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616154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4.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科学探究 考点解读 1.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2.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3.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中考预测 本类知识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设置情景,考查学生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应用相关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类试题一般信息量较大,综合性强,对思维要求较高。难度一般为难档。 类类型型一一 有有关关反反应应因因素素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1.探究范围: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催化剂的探究。(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3)燃烧条件的探究。(4)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 因此我们要对以

2、下几个知识点掌握透彻:(1)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 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温度、压强、接触面积、 搅拌等因素。(3)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破坏 燃烧条件之一)。(4)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需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 2.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 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 不同,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类类型型二二 有有关关反反应应实实质质、变变化

3、化现现象象及及变变化化原原因因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中考中往往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一些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对此类探 究要认真分析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可能产生的相应产物、现象,分析与实际产生的现象 是否一致,从而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时,要设计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排除可能产生干扰 的因素。 类类型型三三 有有关关物物质质变变质质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 O2、H2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同时作 用而产生的。常见的有 NaOH 、 Ca ( OH ) 2 变质,生石灰变质,碱

4、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 的混合物)变质等。 在猜想时通常有三种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在设计验证实验时,实际是就是要验证物质的存在,通常需要验证变质前的物质和变质后生成的 物质是否存在。(1)没有变质:不存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2)完全变质:不存在变质前的物 质。(3)变质前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都存在。 类类型型四四 有有关关物物质质成成分分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1.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 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 成分的

5、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 CO、CO2、CH4、NH3、HCl、O2、H2、N2等气体的制法和检验, 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 序, 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 CO、 CO2、 水蒸气、 H2的混合气体时, 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2H2CO。 2.固体物质成分的探究:固体物质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产生 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 Ba(NO3)2、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行。应 注意: (1)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一定不一定就是含 NaOH 这些碱类物质,还要考

6、虑是还可能 存在 Na2CO3或 K2CO3这些呈碱性的盐类物质。 (2)沉淀中有 BaCO3和 BaSO4时,加入稀硝酸或盐酸时的现象为: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 成。 (3)沉淀(不含金属单质)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放出时,可肯定含有碳酸盐,但 不能说明该沉淀只由碳酸盐组成,还可能含有碱类不溶性沉淀如 Mg(OH)2。 3.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通常为 A+B= C+D充分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的猜想与探 究。该类型解题方法是: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 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1)只有 C(恰好完全反应);(2)

7、A 和 C(A 过量);(3)B 和 C(B 过量)。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应物是否存在。 4.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类类型型五五 有有关关物物质质性性质质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探究物质的性质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将物质加水溶解,判断溶解性;(2)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3)向物质中滴入酸,观察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可燃性气体;(4)向溶液中加入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5)将固体物质 加热,观察是否分解;(6)将固体物质与

8、CuO 混合加热,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判断是否 具有还原性等。 类类型型六六 涉涉及及数数据据分分析析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当某些猜想用定性分析不能解决问题时,往往要引入定量分析(引入数据分析,通 过计算进行判断)。思维点拨: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极限值法。 类类型型七七 涉涉及及实实验验设设计计与与评评价价的的探探究究 【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技技技技巧巧巧巧】 1.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1)实验目的明确;(2)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3)操作安全可靠;(4)推断完整严 密。 2.实验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实验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

9、面: (1)药品的评价:所选药品是否可行;反应是否易于控制;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易燃、 易爆,有毒);反应是否环保,是否有有毒物质产生;药品的价格与产出比等(成本是否低)。 (2)装置的评价:操作是否简便;能否节约药品;继续添加药品的难易程度(是否能连续 反应);是否安全(是否会发生爆炸)。 (3)操作的评价:主要是对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等的评价。 (4)实验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现象得出结论的评价,一般是看结论的正确与否,全面与否,实 验过程能不能得出结论等。 1(2019 福建)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 浊的原因, 同学们

10、有两种观点: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a(OH)2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 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 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答案】C 【解析】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 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可能是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致,该选项有意义;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

11、否有 气泡产生,如果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即 Ca(OH)2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生 成了碳酸钙,该选项有意义;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即使产生沉淀,也是由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该选项无意义;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 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如果产生沉淀,说明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 有意义。故选 C。 2(2019 西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 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

12、),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 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 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 1:Na2SO4、NaCl; 猜想 2:Na2SO4、NaCl 和_; 猜想 3:Na2SO4、NaCl 和 H2SO4; 猜想 4:Na2SO4、NaCl、H2SO4和 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 4 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 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 猜想 3 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

