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美的诗配画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精美的诗配画是吉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十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 word 中插入图片、 文本框, 同时能 够进行图文的混合排版。 它是在学习了 word 中输入文字、 对文字 格式设置、 在 word 中插入表格等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来开展的, 是 掌握 word 基本操作的进一步延伸。 通过学习本课,能使学生学会在 word 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 并进行图片和文字的混合排版,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 好奇心,已经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具备了主动
2、学习的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在 word 中输入文字,及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 但是输入文字速度较慢;已经掌握纯文字文档的排版方法;已经 掌握在 word 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已经掌握画图软件中对图片的基 本操作方法。 语文科目上已经学习了很多首中国古诗。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比较 Word 所插入的图片和文本框的不同,能够理 解 word 中文本框的含义及作用。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能够掌握在 word2007 中插入图片、 文本框的方法;能够调整图片、文本框大小;能够调整图片、文 本框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3、完成教师设定的 任务,能够掌握在 word 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学生通过借鉴已有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践,能够掌握如 何调整图片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教程,能够掌握调整图片位置的方法。 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探究文本框的 基本操作。 学生通过总结图片和文本框的不同,能够理解文本框是放置 文字和图片的“容器” 。 整个过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边学习知识边操作,巩 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 word 中图片的插入,体会文字与图片相映的美感, 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古诗配画的操作,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自主
4、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求 知欲,强化协作意识。 四、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在 word2007 中插入图片方法, 掌握调整图片大小、 位置 的方法; 掌握在 word2007 中插入文本框方法,掌握调整文本框大小、 位置的方法。 【难点】 理解图片文字环绕方式的含义; 理解文本框的含义及作用。 五、五、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 采用“微课视频教学” 、 “启发式教学” 、 “任务驱动教学”等 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运用图像、文字、视频、自制道具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吸 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
5、作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 能力。 六、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第一个环节:导入 1、教师询问学生是不是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很多首故事,学 生纷纷表示“是的” 。 2、教师引导学生观看 5 组古诗图片(展示 PPT 第 1-5 页) , 其中一组是白纸黑字的古诗图片,另外一组是插入了背景图片的 图片。 3、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哪一种古诗图片更好看。 3、教师总结: “有的同学喜欢白纸黑字的图片,因为更干净、 更纯粹,有的同学喜欢插入了背景图片的,因为更能表达出诗的 意境。其实这些图片都是用 word 做出来的,所以 Word 这个文字 处理软件不止可以输入汉字,还可以插入
6、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精美的诗配画。今天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用 word 做一个 古诗配画的作品!好不好?” 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探索新知 (一)知识回顾(一)知识回顾 学生在 word 中输入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根据学生打字速度不 一致,允许学生可以输入整首诗或其中的最著名的句子) ,对文字 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设置。 (二)新授课(二)新授课 教师为学生设定四个攻关任务: “今天,我们来打一个通关的 游戏,这个游戏一共有四个任务,四个任务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 大家要加油,我们要在这节课下课之前,四个任务全部完成,攻 关成功”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一:
7、插入图片任务一:插入图片 1、教师为学生设定第一个任务-插入图片。 2、任务提出后,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教师 提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插入表格, 插入表格在 word 的插 入选项卡下,可以尝试去插入选项卡中找一找是否有插入图片的 选项。 3、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动手操作实践,尝试在 word 中插 入图片(展示 PPT 第 6 页图片存放的路径) 。要求在 word 中插入 的图片符合刚刚所输入的诗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 习习惯以及审美能力。 4、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学迅 速的找到插入图片方法并完成任务, 也有少数同学不能单独完成, 这时
8、,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学习,请已学会的同学帮助组内其 他同学完成任务。 5、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任务二:调整图片的大小任务二:调整图片的大小 1、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刚刚插入的图片大小,同学们纷纷表 示“图片大了” 、 “图片小了” 。 2、教师为学生设定第二个任务-调整图片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如何调整图片的大 小。 4、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完成第二个任务。 5、学生一边操作,教师一边提醒同学们注意,与画图软件调 整图片大小的不同之处:除了图片的四个角、四条边上一共 8 个 控制点外,图片的上方还有一个绿色实心的控制点,鼓励学生拖 动这个控制点观看效果。 6
9、、 学生总结出拖动绿色实心控制点的作用是能够改变图片倾 斜的角度。 7、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任务三:调整图片的位置(任务三:调整图片的位置(难点) 1、教师利用图片对比讲解,学生聆听、观察,理解图片和文 字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 1 是 word 中刚插入图片后, 文字和图片的 位置关系;图 2 是调整图片位置后图片衬于文字下方的效果) 。 (图 1) (图 2) 2、教师播放微课教程(文件名:调整图片位置微课) ,提醒 同学认真观看教程。 3、微课视频播放结束。教师提醒学生,word 中插入的图片 不止可以调整大小,位置,还可以调整图片的亮度、对比度、图 片样式等。鼓励学生大胆
10、尝试自主探究完成。 4、教师为学生设定第二个任务-调整图片大小;尝试探索 设置图片亮度、图片样式等。 5、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探讨、互相帮助。 整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操作给予纠正和指导。 6、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任务四:插入文本框及设置文本框任务四:插入文本框及设置文本框 1、教师通过道具讲解文本框的含义,学生观察总结,理解 文本框是一个可以放置文字和图片的“容器” ,当拖动文本框改变 文本框位置的时候,文本框里面的“内容”跟着一起移动。 2、文本框的其他操作同图片的操作非常相似,教师鼓励学 生自主探究完成。 3、教师为学生设定第四个任务-在 word 中
11、插入文本框;在 文本框里面输入自己的名字(要求:文本框里的文字的大小要合 适,并将文本框放在合适位置) 。 4、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完成第四个任务。整个过程中,教 师不断巡视并对学生的操作给予纠正指导。 5、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第三个环节:作品评价第三个环节:作品评价 1、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定 5-7 个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多媒 体展示给学生看, 请学生从两方面来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展示 PPT 第 7 页) 。 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也可以评价别人的作品。 2、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小组内讨论时,每一名学 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每一组派一名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
12、口头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且在整 个过程中,对发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讲解。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一边归 纳总结一边写板书。 板书内容如下: 精 美 的 诗 配 画 一、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二、 设置大小:鼠标拖拽控制点 三、 改变位置:1、文字环绕方式 2、拖拽图片 四、文本框:与上相似 七、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 word 中插入图片和插入文本 框的方法,并且掌握图片与文字混合排版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时运用视频、
13、 自制道具等多种媒介,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很好地完成了教 学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最积极的一个环节是:在 插入图片的时候,学生为了给自己输入的诗词配上一个更合适的 图片而积极的讨论。这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继续学习下面知识的 积极性和兴趣,也使我后面的教学发挥非常好,顺利地完成了本 节课的教学任务。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时间略显紧张。我分析有如下原因:一 是本课内容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学科的小学生来说,安排 1 课 时来教学,时间本身就很紧凑;二是学生打字速度慢;三是在作 品评价环节多占用了时间。所以,使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 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根据课节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我仍旧 会
14、用 1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知识回顾环节,word 中输入 诗词时,学生只输入诗的著名句子(不超过两句) ,同时在作品评 价环节,选 5 个以下有代表性作品评价即可,以此来使学生在轻 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根本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必须动手 操作,并且主动的去思考、探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 继续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操作, 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提高能力。 作者作者 姓名姓名 电子电子 信箱信箱 学学 段段 作者作者 单位单位 邮邮 编编 教案教案 名称名称 精美的诗配画 手手 机机 适用适用 教材教材 吉林美术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 综合实践活动 课课 时时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