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穷人(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汹、涌”等14 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 个词语。2. 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并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 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并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及穷人的写作背景;课件资源。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2、. 会写“汹、涌”等14 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 个词语。2. 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体会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的形象。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了解作者1.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几个孩子呢?(学生自主发言)2. 过渡:大家家里一般都不会超过三个孩子,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人公家里有七个孩子,这篇课文就是穷人。文中这对靠打鱼为生的夫妇,他们辛苦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他们物质匮乏、生活窘迫,算得上是“穷人”。但是,老师却觉得他们一点儿也不穷,反而很富有,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3. 课件出示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及本文的创作
3、背景。课文用质朴的语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用一个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反差很大的话题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语。(1)指名读,开火车读。(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纠正字音。师:你觉得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课件出示易写错的字,指导书写。3. 快速读课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桑娜、渔夫、
4、邻居西蒙)4. 利用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5. 师总结:阅读小说时,快速把握小说情节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小说情节。【设计意图】为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掌握迅速把握小说情节的方法。 品读语句,初识桑娜1. 请同学们朗读第1、2 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3. 汇报。(1)通过环境描写,了解桑娜家境。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
5、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找出描写环境的关键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 :“屋外寒风呼啸”“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屋内屋外的环境是不同的,作者运用对比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屋外恶劣的环境,从而突出桑娜家里的温馨。预设2 :屋内地面“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说明女主人桑娜非常勤快。预设3 :“屋外寒风呼啸外面又黑又冷”表明外面的天气很恶劣,但渔夫还是出去打鱼了,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不打鱼就没有东西吃,表明了桑娜家
6、里很穷。(2)通过人物心理、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这段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预设:感觉到桑娜家很穷,吃不饱,穿不暖,还得整天干活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师:这段话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桑娜家境贫寒的呢?预设:这段话是通过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她家境贫寒的。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师:从这几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预设1:虽然桑娜家境贫寒,但
7、是她面对生活的态度很乐观。预设2:通过语言描写可以体会到桑娜对丈夫的深深担忧。4. 课堂小结:学习了第1、2 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桑娜家境贫寒,但是她家里很温馨,她是一个勤劳乐观的人。5. 当堂检测:基础练习的内容。6. 课后作业:(1)抄写、积累词语。(2)建议完成第1 课时的练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并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 根据提供的环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桑娜的哪些情况?预设1:桑娜家很贫困,但她很乐观。预设2:桑娜家很
8、温暖,她很勤劳。2. 师:那她的邻居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聚焦写法,感悟人物1. 关注环境描写,认识西蒙。课件出示课文第7 自然段,桑娜来到西蒙家所看到的景象。(1)西蒙家的环境怎么样?预设:西蒙家比桑娜家还要糟糕。“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此处的环境描写写出了西蒙家的贫困。从“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的细节中,也能看出西蒙家太贫穷了。(2)从作者对西蒙的描写中,你能看出些什么呢?预设1:从“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可以看出西蒙对孩子的爱。预设2:从“冰冷发青的脸”“苍白僵硬的手”可以看出西蒙已经死了。从“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可以看出西蒙
9、舍不得孩子2. 关注心理描写,认识桑娜。(1)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她真善良!师:从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时的动作可以看出桑娜行动很干脆,从她的心理可以看出她很善良。(2)在自身难保的状态下,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看看她的心路历程。请找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体会她当时的想法。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10、的了”预设:她在想,丈夫辛苦地打鱼,也只是能勉强维持生计,自己家的五个孩子已经很难养活了,再加上两个,会给丈夫增加更多的负担的。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预设:天气恶劣,她担心丈夫出海危险,想让丈夫快点回来,可她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和丈夫说这两个孩子的事,怕丈夫回来责怪她,写出了桑娜矛盾的心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预设:桑娜有些后悔把孩子抱过来,因为她怕丈夫会打她。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预设:桑娜宁愿自己挨揍也要收养孩子,说明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这几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预设:说明当时桑娜心情很紧张,心里很矛盾。指导朗读:朗读语气:先是激动,
11、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读出其复杂的心理。师: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3)品读描写桑娜沉默的句子,感受其“沉默”背后的心理活动。“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和丈夫都“沉默”了,此时的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呢?预设:这么恶劣的天气,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已经是万幸了,他这么辛苦,我却还要给他增加负担,他会接受这两个孩子吗?他若不同意怎么办?不过,他也很善良,万一和我想得一样呢?我到底该怎么跟他说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 !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
12、,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桑娜为什么又“沉默”了?预设:桑娜在试探丈夫的态度,她只是把西蒙悲惨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表达了自己对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同情,然后等待丈夫的决定,看他会怎么做。【设计意图】桑娜矛盾的心理描写是全文的重点,因为这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心理历程。3. 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认识渔夫。(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1227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渔夫回来后是如何表现的呢?请找出描写渔夫知道西蒙死讯后的表现,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哦?什么时候?预设:知道西蒙死讯后,渔夫赶紧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说明渔夫也很
13、关心邻居西蒙,可以看出他很善良。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预设:这里运用神态描写,“皱起眉”“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也知道西蒙的两个孩子,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也说明他接下来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预设1:运用动作描写,“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也不知道怎么办,自己抚养会加重自己的负担,撒手不管又做不到,可以看出渔夫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预设2:运用语言描写,“熬”这个字,说明渔夫已经做好了更加辛苦的准备。渔夫和桑娜一样,具有高尚的情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14、帮助别人。(2)请同学们朗读描写渔夫的句子,感受渔夫的美好品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表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人物的美好品质。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 本课对人物进行刻画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预设:本课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来对人物进行刻画。如在课文中先通过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交代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通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桑娜的善良;最后再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渔夫的善良形象。课文表现出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
15、质。2. 为什么桑娜和渔夫家境如此贫穷,老师还说他们不穷呢?预设: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所以穷人,不穷!【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品评作者组织材料的别具匠心,进一步领略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3. 课文主旨: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 当堂检测:“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5. 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第2 课时的练习题。(3)学有余力的同学
16、,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写桑娜在丈夫回来后第二次“沉默”时的心理活动。板书设计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勤劳探望生病的西蒙 穷人 抱回西蒙家的孩子 抱回可怜的孩子 善良 贫穷的生活忐忑不安的心情 高尚的心灵渔夫归来谈话交流、决定收养关心别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找到了文章的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抓住连接点,突破重难点,做到了问题导学,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在充分领悟内容的基础上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从感知、揣摩,再到朗读,整堂课学生都能用心参与,问题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这样,在活跃的氛围下,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不足之处:本文的篇幅较长,课堂时间又相当有限,所以不少同学的见解没办法给予指导,可以提前布置相关预习,给予学生指导后再上课就会改善很多。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