13、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 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_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答案】【提出猜想】Na2CO3。 【交流讨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溶液变红色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解析】 【提出猜想】猜想 1: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Na2SO4、NaCl;猜想 2: 碳酸钠过量时: Na2SO4、 NaCl 和 Na2CO3; 猜想 3: 稀硫酸过量时: Na2SO4、 NaCl 和 H

14、2SO4; 猜想 4: Na2SO4、 NaCl、H2SO4和 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 4 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论是猜想 3 正确,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 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溶液 中含有稀硫酸。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

15、2SO4FeSO4+H2。 3(2019 营口)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 NaOH 溶液,他们对溶质 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2+和 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 NaOH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 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 NaOH 溶液 样品于试管中, 向其 中滴加过量的C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16、_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 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_(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 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_(填字母)。 A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 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BaCl2溶液、C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不能替代步骤 一中 CaCl2溶液的是_(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实验探究】(1)2NaOH+CO2Na2CO3+H2O (2)一 Ca(OH)2和

17、 CaCO3 C 【实验反思】(1) (2)2NaOH+CuSO4Cu(OH)2+Na2SO4(或 NaOH+NH4ClNaCl+H2O+NH3) 【解析】【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步骤一:取少量 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 中有碳酸钠;步骤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与金额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猜想 一成立;根据“Ca2+和 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可知,氢氧化钙量多了也会形成沉淀,如果步骤一中白 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

18、两种物质是:Ca(OH)2和 CaCO3;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 样品中含有 NaOH,故选 C。 【实验反思】(1)氯化钡、硝酸钙都可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碳酸盐沉淀且不引入新的碱性物质,因此 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虽然与碳酸钠也能形成碳酸盐沉淀,但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 化钠,使得接下来滴加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因此不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故选 ; (2)利用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或与铵盐如氯化铵等产生有氨臭味的氨 气等物质代替酚酞,也可以检验出氢氧化钠的存在,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

19、2SO4 (或 NaOH+NH4ClNaCl+H2O+NH3)。 4(2019 安徽)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 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氯化镁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 2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0、实验 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 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 1 可知,假设_不成立;由实验 2 可知,沉淀中不含 _。假设三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 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 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

21、入一定 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 pH 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 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 产生大量 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 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请描述溶液 pH 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 _。 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_ _ _。 【答案】(1)强 Mg+2HClMgCl2+H2 (2)一 镁粉 可能成立 滤纸条变红 (3)随着反应的进

22、行,溶液 pH 由 2.010.0 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 pH 增大,盐酸 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金属镁过量。设计实验:取两只烧杯,各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少量和过量去除氧化膜的 镁带,观察现象,如果前者无沉淀而后者有沉淀,证明猜想成立。 【解析】(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比铜活动性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2)【设计并进行实验】氯化镁易溶于水,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说明不含氯化镁,则 假设一不成立。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镁粉,因为

23、镁能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氢气。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会出现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则假设三可 能成立。 【实验反思】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小芳再取少 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滤纸条变红。 (3)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同时放出热量,稀盐酸反应完,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生成碱 性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 pH 由 2.010.0 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 pH 增大,盐酸 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

24、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由题意,可猜想与镁是否过量有关,分别取两只烧杯,各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少量和过量去除 氧化膜的镁带,观察现象,如果前者无沉淀而后者有沉淀,证明猜想成立。 5(2019 广东)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 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 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 Ca(HCO3)2; (2)AgCl 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_ CO2中混有 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 CO2,并

25、进行探究。制备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_ 猜想不成立。 试管中。 (3) 将气体通入盛有_溶 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_ 猜想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_。 【实验结论】制取的 CO2气体中混入了 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 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和 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 CO2,倒入澄清石灰水 后,石灰

26、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写一点)。 【答案】【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 【实验方案】CaCO3+2HClCaCl2+H2O+CO2 (1)碳酸钠 (2)溶液不会变浑浊 (3)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交流讨论】浓硫酸 【拓展思考】氯化氢易溶于水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导致的,故可以提出猜想:二 氧化碳过量。 【实验方案】制备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是石灰水变质,则加入碳酸钠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猜想成立的话,加入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猜 想不成立,则将少

27、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溶液不会变浑浊;猜想成立,则含有氯化氢 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 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进行除杂 和干燥。 【拓展思考】用排水法收集一瓶 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成功是因为氯化氢易溶 于水,通过水除去了氯化氢。 6(2019 呼和浩特)某兴趣小组制取气体并进行探究活动。 (1)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 _(

28、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2)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灭火,但当钠燃烧时,二氧化碳不仅不能灭火,反而会使燃烧更加剧烈。 【查阅资料】钠燃烧会生成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或水都能 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会更加剧烈?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探究】将上述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连接。制备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G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装置 E 的作用是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装置 F 的作用是_。

