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脸 谱 京剧,曾称平剧,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 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图片介绍行当,学做动作。 生行:须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旦行: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行:正净、副净、武净等 丑行:文丑、武丑 生(男人) 旦(刀马旦) 净(花脸) 丑(丑角)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 之一。须
2、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 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 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 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 (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 (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 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
3、、小贩、村姑 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 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 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 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 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 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 上的
4、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 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沙家浜创作背景 1、沙家浜创作背景 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 荡火种的任务,汪曾祺为主要执笔者。改编后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 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提出了修改意见,剧名由毛泽东主席 定为沙家浜。它与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 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并称为八大样板戏。 2、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秋,江南一个集镇沙家浜,这一带是抗日根据地。新 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
5、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 的伤病员,由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 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 德一和日寇相勾结,千方百计想搜捕这批伤病员。指导员郭建光率领伤病员隐蔽在芦荡里, 在消息隔绝、粮缺药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下定决心,排除 万难,力争主动,坚持待命,如暴风雨里的青松一样,屹立在高山顶上。阿庆嫂以开茶馆为 掩护,进行了紧张、机智、顽强的斗争。她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胡、刁之间的矛盾,在基 层干部和群众帮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十八个伤
6、病员安全转移。我伤病员脱险后,胡、刁 非常恼火,他们施展诡计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 。阿庆嫂和沙奶奶临危不惧、识破诡计,沙奶奶痛骂敌人,阿庆嫂乘机了解了敌兵司令部的 虚实。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痊愈归队的十八名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织突击排 ,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 寇军官及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看视频模仿动作 锣鼓经是中国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 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 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 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 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 一套套的锣鼓点*。将各种锣鼓点按其实际音响与节奏口头背诵, 则称为锣鼓经。简称锣经。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 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 锣鼓经 体验打击乐器 尝试走圆场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