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甫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析诗眼:昭君怨恨什么?提示:答题区域一、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远嫁朔漠,故乡千里远葬胡沙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怨恨统治者的昏庸 考虑、概括从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画图省识春风面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夜月魂分明怨恨曲中论美丽孤独思乡怨恨研讨与练习: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中间两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
2、情。炼字:“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个地方好像更主要指空间,即与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然而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
3、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空:白白地,徒然的。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您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法?明确: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与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能够“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
4、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依然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个地方,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
5、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群山万壑赴荆门”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如此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析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您同意这种看法不?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如
6、此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专门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个地方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因此,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与谐的。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儿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与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
7、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截了当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与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总结: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如何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
8、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学以致用: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弄清史实体悟感情 1 1、杜诗认为项羽还估计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估计卷土重来的依照是什么?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估计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差不多众叛亲离,丧尽
9、人心,江东子弟不估计再为他卖力了。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估计卷土重来。分析技巧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定。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美
10、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与,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学以致用:、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刘诗“西施若解倾
11、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借景抒情、比喻对比、反问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如何的感情?作者借古讽今,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寓了忧国伤时的感慨。昭君行(高考作文: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不?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然而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儿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儿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儿的一花一木都
12、那么的妩媚,那儿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与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可不能有我的身影了!泪,从我的眼眶溢出。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与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能够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能够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儿,辽阔的天地能够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能够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不?远处,好像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明白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您如何想!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