29、G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能使燃烧更加剧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CO2与 Na2O2反 应的生成物为_(填字母)。 a、Na2O 和 O2 BNaOH 和 O2 CNa2CO3和 O2 DNaHCO3和 O2 【总结提高】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不是所有可燃物失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扑灭。 【答案】(1)AD 2KMnO4K2MnO4+MnO2+O2 B (2)【实验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使固体(或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溶液变浑浊 【实验结论】C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

30、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 可选用发生装置 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用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 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AD;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 反应,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 F 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 氧化钙溶解度降低,使固体(或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溶液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能使燃烧更加剧烈。根据

31、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O2与 Na2O2 反应的生成物为 Na2CO3和 O2,故选 C。 7(2019 江西)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 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 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 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 1 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O2,然后用酒精 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 2 不成立

32、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O2,再改通入氮 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 _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O2,再改通入 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 _ 猜想 3 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 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 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 pH 计测得每隔十分 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

33、(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右图,利用 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 SO2,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探究与验证】先变红后变紫 变红色,加热溶液仍然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1)H2SO3、H2SO4 (2)2SO2+2CaCO3+O22CaSO4+2CO2 【解析】【探究与验证】猜想 2 不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会变成红色,再通入氮气,加热红色会变为紫色; 猜想 3 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后再通入氧气,加热溶液仍然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1)分析表中数据,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的酸性则增强,说明含有硫酸和亚硫酸, 故其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H2SO3、

34、H2SO4。 ( 2 ) 利 用CaCO3粉 末 、 空 气 为 原 料 在 高 温 下 吸 收SO2,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 8(2019 河北)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 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 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 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 A 中,

35、按如图 1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 中石灰水 不变浑浊;C 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正确。 (1)反应装置 A 应选用图 2 中的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 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 1 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 进方案是_。 探究: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 Na+、CO32外,还有 OH。 【作出猜想】可能是 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 2】按图 3

36、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 中缓慢产生气泡,H 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 CO32而 不是 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 中实验的作用是_。 (2)试剂 X 是_。 探究: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 MgCO3? 【实验 3】取实验 1 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 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 MgCO3。 试 剂Y及 实 验 现 象 为 _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作出猜想】碳、氢、氧 【实验 1】(1)D (2)在 BC 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 2】(

37、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3】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 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 1】(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 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 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 A 应选用图 2 中的 D(不选 F 是因为生成较多气体、反应物的体积大)。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 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

38、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 只需在图 1 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 BC 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 2】(1)G 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和不存在的影响大小。 (2)试剂 X 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钠离子的影响的,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3】取实验 1 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 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 MgCO3。 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1(2020 广东省清远中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

39、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绕生成 CO;白色无水 CuSO4粉末遇水变蓝 色: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CO2、H2O; 猜想二: CO、H2O; 猜想三:_。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 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由此推断猜想_成立。 (2)实验过程中 B 装置的作用是_。 (3)D

40、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 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 (5)实验过程中 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中毒。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颗粒大小有关。 【设计并实验】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颗粒大小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 200mL) 锌的颗粒大小 (均取 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 3 分钟) 20% 锌粒 31

41、.7 20% 锌粉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粉 丢失 【收集证据】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 【得出结论】完成三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_。 【评价与反思】(1)下表是第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 第 1 分钟 第 2 分钟 第 3 分钟 第 4 分钟 第 5 分钟 第 6 分钟 氢气的体积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ml 上述表格可知,从第 3 分钟开始反应的速率减慢,其原因是_。 (2)由于没有及时记录数据,导致第组实验数据丢失,经同学组回忆,得到以下数据,你认 为可能的是_(填序号)。 A.45

42、.7 B.54.7 C.75.4 3(2020 安徽沿淮教育联盟一模)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 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挖掘实质) (1)图 1是 HCl和 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 HCl和 NaOH 在水中会解离出相应离子,以此 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 Ba2+和_(填离子符号)。 (2)图 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_,我也能 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

43、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是 +2- 322 2H +CO=H O+CO 。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溶液中的 H+和 OH-不能大量共存;H2SO4溶液和 Ba(NO3)2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Ba2+和 SO42-在 溶液中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NaOH和 K2CO3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_和 Na+ 和 OH-能大量共存。 (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离子交换,只 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

44、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4(2020 河北石家庄一模)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 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 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 Na2SO4 NaCl Na2CO3 NaHCO3 (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_ 猜想正确 实验: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正确 (交流讨论) (1) 同学们经过讨论, 发现仅仅通过实验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 Na2SO4, 也可能是 Na2CO3, 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理由是_。 (3)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四).doc)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