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 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 1该2023-7-3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方法以及解题思路。2、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法。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的方法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信息的整合及其表述。信息的整合及其表述。2该2
2、023-7-31 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两点较为主要: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两点较为主要:一是文学作品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答题既涉及一是文学作品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答题既涉及理解、鉴赏,又涉及表述,训练很难系统适度;理解、鉴赏,又涉及表述,训练很难系统适度;二是命题的文本选用没有客观标准,难易的差异很大,二是命题的文本选用没有客观标准,难易的差异很大,题目的设置与表述也缺乏科学的规范,设题指向多有不明。题目的设置与表述也缺乏科学的规范,设题指向多有不明。结果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
3、到分,导致许多师结果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分,导致许多师生对此采用了生对此采用了“放弃训练、考试撞运放弃训练、考试撞运”的态度。这不仅影响的态度。这不仅影响高考成绩,更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唯其如此,对高考成绩,更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唯其如此,对高考散文阅读的认识,在复习中就显得更加重要。高考散文阅读的认识,在复习中就显得更加重要。3该2023-7-31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
4、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和人文精神。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和人文精神。4该2023-7-31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 1、理解、理解B 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
5、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 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E 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什么?考什么?5该2023-7-31 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体会重要语句的
6、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探究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词语含义;词语含义;2.句子含义;句子含义;3.布局谋篇;布局谋篇;4.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
7、要点;5.作者观点态度;作者观点态度;6.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形象、语言、表达技巧;7.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型)。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型)。6该2023-7-31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描绘类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不行。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对象效果,换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8、不好的效果。或:或:不行,因为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7该2 答题示例: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
9、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鼎湖山听泉山听泉)问: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为什么不说成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答:因为“好一个好一个”比比“真是真是”感情更强感情更强烈,烈,“调皮调皮”比比“可爱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特征。8该2023-7-31结构类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不能。因为不能。因为(1)与人
10、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了9该2023-7-31 答题示例: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告诫儿儿子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父亲指着蛋亲指着蛋教训教训儿子说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11、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父亲意味深长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节选自荷包蛋荷包蛋)问:问:文中的文中的“告诫告诫”“”“教训教训”“”“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10该2023-7-31修辞类修辞类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修辞本身的作用
12、结合句结合句 子语境子语境1.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对比:对比:强调了强调了突出了突出了4.设问: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强调了加强语气11该2023-7-31 比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生动形象,
13、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夸张: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更加鲜明。拟人: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
14、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使物具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12该2023-7-31 对偶: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
15、;节奏鲜明,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强烈表达作者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反复:反复
16、: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分清层次,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借代: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13该2023-7-31 设问: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议论文中,能使论证
17、深入,脉络清晰。反问: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以否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强化作用。引用: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双关: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表达含蓄,语意丰富。层递:层递:突出特点突出特点 衬托: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总的
18、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14该2023-7-31 答题示例: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
19、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话说知音话说知音)问: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的表达作用?答:答:此处运用了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
20、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用。15该2023-7-31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如: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承
21、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16该2023-7-31 首段的作用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
22、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宁夏卷宁夏卷第第12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答案为: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答案为: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事产生波澜
23、。山东卷山东卷第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17该2023-7-31 广东卷广东卷第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样写有哪些作用?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
24、爱泥泞)。辽宁卷辽宁卷第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答案:起铺垫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的作用。写“秋去冬来秋去冬来”,自,自然引出下文的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的意蕴预设了空间。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是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有固定的答
25、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18该2023-7-31 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 上海卷上海卷第第9题:第(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2)_。答案:(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重西湖”。安徽卷安徽卷第第15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
26、自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第第15题: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说明万物生题: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重庆卷重庆卷第第16题:题:(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第第16题:(题:(2)过渡总领后文。)过渡总领后文。19该2023-7-31 江苏卷江苏卷第第16题:题:“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丁又出。早头项一团火球,身
27、上汗珠子擦丁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作用?第第16题: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题: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一节的描写相呼应。江西卷江西卷第第17题: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写风景,是
28、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第第17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写。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
29、清楚上文和下文的是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20该2023-7-31 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或兼而有之。四川卷四川卷第第17题:文章用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30、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这样的烟花”不仅有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激发人们思考。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如四川卷的这道题,这一句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如四川卷的这道题,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也就是一眼看不透,也就是“看不懂看不懂”。其实,其实,“看不看不懂懂”正是道出了这一句的
31、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正是道出了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卒章显其志”的传统的传统技法,说明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
32、最后一句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还要视具体题目而定再加上委婉含蓄等词语等。还要视具体题目而定再加上委婉含蓄等词语等。21该2023-7-31答题示例: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绷紧了
33、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父子之间的怯意的怯意)问: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中的作用。答: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为下文写父亲对“我我”的爱作反衬;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为文末写父亲对“我我”的怯意作铺垫;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这个题目。22该2023-7-31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技巧类技巧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果、作用?答题模式:
34、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作用)23该2023-7-31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用了什么方法。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分析
35、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有何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总之,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总之,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因为任何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因为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内容,揭示主题服务的。技巧都是为表达内容,揭示主题服务的。24该2
36、023-7-31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
37、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开口,却听不见声音;
38、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在云里。肖铁肖铁壶口的黄河壶口的黄河25该2023-7-31 题目: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
39、,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指导:第一步:第一步:明确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叫侧面烘托。叫侧面烘托。第二步:第二步:明确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由人的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由人的主
40、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第三步:第三步:明确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结合具体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结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现场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26该2023-7-31 题目: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第四段中通过主
41、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处?答:答: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光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光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力。27该2023-7-31 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
42、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1.从语言运用角度: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密,完整
43、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28该2023-7-31 4.从表达方式角度: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叙
44、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的作用。记叙: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情(直接、间接):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
45、表达主旨。议论: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29该2023-7-31 A、叙述方式:、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顺叙、插叙、倒叙 B、描写方式:、描写方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证 D、艺术技巧、艺术技巧
46、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0该2023-7-31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染力。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
47、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题。白描:方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白描:方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31该2023-7-31 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句式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句式的修辞功能;各种写作技巧的效果。诸如:的修辞功能;各种写作技巧的效果。诸如:运用背景,可拓展
48、视野;运用背景,可拓展视野;蓄势于前,急转于后,常给人蓄势于前,急转于后,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之感;感;立立“文眼文眼”能帮助读者准确迅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或能帮助读者准确迅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或脉络;脉络;设置线索,可一线贯珠;设置线索,可一线贯珠;侧面烘托,可凸现主体;侧面烘托,可凸现主体;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扬扬”效更佳;效更佳;虚实相生,可扩大容量;虚实相生,可扩大容量;回环反复,可增加韵律美;回环反复,可增加韵律美;疏密相间,可增加节奏美;疏密相间,可增加节奏美;对比行文,可增加表现力;对比行文,可增加表现力;幽默诙谐,可增加可读性;幽默诙谐,可增加可读性;巧用误会
49、,能引人入胜。巧用误会,能引人入胜。32该2023-7-31 全国卷全国卷痛哭和珍痛哭和珍: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了自己,她是怎么写自己的?这样也写到了自己,她是怎么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写自己的渺小,写自己(答案:作者写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早已丢失了吓跑了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英勇无畏。)33该2023-7-31人称类人称类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么
50、?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答题模式: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写;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便于叙事和议论。34该2023-7-31 人称方式:人称方式: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亲切自然,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