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睢不辱使命第一课时课文导入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美国记者问道:“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回答道:“提起这支笔啊,说来话长,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那么像周总理这样成功的外交家你知道有哪些?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5课文小结26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
2、物的性格特征。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难点: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同33篇,记录了上自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史实,主要记述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
3、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u 战国策简介整体感知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唐雎(j),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u 写作背景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
4、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距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u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高潮)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u 段意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主要描写亲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说明秦王与安陵君的矛盾趋于激烈。第二段:矛盾的发展,唐雎与秦王正面斗争的开始,面对秦王的骄横狡诈之态,唐雎沉着应战,态度
5、明朗,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三段:写唐雎用“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额高潮。第四段:本段是故事的结局,写秦王在对话中败下阵来,认识到安陵小国不可欺。u 音形识记唐睢()怫然()徒跣()抢地()休祲()缟素()韩傀()色挠()jfxinqinjnounou 文言字词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故不错意也()C.岂直五百里()D.休祲降于天()E.秦王色挠()F.长跪而谢之曰()()交换在意,“错”同“措”何况只是挺直身躯而跪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屈服道歉1、“请广于君”2、“天下缟素”3、“灭韩亡魏”4、“轻寡人与”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灭亡。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u 词类活用u 一词多义1、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其移风易俗()2、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王也()改变交换派遣出使裸露只,仅仅4、以 徒以有先生也()以头抢地尔()5、故 故不错意也()广故数言欲亡()故人西辞黄鹤楼()因为故意用所以,因此旧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