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鸟宿池边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敲,被称为“苦吟诗人苦吟诗人”。推敲和尚沉睡骑驴礼貌推敲和尚沉睡骑驴礼貌街道避让闯进皎洁幽居街道避让闯进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犹豫不决宽恕莽撞犹豫不决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的朋友。半路上,他想起昨夜
2、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中的“推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敲”字更恰当些。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有个诗人叫(),()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课
3、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推敲”这个这个故事的?故事的?(第(第2-72-7自然段)自然段)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凝的家。、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演示);、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试着了解,试着做(如、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摸一下他的底细);、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想想这一自然段
4、主要讲什么?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童年清波替(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3)读通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读。(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段读课文。分小节,理清脉络。(1)这首诗共 16 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向
5、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给盲婆婆送蝈蝈。()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3)指名学生填写。(4).小结。(5).分 4 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齐读课文第二课时一 精读训练 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人?(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4).小结图意。分小节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 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3)小结。(4)齐读第一节。第二节(1)指名读。(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
6、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 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 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 这么说?(4)小结,齐读。第三节(1).指名读。(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 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 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 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 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
7、说?(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6).小结。齐读。第四节指名读。(1)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5).小结。三总结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
8、童对残疾人的爱心。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第三课时一.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二背诵 放录音欣赏。指着板书引背。各人轻声背诵。分组交换背。全班齐背。三写字指导四作业练习抄写生字词。比一比,再组词。忘()你()邻()古()盲()您()您()郊()扩词训练。野()()()喜()()()居()()()忘()()()练习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古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9、。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主要板书安排:练习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一 教学第一题 审题。指导(1)齐背字母表。(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练习。(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Wmgsfbnzq(2)指名认读对照。(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二教学第二题 审题。指导。(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4)教
10、师讲解。练习。(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3)“开火车”练习朗读。反馈,检查朗读。第二课时一 教学第三题 审题。指导。(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a.出示三个句子。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 “渐渐”的意思。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 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 义。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 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a.出示句子,自由读。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