪士尼。谢彦君:“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这样一个
5、过程,即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旅游体验1.2旅游产业融合导向规划创新模式旅游产业融合导向规划创新模式以旅游产业融合为导向的规划模式更适宜于规划空间尺度相对较大、资源类型相对较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规划目标包括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综合体以及各种具体的产业融合专项产品。如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产生的林业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寿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1.3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导向规划创新模式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导向规划创新模式在现代旅游规划中,旅游与城镇化融合的规划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中。该规划
6、模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旅游功能的提升,常通过旅游景区、街区、旅游综合体等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周庄、凤凰、乌镇、同里等古镇的建设是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导向规划模式的典型案例。1.4“反规划反规划”导向规划创新模式导向规划创新模式最先由俞孔坚在2002 年明确提出,专著“反规划”途径,以景观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反规划与规划并不矛盾,不是不规划,更不是拒绝规划,而是在旅游规划过程中,摒弃以往先规划后保护,重开发轻保护的思路,反向操作。反规划导向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保护区。规划思路是优先进行保护性质的软规划,再实施设施的硬规划;优先
7、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建设区域规划,保证环境的原真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1.5“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导向规划创新模式导向规划创新模式理论基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思想,将规划的不同功能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区域整体最优发展1.6文化创意导向规划创新模式文化创意导向规划创新模式其核心思路是以文化资源为本底,通过异于惯常的思维,利用文化显化、衍生、再生产、集成、聚集、融合、演艺、多媒体等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为游客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体验。该规划模式适用于人文资源富集或人文自然兼有的旅游开发地区北京798艺术区是文化创意导向规划的经典案例2、概念性旅游规划、概念性旅游
8、规划刘德谦、王建军、杨开忠、明庆忠、保继刚、孙淑英等都给过定义。概念性旅游规划较传统的旅游规划是一种全新的类型,它是在市场体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的背景下,广泛借鉴国内外“概念性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对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地规划等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是对传统旅游规划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编制程序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3、核心、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边缘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
9、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带动边缘区域发展,壮大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性旅游规划中运用的关键是结合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之间的相互发展演变的动态规律,不断地为旅游空间结构变动提供认知解释模型和理论指导,促进核心边缘区域关系的变动和转型,达到促进区域旅游增长的规划目标。4、利益主体旅游规划、利益主体旅游规划主要观点:倡导旅游主体参与到旅游规划中 5、跨界旅游规划、跨界旅游规划旅游区应是,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但大量跨越行政边界的核心资源共生型旅游区并不在其列,因为这类旅游区往往有两家以上
10、经营管理机构实施管理。近年来也注重跨越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但大都集中在跨省域,只涉及地域范围大、跨行政级别高的重点区域,如大三峡区域旅游规划、环太湖旅游圈。大量的核心资源共生型跨界旅游区,如大别山、壶口瀑布等,跨界旅游规划至今仍处于空白。1、将空间临近的边界景区整合成更大跨界旅游区,还游客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2、由跨界各方筹建旅游规划专项基金3、疏通文化通道,达成旅游共识4、加紧制定相关规划政策6、社区旅游规划、社区旅游规划三个阶段三个阶段:1、重点在于“物本规划”,重视社区旅游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上2、将旅游地所在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关注作为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1、系统深入地探究了社区旅游中的多层互动机制,解构出社区居民和旅游良性发展系统3、紧紧围绕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主旨,以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利益均衡分配为前提,借鉴相关的理论,试图建立社区旅游规划过程中社区居民及相关利益人参与互动的实施、监管、感应、评价、整合方面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社区旅游生态系统规划理念01社区旅游合作规划理念02社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理念03三种理念三种理念7.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旅游规划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旅游规划时间地理学关注人的生活质量,旅游规划关注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时间地理学是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之一。因此旅游者行为研究成为了时间地理学与旅游规划的结合点
