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63132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大鼓和小鼓大鼓和小鼓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吴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院大兴实验小学 13811733000 实施者 吴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院大兴实验小学 13811733000 课件制作者 吴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院大兴实验小学 13811733000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大鼓和小鼓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低年级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 辅助内容:表现领域中的综合性艺术表演 相关内容:创作领域中的探索音响与音乐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2、一年级下册 第 2 课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7 月 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导入新课教学,并将歌曲大鼓 和小鼓与知识音的强弱的学习很好地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好歌曲的同时掌 握音乐知识。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属于音乐学习领域中的表现领域。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 “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 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

3、爱好这个本源。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观察并体验生 活中常见物品的声音强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本课的音乐知识与歌曲巧妙地结合,使学生 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声音的强弱。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1.歌曲分析歌曲分析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 2/4 拍的日本儿童歌曲,F 大调,一段体结构。本首歌曲不仅有音色、 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 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旋律上:歌曲只有 8 个小节,两个乐句构成,简单易学。其中第一乐句中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 的旋律完全相同,每个乐句中都出现同音反复。 3

4、歌词上: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虽然只有“咚咚”和“嗵嗵嗵”的旋律相同,但是歌词基本相同, 只是顺序稍有变动。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的敲击,大鼓和小鼓敲击的动词分别为“擂”和“敲” , 不仅体现了音的力度对比,还体现了音的高低变化。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嗵” 歌词下面,分别添加了大鼓和小鼓的图片,直观地表现了大鼓和小鼓的形象,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 习表现。 歌曲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打击乐器,并模拟乐器的声音,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演唱和表演。 2.2.音的强弱在歌曲中的表现音的强弱在歌曲中的表现 本课的知识技能是音的强弱,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已有认知,通过大鼓和小鼓声音的比较和对比 声音的强弱

5、,体验、感受和理解音的强弱。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音的强弱和歌曲相结合,在导入环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不 同事物(老牛、小鸟) 、同一事物(大鼓、小鼓)引导学生体验音的高低和强弱,随后在歌曲的演唱 中,再次巩固音的强弱。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一年级 2 班。 授课班级学生特点:授课班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演唱声音较好,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一定的表演欲,有一定 的识谱能力,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环节吸引他们,边唱边做动作,用动作 帮助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1. 1. 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 从整体水平来看

6、,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 增强,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 4 个别学生不能自律。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尤其特别,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怎 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因此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 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比较适合采用多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 让学生在好玩、好听的音高对比中音乐知识和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 素养。 2.2.学生演唱能力分析学生演唱能力分析 (1)音域:一年

7、级学生的音域在中央 c 到高音 do 之间,本首歌曲的音域在 do 到高音 re 之间, 高音 re 的演唱还需要单独训练。 (2)识谱:基本能够进行简单的识谱,能够模唱歌曲的曲谱,基本能够唱准音高。本首歌曲第 二乐句中的部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音准可能把握不好,因此还 需要单独训练。 (3)发声: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自然发声,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声音, 出现喊唱的现象,声音比较散,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训练,做到发音位置统一,声音明亮。 3.3.歌曲的拓展歌曲的拓展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打击乐器,发现音的强弱,并加以巩固,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 在演唱的过程中,可

8、能会出现一定的音准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三)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打击乐器、模唱、模读节奏、听辨音响等方式学唱歌曲、掌握音乐知 识。 2.通过小游戏巩固音的强弱知识。 3.教师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范唱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更好地表现歌曲。 (四)(四)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1. 用 powerpointpowerpoint 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使用 Cool Edit Pro 音频软件编辑声音文件。 5 3.用 OVERTURE 打谱软件制作歌曲曲谱,便于学生视唱乐谱,分析歌曲结构。 问题框

9、架 问题一问题一:学生在模唱旋律时,容易把握不好音准。 对策对策 1 1:教师进行反复敲击,学生仔细聆听。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大鼓和小鼓 ,能用强弱对比的方法来边唱边表演。 (二)教学难点:(二)教学难点: 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轻快、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

