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了解元剧的一般知识、了解元剧的一般知识及本文的一般常识及本文的一般常识2、字词梳理及诵读、字词梳理及诵读本课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元曲亦称元剧,它是元代散曲元曲亦称元剧,它是元代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是具有和唐诗、宋和杂剧的合称,是具有和唐诗、宋词一样高的盛誉的中国古代优秀文词一样高的盛誉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元剧四大家各是关、马、化遗产。元剧四大家各是关、马、郑、白,即:郑、白,即:关汉卿、马致远、郑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光祖、白朴。关汉卿代表作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是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倩女离魂 白朴代表作是白朴代表
2、作是 梧桐雨梧桐雨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元代戏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曲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西厢记、破破窑记窑记和和丽春园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是的是西厢记西厢
3、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杂剧之冠”。西厢记西厢记故事的来源故事的来源 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又名(又名会真记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
4、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的“妖孽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饰非。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张珙西厢记,没有,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一般称为董董西厢西厢(又称(又称西厢西厢弹词弹词或或弦索西厢弦索西厢)。它在主)。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莺传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的窠
5、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的基础。董西厢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张生改
6、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成了从莺莺传莺莺传到到西厢记西厢记的改造。的改造。董西厢董西厢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的战斗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的战斗,不免偏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离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题。至于的主题。至于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
7、的塑造,虽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虽已扭转了已扭转了莺莺传莺莺传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描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描摹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说白的生动、泼辣说白的生动、泼辣,是说唱家的长技是说唱家的长技,但通俗有但通俗有余余,优雅不足优雅不足,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戏曲作家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蹊杰出戏曲作家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
8、蹊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宫调到杂剧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的重新创造。西厢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此外,西厢记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线索,这些冲突虽然
9、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曲折。西厢记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
10、杂剧由于篇幅限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自由朗读全文,并注意注音,等自由朗读全文,并注意注音,等读完后,请同学到前面来注音!读完后,请同学到前面来注音!并思考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思考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1 1、理请本文结构思路、理请本文结构思路 2 2、分析人物崔莺莺性格、分析人物崔莺莺性格 3 3、分析景物的作用、分析景物的作用 4 4、探究、探究西厢记西厢记的思想
11、内涵的思想内涵重点字词梳理重点字词梳理1、捻捻线(线()2、熟、熟稔稔()3、谂谂知(知()4、筵筵席(席()5、笑、笑靥靥()6、梦、梦魇魇()7、金、金钏钏()8、玉、玉醅醅()9、绣、绣衾衾()10、白泠、白泠泠泠()11、玉、玉骢骢马(马()12、揾揾做(做()重点字词梳理答案重点字词梳理答案1、捻捻线(线(nin)2、熟、熟稔稔(rn)3、谂谂知(知(shn)4、筵筵席(席(yn)5、笑、笑靥靥(y)6、梦、梦魇魇(yn)7、金、金钏钏(chun)8、玉、玉醅醅(pi)9、绣、绣衾衾(qn)10、白泠、白泠泠泠(lng)11、玉、玉骢骢马(马(cng)12、揾揾做(做(wn)本课教学
12、目标:本课教学目标:1 1、理请本文结构思路、理请本文结构思路 2 2、分析人物崔莺莺性格、分析人物崔莺莺性格 3 3、分析景物的作用、分析景物的作用 4 4、比较分析:、比较分析:长亭送别长亭送别、李后主、李后主虞美人虞美人秦观秦观江城子江城子中写愁的句子中写愁的句子 5 5、探究、探究西厢记西厢记的思想内涵的思想内涵结构梳理:v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愁苦怨恨的心境。v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专听春雷第一声一声”)
13、:):长亭饯别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v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四边静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v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一煞一煞青山隔送行青山隔送行”结尾):结尾):夫妻分别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和离别后的痛苦。
14、如何理解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试结如何理解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试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她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她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女子,具有叛逆的性格和对情生活的多情女子,具有叛逆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爱情的执著。从【幺篇】中从【幺篇】中“但得一个并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一句,就表现了一句,就表现了崔莺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崔莺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在莺莺在莺莺的心目中,金榜题名是的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微利”,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得官不得
