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读文本 辛弃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辛弃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但是,他的事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但是,他的事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读完以后,对这位作家有了解,你读完以后,对这位作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又有哪些不理解的哪些新的了解?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地方?【自读思考【自读思考】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2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3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4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5辛弃疾在带湖别墅
2、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深入探究【深入探究】1、阅读课文第2、3段,结合上下文思考“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2、阅读课文第4、5、6段,思考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w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w一是一是破阵子破阵子可与岳飞的可与岳飞的满江红满江红相媲美;相媲美;w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
3、战经历的描述;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w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w从而突出了辛词的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势”。比较(对比、衬托)比较(对比、衬托)w第二处对比是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第二处对比是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从政经历对比 作者认为辛弃疾作者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对待政治”,“不像陶渊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因为“对国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
4、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w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将“苏辛苏辛”并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并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苏的豪放
5、仅止于大江东去大江东去,山,山水之阔。水之阔。”因为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
6、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词正是这样的词。而辛词正是这样的词。w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 作者认为作者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w阅读课文第714段,思考:“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以及此段
7、中“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辛弃疾在“哭诉”和“表白”什么?悲辛滋味 思考作者会有那么多血和泪(“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2.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时刻摆出一服要冲上前线的样子。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3.闽南与漠北相隔虽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国情、复国志。4.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安置几年。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客观原因:朝廷(君王)苟安客观原因:朝廷(君王)苟安总是酸辛苦 辛弃疾名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
8、河碎,心不安。梁衡讨论并借助课文的有关分析,为每首词拟一个标题:菩萨蛮心郁之作永遇乐摸鱼儿水调歌头心焚之作心苦之作心寂之作文题思考: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把栏杆拍遍杆拍遍”?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一个叫刘孟节的人,“与世相龃龉”,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栏杆拍栏杆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典故介绍“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
9、又有怎样的内涵?又有怎样的内涵?“拍栏杆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形象性的动作,一方是一个极具形象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这个这个“遍遍”字写尽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字写尽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缠绵等一切复杂的情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缠绵等一切复杂的情感,所以,最贴切的的题目是感,所以,最贴切的的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从气势上看,辛词充满金戈之声,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从内容上看,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悲壮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从情感上看,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词人,那么本文在介绍他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引用大量作者的作品善于做比较艺术探究知人论世同类作家比较异类作家比较与岳飞与苏轼与陶渊明与柳永、李清照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唐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