10、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大鼓和小鼓音色、音高以及强弱。 6 对策对策 2 2:教师或音准较好的学生先进行范唱,其余学生再进行模唱。 对策对策 3 3 教师用钢琴弹奏音高,学生听辨以后再进行模唱。 问题二问题二:歌曲中出现了四度和五度的跳进,学生容易出现音准问题。 对策对策 1 1:教师请唱的比较准确的学生进行范唱。 对策对策 2 2:教师进行范唱,并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问题三问题三: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第二乐句的前两个小节音符较紧凑,学生识谱会有困难。 对策对策 1 1: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钢琴的音高,在进行模唱。 对策对策 2 2:演唱从慢速开始,逐步至原速。 教学过程

11、(文字描述) (一)(一) 节奏游戏节奏游戏 环节目标:环节目标:通过通过节奏游戏活动,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节奏素材的重复。节奏游戏活动,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节奏素材的重复。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在聆听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观察的习惯,在聆听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力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 为后面歌曲学习做铺垫。为后面歌曲学习做铺垫。 活动活动 1.1节奏练习节奏练习 (1)教师活动:出示节奏卡 (2)学生活动:观察并拍击此节奏。 (3)教师活动:提出强弱规律的拍击要求。 (4)学生活动:按强弱规律再次拍击节奏。 7 活动活动

12、1.21.2节奏游戏节奏游戏 导言: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个节奏,做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在听歌曲的过程 中,注意观察老师在什么地方做了屈膝的动作。 (1) 教师活动:随音乐在相应的地方做屈膝的动作。 (2)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在音乐中屈膝的位置。 (3) 教师活动:复听歌曲,并带领学生在屈膝的地方拍击 节奏。 (4) 学生活动:复听歌曲,在老师屈膝的地方拍击 节奏。 (5) 教师活动:再听歌曲,随音乐在相应的地方做屈膝的动作。 (6) 学生活动:再听歌曲,在老师屈膝的地方拍击 节奏。 导言:除了拍手,还可以怎样拍击这条节奏? (7) 教师活动:随音乐在相应的地方做屈膝的动作。 (

13、8) 学生活动:在老师屈膝的地方用拍小凳的方式拍击 节奏。 (二)(二) 歌曲学习歌曲学习 环节目标:环节目标:简单学唱歌曲旋律,培养读谱能力从简单学唱歌曲旋律,培养读谱能力从而喜欢这首歌曲,并学会演唱歌曲。而喜欢这首歌曲,并学会演唱歌曲。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采用听唱法及先谱后词的学唱顺序,指导学生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唱会歌曲。采用听唱法及先谱后词的学唱顺序,指导学生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唱会歌曲。 活动活动 2.1感受音响感受音响 导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日本的儿童歌曲大鼓和小鼓 。请同学们听老师的范唱,找出歌 曲中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1) 教师活动:演唱歌曲,并在大鼓和小

14、鼓的声响处用柯达伊手势辅助演唱。 8 (2) 学生活动:聆听演唱,找出大鼓的声音是“咚咚” ,小鼓的声音是“嗵嗵嗵” 。 活动活动 2.2局部识谱局部识谱 导言:看歌谱中大鼓和小鼓所在的小节分别是由哪些音组成的呢? (1) 教师活动:弹奏“咚咚” 、 “嗵嗵嗵”这 4 个象声词所在的小节的旋律。 (红框里的旋律) (2) 学生活动:边做手势边视唱这 4 个小节的旋律。 (红框里的旋律) (3) 教师活动:教师演唱 1、3、5、6 小节的旋律。 (红框外的旋律) (4) 学生活动:学生接唱 2、4、7、8 小节的旋律。 (红框里的旋律) 注:注:在旋律接唱环节时,注意对学生演唱时的音色/音高,以

15、及音准的把握和指导。 活动活动 2.3歌词学习歌词学习 (1) 教师活动:弹奏歌曲 (2) 学生活动:填唱歌词 (3) 教师活动:再次弹奏歌曲 (4) 学生活动:完整演唱歌曲 (三)(三) 歌曲表现歌曲表现 环节目标:环节目标:学会听辨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感受节拍关系,并拍击乐学会听辨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感受节拍关系,并拍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演唱歌曲,重点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及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表现。演唱歌曲,重点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及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表现。 活动活动 3.1歌曲处理歌曲处理 (1)教师活动: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学生活动:学