12、。旅游时间规划是指在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时间要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时间为导向对各项旅游要素做出的统筹安排。作用:科学化 精细化 动态化空间分时规划时间解说系统8、自然意识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自然意识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是自然意识的精英启蒙阶段,主要事件是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她的名著寂静的春天。“自然意识”与中国占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五原则:1.平等性原则2.承载力控制原则3.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4.真品性与精品性原则5.重视软技术整合原则9、生态足迹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13、WilliamERees教授和其博士生Mathis Wackem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人类每一项最终的消费量都可以追溯到生产该原始物质与能量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上。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单位人的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即为生态足迹。宏观上充分认识规划区域的生态状态,正确把握规划发展目标与方向;中观上加强规划方案生态比较,实现方案生态结构优化;微观上研究生态承载力变化主导因素,引导和促进规划补偿措施的研究。10、赛博空间技术及其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赛博空间技术及其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赛博空间是一个全球网络化的,由计算机创造并
14、支撑的,通过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多维的、人工智能的虚拟空间。基于虚拟旅游规划系统利用赛博空间的相关技术在Internet 上生成数码景观,使旅游规划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转变规划思路:由感性到理性,静态到动态,使旅游规划成为现实规划与虚拟规划的结合。在规划过程中通过调用服务器中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实现基于Java 虚拟景观漫游,公民和规划师同时参与旅游规划,规划请求和结果由数据存储服务器响应并发送给商业服务器保存。11、可逆式旅游规划、可逆式旅游规划“可逆式”可理解为“可以恢复还原的形式”,而“可逆”的对象是那些在旅游开发中被改变或受影响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主要研究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发展旅游的规划模式。
15、内涵:1、为资源恢复提供可行性2、以最小的开发量及资金投入换取资源价值的最大化3、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p核心:1、有限利用自然环境,对硬质开发要素进行具体控制2、对“旅游活动”的无限创意形成旅游地的吸引力12、旅游规划中的三元论、旅游规划中的三元论(1)以旅游策划为核心,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游憩流派(2)以景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重在空间规划布局与景点设计的景观流派(3)以旅游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利用为核心,重在自然生态的生态流派13.慢城慢旅游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慢城慢旅游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慢城运动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的慢食运动,该运动倡导人们放慢生活节奏,享受传统美食。慢城内
16、涵还表现在慢食、时间、空间、速度、地点、情趣等方面,而且向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城市的管理模式。Dickinson通过对旅游模式的演化和D气候变化分析,提出慢旅游模式,认为慢旅游是一种低碳可持续的旅游模式。城市规划师开始尝试将慢城理念运用到宜居社区和小城镇的规划实践之中。但是慢城在国内的实践开始于旅游开发领域。2011年高淳桠溪成为国内第1个被认证的慢城。慢城的旅游规划应包涵旅游吸引力的构建和游憩功能的提升。慢城的旅游吸引力在于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和生态宜居的休闲环境。因此规划中首先应运用其内涵,依托当地的资源条件,构建独具特色且生态宜居的休闲聚落,在此基础上,以慢旅游的市场特征为导向,赋予慢城
17、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憩功能。慢城旅游规划要点:1、吸引力的构建2、游憩功能的提升14.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许多促销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产品的效益,但结果可能会加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Forrester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会系统中的反直觉行为”。这些预料之外的动态过程常常造成政策失效、政策措施被延误。系统动力学在分析复杂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方面有30多年的实践经验,其核心的反馈分析在本世纪初就运用于社会和管理的研究和分析中,用以了解社会和管理问题的结构特点。通过反馈分析可以很快地抓住动态过程的原因,并且易与同行分析研讨问题的过程和
18、结论。步骤:确定参照模式、反馈分析、过程分析、反馈结构分析和过程分析的结合。方法:反馈分析、引进流量和库存的概念。运用系统动力学首先是为了了解和把握旅游业发展的内部特点,通过建立模型的过程更好地促进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规划人员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了解各人头脑中的假设条件、逻辑推理以及相应的战略措施,在此基础上讨论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借助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手段证实逻辑推理的科学性以及相应的战略措施的有效性时间地理学与旅游规划时间地理学与旅游规划以颐和园为例以颐和园为例旅游者行为与旅游规划关系图颐和园研究分布图评价维度评价维度指标类型指标类型颐和园旅游者时空分颐和园旅游者时空分布因子布因子行为时空行为空间AB区因子DEF区因子CJL区因子温冷景点因子园中园因子行为时间游览时段因子游览停留因子参观计划因子游览面积因子行为路径旅游活动参与活动观光留念因子休闲锻炼因子消费购物因子摄影评价因子旅游消费消费活动旅游评价主观评价颐和园旅游规划和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平衡。具体到旅游者行为来讲,则是旅游者空间分布极度不平衡,表现为“东宫门长廊一石坊”一线核心景区超负荷接待与占景区910的空间鲜有游客。到访的强烈对比。颐和园旅游者时空行为质量评价因子指标体系”既为旅游者主动提升自身旅游体验质量指明了方向也为颐和园景区产品、设施和服务提升给出了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