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63368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音乐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 级 二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习领域/模块 表现、创造 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主题 童趣童趣 1.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最新发布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人文理解,本单 元两首聆听作品更多注重审美感知和人文理解,如对音乐音响的旋律、节奏、力度、 速度、调式、音色等要素的体验与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愉悦的 同时能有独立的体验、理解并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人文上的基本判断;两 首演唱歌曲更多关注审美感知,突出艺术表现,

2、从而指向人文理解,支持、引导并 鼓励学生做到用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不同题材、风格与形 式的儿童歌曲中不同的童趣表现、相同的童真和童心的人文理解。 四首作品整体分析如下: 曲目 打花巴掌 摇篮曲 铃儿响叮当 种海菜 节拍 2/4 4/4 2/4 4/4 节奏 以八分附点节奏与八分音符结合为主的节奏型 速度 中速稍快 慢速 快速 中速 情绪 欢快 恬静 欢快 抒情 旋律 五声调式,每句落 脚在商调式主音, 凸显“换头合尾” 特点。 五声调式, 句法 方整, 旋法凸显 “合头换尾” 与 重复乐句特点。 主歌流畅,副歌 弱起鲜明,大跳 音程。 五声调式,弱起 拍引领,重复。 调式

3、五声商调式 大调式 大调式 宫调式 曲式 一段体 一段体 主副歌式二段体 带再现三段体 体裁 北京儿歌 摇篮曲 圣诞儿歌 主题歌 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在积极敏锐的审美感知和专心精致的艺术表现中注重 作品中童趣的挖掘,激发学生对童真的关注和理解,喜爱经典儿歌,珍视童年的快 乐、童心的宝贵和对待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学生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对演唱方法、音乐陈 述与发展手法和独特的节奏音调特点的把握;教师在积极引导和局部细腻指导上进 一步强化嗓音准备、完美示范、听唱接唱与精讲范讲有机结

4、合、即兴创编等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通过体验感受把握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儿歌的 基本特点;掌握八分附点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的不同节奏型组织在乐句的不同位置 带来不同的音乐表现意义;掌握音乐陈述与基本旋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如“换头合 尾”、“合头换尾”、变化重复末乐句等;能够用自然舒适的嗓音、积极呼吸、稳 定的拍感、良好音准和正确方言、字正腔圆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情绪情感,体会作品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聆听与演唱的过程中,学会简单创作方法。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围绕本单元主题、教学内容

5、和教学目标,在单元课时总体上安排为 4 课时完成。 童趣 打花巴掌 摇篮曲 种海菜 铃儿响叮当 感受乐曲情绪 知道是纪录片主题 音乐 分段聆听 听辨主要乐器 复听全曲, 知道是带 现在的三部曲式 感受歌曲情绪 知道是圣诞歌曲 感知结构特点,掌 握变化、重复部分 编创合适的伴奏型 选择打击乐为歌曲 伴奏 感受歌曲情绪 知道是摇篮曲风格 熟悉旋律, 知道 “合 头换尾”创作手法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知道是北京儿歌 分析、识读乐谱, 解决难点,加入歌 词演唱 学习用 “换头合尾” 创作手法,创编简 单旋律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 打花巴掌打花巴掌 课型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

6、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音乐风格的分析歌曲音乐风格的分析:打花巴掌由北京童谣“打花巴掌”改编而成一首说唱风 格的北京儿歌,富有趣味性。旋律欢快、流畅,速度稍快,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 音调。 歌曲表现要素的分析歌曲表现要素的分析: 打花巴掌为 2/4 拍,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其 中第一乐句为无音高的四小节节奏构成。 后三个乐句是演唱部分,歌词中的“呀”“那个”体现了北京的方言。旋律音高起 伏不大, 但在第四乐句中出现 “跳进” 五度音程 l-m, 增加了学生演唱难度。 用 作为歌曲结束,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歌曲多次出现