16、生听后谈感受。 注:注: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演唱时强弱的力度对比及这样演唱的原因。 9 (3)教师活动:出示力度记号。 导言:我这有几个音乐记号(f、p、mf、mp) ,你们觉得这些强弱记号应该放在歌曲的哪个位置合 适呢? (4)学生活动:将力度记号选择合适的位置。 (5)教师活动:按力度记号范唱歌曲。 (6)学生活动:按强弱要求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活活动动 3.23.2乐器伴奏乐器伴奏 (1) 教师活动:示范演奏大鼓和小鼓,为歌曲伴奏。 (2) 学生活动:演唱歌曲,并看老师的表演。 (3) 教师活动:找学生演奏乐器,并弹奏歌曲。 导言 1:老师能看出来你们都想上来敲鼓,可是没有办法。我这只有两个

17、鼓,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 法找找你身边有什么可以代替鼓的声音呢?凳子 导言 2:大鼓和小鼓的音色不同,所以你在敲的时候需要找到不同的音色,给你点时间请你们自己 找一找,看看怎样敲出的声音更适合大鼓和小鼓。 (4) 学生活动:拍击凳子为歌曲伴奏。 手掌大鼓 拳头小鼓 (5)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伴奏。 (6) 学生活动:随伴奏完整表现歌曲。 (四)(四) 歌曲拓展歌曲拓展 环节目标:环节目标:结合课前的节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节奏的变化,加深对力度的印象,激发学习音结合课前的节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节奏的变化,加深对力度的印象,激发学习音 乐的兴趣。乐的兴趣。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通过对所学歌曲

18、的拓展练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魅力和力度的变化。通过对所学歌曲的拓展练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魅力和力度的变化。 活动活动 4.1节奏伴奏节奏伴奏 导言:还记得刚上课时,我们练习的那个节奏吗?( )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个节奏为 大鼓和小鼓伴奏一下。 (1)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并带领学生拍击节奏。 (2) 学生活动:随音乐用此节奏为歌曲伴奏。 活动活动 4.2歌曲伴奏歌曲伴奏 导言:在我们学过的歌曲中,还有很多歌曲也可以用这个节奏( )为歌曲伴奏。我们试 10 着感受一下,好吗? (1) 教师活动: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跳绳 、 其多列 。 (2) 学生活动:随音乐用此节奏为歌

19、曲伴奏。 (五)(五)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演唱,还能 够用不同的强弱变化及节奏来更加完美的表现歌曲。除了我们刚才练习的这两首歌曲外,还有很多 歌曲也可以用这个节奏来伴奏,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试着去练习一下。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 有不同的收获! 学习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 (一)教师评价:(一)教师评价: 本课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聆听学生的演唱,歌唱的声音 等,对其学习态度、歌唱习惯、歌唱表现力等方面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评价。 (二)学生评价:(二)学生评价: 学生

20、评价主要是在歌曲的学唱及表演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演唱时的音准、歌唱方法、进行自 评和互评。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 (一)从生活入手引出歌曲和知识。(一)从生活入手引出歌曲和知识。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是音的强弱,所以我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入手,利用同一事物的不 同属性,敲击大鼓和小鼓,学生听辨出鼓声的高低,同时模读节奏,为了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难度,教师敲击鼓,让学生听辨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并模唱音高,再加入 鼓的节奏,解决歌曲的部分学唱。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解决时间矛盾。(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解决时间矛盾。 歌曲大鼓和小鼓简单易学,在歌曲的学唱部分所用时间较短,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是音的强 弱,所以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不同事物在音高上的表现、同一事物在音高上的表现 和音乐中的音高,听辨声音的强弱,完成歌曲的部分学唱。在唱会歌曲的环节中,由师生合作接龙 演唱到学生独立演唱,层层递进,解决歌曲的演唱,并通过音乐树检测学生听辨音的强弱。在唱好 歌曲的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利用敲击小凳子的方式丰富歌曲表现,而后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 将力度对比加入到歌曲当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矛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音乐 > 人音版(敬谱) > 一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音版(敬谱)一下音乐-第2课-演唱 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00b23).doc)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