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0 页 绝密启用前 2020202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语文(全国卷(全国卷 III)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 止矣!”这个选本是秦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 因的。 第一,一般来说,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远古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他的文学主张,认为这里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
2、,是一 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 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 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 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 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 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 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
3、,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 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 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骈文,骈文,严格讲 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 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繁琐不堪;真德秀的 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种。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 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
4、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三十四年(1685), 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 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 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 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 第 2 页 共 10 页 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 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
5、反而把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 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端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 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力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 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 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适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
6、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楚,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 与艺术境界的赞叹。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 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
7、点是 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 例、标准的变迁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 窒息,就必须要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 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 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与情感进行了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身于复杂的背景与 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
8、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作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 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 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 84 岁的钟 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 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 第 3 页 共 10 页 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
9、山,我自己也 有写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到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和 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这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 壤吗? 熊育群: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 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 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
10、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 “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 “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 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是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 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首先进行了大 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熊育群:
11、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 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 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于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作者,文汇报2020 年 5 月 13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 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 而只有写透他的
12、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温和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 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 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 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 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
13、讨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 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 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第 4 页 共 10 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 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
14、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 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颤心惊。当许多同学 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点的同学。离 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在当时对我来说,却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 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 大人们讲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 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 得每根
15、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了,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 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 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 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 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 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
16、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 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 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的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 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居然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 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 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 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
17、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 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着镰刀锤头的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 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 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 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图纸 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 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老家探亲的时候
18、可以将这个挎包借给我,但回队的时候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 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 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三个战士,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 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像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 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第 5 页 共 10 页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 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 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
19、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 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 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 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是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 “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 是这些寻常事物
20、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 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力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 “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 于超迁,是所不
21、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 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 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 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何者将 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 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白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 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阕,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
22、 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 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 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其封还内, 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管 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 简。 (节 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
23、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第 6 页 共 10 页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
24、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得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唐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 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 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 愿到任办公,
25、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廷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 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白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管医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
26、饭菜。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 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6 分) 第 7 页 共 10 页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
27、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 而“ , ”。 (2)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 光,不顾劳累,也忘却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 ”,嘈杂的音乐声“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 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征,不是生理的, 而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
28、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 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 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 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 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 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 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 的发展路径。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
29、项是(3 分)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 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 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 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
30、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8 个字。(6 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 眼,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 能 ,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 第 8 页 共 10 页 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 ,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 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
31、洁流畅,不超过 80 字。 (5 分) 2020 年 6 月 3 日,国资委招考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 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 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 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了 72 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 3900 亿元 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 3200 亿元。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 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 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 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