15、官,疾便回来官,疾便回来”。剧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生动展现莺剧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生动展现莺莺的内心世界:莺的内心世界:v1、通过莺莺的语言和情态描写,刻画了她复、通过莺莺的语言和情态描写,刻画了她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杂而微妙的心理。她的装束,她的长吁短叹,她的装束,她的长吁短叹,她的她的不思茶饭不思茶饭表现她深深表现她深深离愁离愁;她对状元功名;她对状元功名的轻视,又无异是对老人的的轻视,又无异是对老人的怨怨,她唱道,她唱道“蜗角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她反复她反复叮嘱张生休叮嘱张生休“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若见了异乡花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
16、处栖迟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还赠诗表心意,又流,还赠诗表心意,又流露出了她深深的露出了她深深的忧虑和悲哀忧虑和悲哀。v2、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烘托人物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景物、环境描写景物、环境描写作用作用: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写场所;人物活动的特写场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渲染气氛;与与(为)(为)上上(下)(下)文相照应文相照应(作铺垫)(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以景衬人。以景衬
17、人。长亭送别长亭送别 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整体作用:整体作用:长亭送别长亭送别 以景物描写设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了哀怨的气置戏剧环境,渲染了哀怨的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境界。第一处写景第一处写景:端正好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总是离人泪。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征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莺莺的氛
18、围,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一个“染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
19、境。境。v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v 范仲淹苏幕遮 第二处写景第二处写景:【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一声“去也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此恨谁知?这段曲词和前
20、面的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端正好相比,在情相比,在情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端正好主要是采主要是采用用因景生情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滚绣球则是比较多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第三处写景第三处写景:一煞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青山隔送
21、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么懒上 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加萧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怅然痴立,极目远送
22、,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这情景本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
23、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情可想而知。“无声无声”和和“有声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的心境。总结总结 【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一煞】与【端正好】两相
24、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互相照应;互相照应;【收尾】以【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艺术境界。v从上面三处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支自己喜欢的从上面三处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支自己喜欢的曲子,改写为现代诗歌。曲子,改写为现代诗歌。v改写要点:不是翻译原曲,也不是完
25、全抛开改写要点:不是翻译原曲,也不是完全抛开原文的创作。正确的做法是保留原曲的意境,原文的创作。正确的做法是保留原曲的意境,尽可能借鉴原来的表达手法,发挥现代诗歌尽可能借鉴原来的表达手法,发挥现代诗歌的特长,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作。的特长,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作。(收尾)改写v山影寂寞,包围重叠的泪水。山影寂寞,包围重叠的泪水。v夕阳萧瑟,埋葬冰冷的花蕊。夕阳萧瑟,埋葬冰冷的花蕊。v还在等谁?车载来思念的气味,带不走秋风的还在等谁?车载来思念的气味,带不走秋风的寒冷。寒冷。v还在等谁?空气里布满了心事,装不下我心中还在等谁?空气里布满了心事,装不下我心中的烦恼,也无法入睡。的烦恼,也无法入睡。
26、(滚绣球)改写(滚绣球)改写v修长的柳丝挽不住远行的脚步,修长的柳丝挽不住远行的脚步,v萧瑟的树林止不了迫近的日暮。萧瑟的树林止不了迫近的日暮。v唉,马儿怎会了解离别的苦楚?唉,马儿怎会了解离别的苦楚?v夕阳又怎能体会相思的孤独?夕阳又怎能体会相思的孤独?v幸福的清泉为你在瞬间干枯幸福的清泉为你在瞬间干枯v从今以后,伤心向谁来倾诉!从今以后,伤心向谁来倾诉!(一煞)改写v青山,你为什么阻隔我送行的目光青山,你为什么阻隔我送行的目光v疏林,你怎么这般的无情疏林,你怎么这般的无情v四周升起的暮霭,遮住了你远行的背影四周升起的暮霭,遮住了你远行的背影v夕阳下的古道,吹刮着让人心痛的寂静夕阳下的古道,
27、吹刮着让人心痛的寂静v莫非是马儿也不忍分离,才发出阵阵的嘶鸣莫非是马儿也不忍分离,才发出阵阵的嘶鸣v恍惚间,我听到你归来时马蹄的声音恍惚间,我听到你归来时马蹄的声音v莫非是它也不忍分离莫非是它也不忍分离v为你送行,在这秋风中为你送行,在这秋风中v为你送行,在这十里长亭为你送行,在这十里长亭比较分析比较分析:试以试以长亭送别长亭送别最后一句最后一句 遍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得起 李后主李后主虞美人虞美人中的中的 问君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秦观江城子江城子中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28、许多愁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李清照武陵春武陵春中中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 作一比较分析。作一比较分析。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整。探究探究西厢记西厢记的思想内涵的思想内涵 西厢记西厢记正面
29、提出了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首先,西厢记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
30、过联吟、寺警、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滞留蒲东”,不去赶,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重爱情、轻功名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