7、附点八分节奏节奏型,更能体现出北京人的说话方式“字正腔圆” 的特点。前八后十六节奏、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节奏型,遵循了北京人的说话方式, 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更能体现出北京方言的味道。 打花巴掌由 d、r、m、s、 l 五个音构成,为五声商调式。歌曲多处落在主音上,如“去采花”、“海棠花”、 “野菊花”、“牡丹花”唱名都是,最后一个是跨小节,为演唱增强结 束感。 民族五声调式的歌曲在本册教材中较多,如金孔雀轻轻跳、螃蟹歌、我 的家在日喀则等。对学生进一步感知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歌曲课题的分析:歌曲课题的分析: 歌名原意是:一边拍手,一边数花名。对“花”的解释,一方面是“鲜花”

8、, 从歌名中就能体现出北京孩子幸福童年生活,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是“花哨”,把“巴掌”打成花样多、变化多。 歌曲相关内容分析:歌曲相关内容分析: 打花巴掌出现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围绕着儿歌的主题。 学生虽然已经接触多首儿歌,但北京儿歌是第一次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三课数 鸭子是说唱结合的歌曲,但带有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毛驴是一首北京童谣,打花巴掌为学生深入了解 北京文化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地方民间音乐一书中,第一册第五课民间乐器对打花巴掌有所介绍。 2.

9、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于欢快、活泼风格的歌曲接触较多,能够通过教师的有效激发下 积极表现歌曲。 学生接触过多首二拍子的歌曲, 知道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为 “强、 弱” , 我校二年级学生虽生长在北京,但很少接触北京味儿的方言,其次有大量外地人口 涌入北京,孩子们对北京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学生对于一个升记号,do 在二线的 线间位置及音阶中各音的位置还不是太熟悉,大多数学生对于五声音阶各音的音准 掌握能力较好,能够感受到附点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和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 奏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但并不了解具体音乐专业术语。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启发想像、

10、模仿体验、引导参与、积极发现。 教学手段:采用对比聆听歌曲主题引出音乐话题,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表现、 结合油画作品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音乐要素、旋律的表现,提高对歌 曲的情绪情感的理解。 问题及其对策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 1:学生演唱中不能表现“字正腔圆”的特点。 对策:运用童谣导入,教师示范。 问题 2:体会北京方言的特点。 对策:对比聆听教师范唱,自己发现北京儿歌的特点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3.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设计 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歌唱游戏来体会和伙伴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感受生活 中的情趣、激发对民族音乐和北京文化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1、: 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聆听、体验、模仿、对比、探究等方法学唱歌曲打花巴掌。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北京方言(儿化音)及欢悦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唱出京味儿。 教学难点:抓住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 5.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中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互评、他评的形式。 评价要点 A 优秀 B 良好 C 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及欢悦的情绪演唱歌曲。 能够准确把握附点节奏。 能够和他人合作表现歌曲。 6.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

12、动 环节一:环节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1 1 (1)播放正月正 挂红灯 (2)播放歌曲 提问: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和我们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3)介绍歌曲背景和风格。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1 1 (1)学生跟唱。 (2)聆听、表达感受到的音乐情景和 感受音乐要素等。有说还有唱。 (3)了解作品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 儿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了解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初步感受北京方言字正腔圆的特点,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环节二:学“唱”部分学“唱”部分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2 2 (1)出示乐谱,弹奏。 提问: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出现了几次 d m r? 哪次

13、 d m r 跟别的节奏不同? (2)弹奏其它旋律。讲解换头合尾。 (3)出示 d m r 歌词,弹奏其它旋律。 (4)提问:猜一猜歌名是什么? (5)引导解决旋律中的难点节奏。 (6)弹奏旋律,带领完整演唱乐谱。 (7)出示完整歌词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2 2 (1)聆听,识读乐谱。 d m r 四次 最后一组 d、m、r 节奏不同,还发现 后面不是旋律而是篮子,唱一唱最后 一个 d m r,接拍手。 (2)接唱 d m r。了解创作方法。 (3)接唱 d m r 歌词。 (4)自由回答。 (5) 说出需要注意的节奏型, 并练习, 不准确的地方互相纠正。 (6)跟着老师,听钢琴,划拍视唱。 (

