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名著第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取了这部小说中的精彩片段。片段从讲述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东返回家后的故事。故事先讲述了萨契尔太太和汤姆姨妈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的剧情对比充满戏剧气氛。接着,汤姆自己的描述他和贝奇在山洞中的历险经历,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法官口中意外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后面的情节怎样,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小说语言轻松、幽默而略带讽刺夸张;故事有趣,引人入胜。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
2、学生初步了解汤姆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关照生活中的自己,以获得共鸣;二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目标】1. 快速默读节选片段,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寻找自己或伙伴身上那个汤姆的影子,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快速默读节选片段,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寻找自己或伙伴身上那个汤姆的影子,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亲近一部外国名著的儿童历险小说,它的名字叫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3、。如果说马克吐温的小说是一顶皇冠的话,那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2.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学习本篇课文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学生汇报:(1)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2)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4)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 小结:前面三条是我们这节课要交流学习的,最后一条相信学习完后你一定迫不及待。这三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吗?【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篇和第二篇后已经积累了阅读名著片段的经验,开门见山进入主题,明确任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交流。】 二、聚焦任务,讨论解决大家已经预习过本课了,这些
4、问题已经解决了吗?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这篇课文,思考以上的三个问题。 (一)聚焦情节1.任务一: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成员汇报,成员认真倾听汇报,并在及时补充。(2)请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汇报。2.汇报交流,点拨补充(1)交流“大悲”的细节聚焦描写萨契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突出他们失去孩子的悲痛欲绝。(2)交流“大喜”的夸张体会“村民围观”的夸张场面体会“汤姆”的夸张表现(3)交流结尾的戛然而止 (二)聚焦人物性格1.任务二: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2.汇报交流,点拨补充交流预设:汤姆是一个胆大妄为,顽皮
5、充满好奇心,活泼可爱,充满正义感的孩子。 (三)聚焦人物,遇见书中的“我”1.引入背景资料其实这部作品许多情节都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作者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2.任务三: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小组合作要求:(3)小组成员汇报,成员认真倾听汇报,并在及时补充。(4)请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汇报。3.汇报交流,点拨补充学生交流生活中自己或同伴一些好玩、夸张、充满好奇心的经历。小结:是呀,我们读文章就这样读进去,再反复思考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就更
6、明白作品想要表达的真谛,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扣住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探究。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情节的充分交流更充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有了以上对课文内容的充分把握,体会人物性格就变得顺理成章。最后,在读懂人物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反观自己,找到自己与作品的契合点,产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三、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1.故事到这里,大家想问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交流:乔埃最后死了没有?他是怎么逃出大人的视线的?他还去了哪些地方历险?2.小结: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答案,大家赶紧去看看吧。【设计意图:本环节在质疑中戛然而止,激发学生想要阅读原著的愿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