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1167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地球的形状,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教材介绍了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了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经过近几年对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丰厚的科

2、学知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加之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丰富,对于学习了解探究地球的形状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观察地球的形状。2、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学难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

3、性。【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挂图、多媒体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地球仪或挂图(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板书:“地球”(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人们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陆地和无边无垠的海洋。可是在过去谁也没见过地球是什么模样,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接着板书:地球的形状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1)谈话提问: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一些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这种观念呢? (2)学生交流评价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3、出

4、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4、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5、小组汇报。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曲折过程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板书:古代(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提问:既然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

5、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3)学生交流讨论。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2)提问: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3)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老师谈话: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我们让你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航行,看看是否和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一样。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要求:站在

6、海边的人观察时眼睛要平视地球,而开船的人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慢慢体会。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4)模拟实验,观察进港的船只,论证地球的形状。老师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师生模拟实验师: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进行对比实验,思考总结。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1)老师提问:谁来讲讲航海家的故事?学生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讲故事。老师谈话:正是因为麦哲伦的勇敢实践,他坚信地球是球形的这个信念,人类才第一次验证了这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人们才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7、我们应该为他鼓鼓掌!我们想不想足不出海的体验一下这个伟大的旅程?那还等什么,快开动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来一次航海旅行吧。学生:模拟环球航海旅行。(2)老师谈话及活动你们对现代人类探索地球都有一定的了解吧,现在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知道的事情好吗?板书:精细观察。正是有了这些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又将认识地球形状的程度加深了,从而出现了一些勇敢的航海家去探索和实践,来证实我们刚才的猜测。板书:探索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5、总结提炼(1)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2)师生交流师:让我们整体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播放资料片

8、)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却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漫长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下面让我们概括地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过程。学生总结概括,教师画出重点词:猜想实践精细观察6、激趣拓展师:人类认识地球的大小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因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细细品位了,回去自己查阅资料。我下面给你们一些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根据这些资料,你能算出什么有趣的假设来。生:通过计算认识地球的大小。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呢?生:谈出自己这节课的体会。【板书设计】:1、地球的形状球形 古代人:猜想有根据的猜想近代人:探索与实践现代人:精细观察【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核心

9、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设计了问题引入、经历探究、总结提炼、激发兴趣这几个教学环节。一、从问题引入,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三、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四、激发科学情趣,懂得科学道理。使得学生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不足:针对有些学生的回答还是有些操之过急,没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和研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地形状》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