14、7) 学生加歌词演唱, 解决附点节奏、 一字多音。 提问:你还唱到哪几种花的名字?解 释江西腊。 (8)范唱,提问:和你们唱的有什么 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加了“儿” 话音? (9)弹伴奏,带领演唱。 茉莉花、海棠花等。 (8) 聆听教师范唱, 发现 “子” 和 “花” 的后面加了“儿”话音,并试着演唱。 “那”读“nei”。“腊”加下滑音, 体现北京话的特点。 (9)跟着钢琴完整演唱“唱”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识读乐谱、对比演唱等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学生了解“换头合 尾” 的创作手法, 发现歌曲中北京方言的特殊读音,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歌曲。 环节三:环节三:学“说”部分学“说”部分

15、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3 3 (1)出示“说”部分歌词 (2)拍 14 小节节奏 提问:拍了几小节?怎么听辨出的? 哪几个小节的节奏和我们刚才 拍手的节奏一样? (3)出示学过的节奏卡片,拍 1、3 小节节奏。 (4)完整加入歌词拍读。提示“的” 要说“dei” (5)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体现出北京 方言的特点? (6)解释打花巴掌,揭示课题。 (7) 加入拍手, 引导学生拍出花样儿。 (8)完整表现歌曲。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3 3 (1)自由读一读歌词。 (2)认真聆听,根据强拍判断是 4 小 节。发现 2、4 小节节奏都是 (3)接拍 2、4 小节节奏,并找到 1、 3 小节节奏卡片。 (4)跟

16、老师一起“说”。 (5)附点八分节奏型“我”字,体会 拖音。练习“说”部分 3、4 小节。 (6)理解课题含义。 (7)边拍手边说歌词,两人一组,变 换拍手方式。 (8)选择喜欢的拍掌方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中“说”的部分,运用语言的节奏来帮助学生解决难 点节奏型,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老北京的传统文 化、传统童谣的趣味性。 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打花巴掌 情绪 活泼欢快 速度 中速稍快 风格 说唱风格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教学,将音乐教学活

17、动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包括聆 听音响资料、聆听儿歌、聆听节奏、对比聆听、创编等。教学设计还具有以下特色: 1.重视学情分析。在着手撰写教学设计之前,对相应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做了较为详 细的学情的分析。对学生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阶段应具备能力的体现,已有 知识的储备情况等做到全面的了解。选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有针 对性的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讲解,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2.重参与实践。本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引导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内 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与改

18、进 1.思路清晰,设计有条理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撰写之前,应对本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针对教学内容, 规划教学流程,这样使教学的内容,以大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对框架进 行有针对性的填充。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 教学过程中,要抱着“回头看”的原则,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的习得新的知识。 2.目标明确,重点落实 本课设计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本课的目标是运用互动、比较、视唱、创编 等教学方法,达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北京儿歌的特点。本设计针对教学目标 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首先是在学唱旋律部分了解创作手法,接着运用视唱法 学习歌曲,训练学生运用流动 do 识

19、谱的能力;然后,通过对比聆听,感受并总结北 京的方言特点,并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最后,在体验中,呈现歌曲,完成设计的 教学重点。 3.引导为主,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主 要以比较法为主,教师举出之前学生学过的知识为例,让学生与现在的课程进行比 较,自行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这样既降低了课程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主动 参与的兴趣,教师只是从旁引导,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活动较为单一,在歌曲处理 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应该再深入挖掘。因此,在课后我也要进一步探讨和研 究,如何更充分高效的利用课堂上短短的 40 分钟,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音乐 > 人音版(敬谱) > 二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音版(敬谱)二下音乐-第6课-演唱 打花巴掌-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82d).doc)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