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10281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标解读】1.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主学习】一、环境1. 定义: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_的_。2. 人类环境:把人类以外的_要素和_要素看作人类的环境。生物要素:森林、_、野生动物、_等。非生物要素:_、水、_、矿藏等。3. 环境的分类(1)依据:_的程度。(2)分类: 类型含义举例_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_、_、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_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_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_、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

2、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形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1. 关系:是_的两个方面,是互相_和互相_的。2. 发展:最初人类与环境是互相_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直至造成今天_的后果。三、环境问题的表现1. 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_与有限的_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2. 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_中的_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3. 生态破坏:_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_的破坏。4. 全球环境变化:主要有_、_、_、_和_等。四、环

3、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_原因(如环山爆发、地震、雷击引发的森林大火等),也有人为原因,而以_原因更为重要。2. 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 _与_的矛盾;(2) _与_的矛盾;(3) _与_的矛盾;(4) _和_的矛盾。3. 危害:威胁_;危害_;直接制约_和_的可持续发展。五、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 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2. 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 _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4、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六、一种新的环境观1. 环境观(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也称为_观,或是_论。(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_,并制约着人类在_和_中的_。2. 两种环境观的对比(1)传统环境观: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2)新的环境观:是“_”或“_”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七、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 可持续发展(1)概念:_。(2)内涵:一是要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_。(3)基本思想2. 我国的可

5、持续发展:把_与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思考探究】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力越大则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制约力也越大。如下图所示:(1)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线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线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线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

6、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线表示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正反馈),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负反馈),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例1:2018年7月,网红景点“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被指变成“垃圾场”。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表明当前公民素质教育与我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结合“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13题。1. 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属于图中哪个箭头所表示的过程()A. B. C. D.2.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可

7、能引起()A.水土流失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壤污染 D.荒漠化3.植树种草和酸雨分别可用图中哪个箭头表示()A. B. C. D.二、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历史时期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集狩猎时期对人类威胁小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口集中区出现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恶化,危及人类征服自然新技术革命时期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例2: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

8、是()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新技术革命时期2.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三、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危害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两极地区及陆地上的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酸雨污染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

9、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使草木枯萎凋落、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危害人体健康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生物物种锐减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森林,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不合理土地利用;大规模地破坏森林;降水集中;地形坡度大水库

10、、湖泊淤积,加剧洪涝灾害;表土流失,土壤贫瘠;植被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水库、建淤地坝),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轮作套种等)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加强管理例3:读下图,回答13题。1. 甲图反映的问题是()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荒漠化2. 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使用制冷剂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C.火山喷发释放 D.有色金属冶炼3. 乙现象产生的后果是()A.全球陆地面积缩小 B.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C.

11、利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长 D.高纬度比原来降水更少四、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例4: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 图中A、B、C依次代表()A

12、.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课后练习】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 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人口 B.乙表示环境 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经济系统2. 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A. B. C. D.结合下面两图,回答

13、34题。3. 两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为()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D.全球环境变化4. 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A.排放废弃物有关 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 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下图为“我国主要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部分呈现)。读图完成56题。5. 下列关于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6. 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C.丙地地表水短缺

14、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D.全球气候变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78题。7. 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8.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禁止将煤作为工业原料 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 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9.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B. C. D.10. 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

15、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下图是“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 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12.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 B. C. D.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简图”。读图回答1314题。13. 图中数字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A.生产产出 经济过程 资

16、源 环境 B.经济过程 生产产出 环境 资源C.资源 经济过程 生产产出 环境 D.生产产出 资源 环境 经济过程14. 下列行为或现象,与环节的含义相吻合的是()A.实行清洁生产 B.实施节能减排 C.退耕还林还草 D.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1516题。15. “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

17、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16.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 B. C. D.读下列图片,完成1718题。17. 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A. B. C. D.18. 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的环境主体是()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19.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生态问题联系图。(左下图) 材料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右上图)(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材料一图中空格,完成联系图。A.粮食不足,单产不高 B.人口增长过快 C.开垦草场,牧业缩小D.破坏水利及水产资源 E.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F.水旱灾害日益频繁(2)材料一所示国家多为_国家,判断的依据是_。(3)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B表示_,C表示_。(4)全球气温上升对江苏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有_、_等,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如下图。(2)发展中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4)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质量下降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