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仁不让于师遇到仁的情况的时候,对老师不必谦让、选段一【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注释】(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毁毁:诽谤。诽谤。逾逾:超越。超越。伤伤:损伤。见损伤。见:表明。表明。【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如此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与月亮,是无法超越的。尽管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选段二【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
2、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与。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知知”通通“智智”,聪明聪明,智慧。智慧。阶阶:名作动名作动,踩着台阶。踩着台阶。斯斯:就。就。道之斯行道之斯行:“道道”通通“导导”,引导。引导。【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谦恭了,仲尼如何能比您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能够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能够表现他的不智,因此说话不能够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假如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
3、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如何能赶得上他呢?”【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因此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选段三【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注释】卓尔:高大的模样。末:没有。由:途径。喟然喟然:深深感叹的模样。深深感叹的模样。循循循循:有次序
4、。坚有次序。坚:坚实深奥。坚实深奥。诱诱:引导。引导。博博:使使广博。广博。【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突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选段四【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抑:只只是是。云尔:如此说。选段五【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评析】孔子与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与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然而,在仁德面前,即使
5、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原文】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注释】(1)二三子:这个地方指孔子的学生们。选段六选段七【原文】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往常
6、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选段八【原文】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注释】(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2)说:音,同“悦”。(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评析】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因此,孔子在这个地方发誓赌咒,说假如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个地方又提到了“天
7、”这个概念,估计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选段九【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注释】(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个地方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个地方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选段十一【原文】伯牛伯牛(1)有疾有疾,子问之子问之,自牖自牖(2)执其手执其手,曰曰:
8、“亡之亡之(3),命矣夫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2)牖:音,窗户。(3)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4)夫:音,语气词,相当于“吧”。选段十二【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选段十三【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注释】(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2)夫:音,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掌握如下通假字。掌握如下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君子一言以为知知知通通智智道之斯行道
9、之斯行道道通通导导夫子矢之曰夫子矢之曰矢矢通通誓誓毋吾以也毋吾以也以以通通已已鼓瑟希鼓瑟希希希通通稀稀莫春者莫春者莫莫通通暮暮 注意如下特别句式或用法。注意如下特别句式或用法。博我以文博我以文: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丘也是丘也:判断句。判断句。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前置。例题一例题一:子张问曰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三仕为令尹,无喜色无喜色;三已三已(2)之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子曰:“:“忠矣。忠
10、矣。”曰曰:“:“仁矣乎?仁矣乎?”曰曰:“:“未知。焉得仁?未知。焉得仁?”“”“崔子崔子(3)弑弑(4)齐君齐君(5),陈子文陈子文(6)有马十乘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弃而违之,至于他邦至于他邦,则曰则曰:犹吾大犹吾大夫崔子也。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违之。之一邦,则又曰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违违之之,何如?子曰何如?子曰:“:“清矣。清矣。”曰曰:“:“仁矣乎?仁矣乎?”曰曰:“:“未知未知,焉得焉得仁?仁?1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已之三已之,无愠色。无愠色。之一邦之一邦,则又曰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2 2
11、、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算得上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算得上“仁仁”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译文译文 例题二 “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这几句话谈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几句话谈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例题三 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材料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
12、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2、诚信是立人之本,以上两个选段分别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其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认为为官者首先要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够治理好政事、而要取信于人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以诚待人、曾子从自省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例题四例题四 材料一材料
13、一: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子贡曰子贡曰:“:“子如不言子如不言,则小子何则小子何述焉?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材料二材料二:公孙丑曰公孙丑曰:“:“道则高矣道则高矣,美矣美矣,宜若登天然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能者从之。”1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
14、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如不言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则小子何述焉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2 2、以上两则选段中各体现了孔孟如何的教育观?、以上两则选段中各体现了孔孟如何的教育观?(用自己的用自己的话回答话回答)孔子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要接受无言的教诲、孟子认为老师不能降低”道”的标准,而要启发学生的自主性,不可越俎代疱、例题五例题五 材料一材料一:弟子入则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则弟,谨而信谨而信,泛爱众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则以学文。”(”(学而学而)P4P4 材料二材料二:子夏曰子夏曰:“
15、:“贤贤易色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事君,能致其身能致其身;与朋友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吾必谓之学矣。”P5P5 材料三材料三:孟子谓宋勾践曰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亦嚣嚣嚣嚣;人不知人不知,亦嚣嚣。亦嚣嚣。”曰曰:“:“何如斯能够嚣嚣矣?何如斯能够嚣嚣矣?”曰曰:“:“尊德乐义尊德乐义,则能够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则能够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达不离道。穷不失义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得志,泽加于民泽
16、加于民;不得志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则兼善天下。”1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亦嚣嚣;人不知人不知,亦嚣嚣。亦嚣嚣。”弟子入则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则弟,谨而信谨而信,泛爱众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则以学文。”2 2、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用自用自己的话回答己的话回答)2 2、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是把什么放在、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
17、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第一位的?(用自己的话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假如还有空闲时间与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孟子则主张不管困窘依然得志,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立身的根本,穷困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待时机,发达时兼顾他人,使天下人都保持善性。例题五【译文】子夏说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一个人能够看
18、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能够竭尽全力力;服侍君主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如说话诚实恪守信用。如此的人此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差不多学习过了。我一定说他差不多学习过了。”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您喜爱游说不?我告诉您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宋勾践问道:“如何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孟子说:“崇尚德,喜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因此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因此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
19、不背离道,因此可不能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与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个地方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汎:音f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
20、文】孔子说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此躬行实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之后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假如还有闲暇时间与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
21、生的德行修养,而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不管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依然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与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习惯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例题一【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6)陈文子:陈国
22、的大夫,名须无。【译文】子张问孔子说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快乐的模样没有显出快乐的模样,几次被免职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您看这个人如何样?来接任的新宰相。您看这个人如何样?”孔子说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可算得是忠了。”子张子张问问:“算得上仁了不?算得上仁了不?”孔子说孔子说:“不明白。这如何能算得仁呢?不明白。这如何能算得仁呢?”(子张又子张又问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
23、子家有四十匹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离开了齐国国,到了另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他说,这个地方的执政者也与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这个地方的执政者也与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又说,这个地方的执政者也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这个地方的执政者也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多,又离开了。这个人您看如何样?又离开了。这个人您看如何样?”孔子说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子张说说:“可说是仁了不?可说是仁了不?”孔子说孔子说:“不明白。这如何能算得仁呢?不明白。这如何能算得仁呢?”【评析】孔子认为,令尹
24、子文与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就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就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因此,仅有忠与清高依然远远不够的。例题四例题四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子贡说:“您假如不说话您假如不说话,那么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译文译文公孙丑说公孙丑说:“道是特别高特别好啊道是特别高特别好啊,(但要学它但要学它,)那就像登
25、那就像登天那样天那样,好像不估计达到的好像不估计达到的;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孟子说:“高明的木匠可不能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高明的木匠可不能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废弃绳墨,羿可不能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羿可不能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子(教导别人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只是跃跃欲试欲试(地做示范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从他学。”注释注释 绳墨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工具。木工取直用的工具。例题三 译文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估计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方法:假如不被朋友信任,也就可不能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方法:假如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可不能被朋友信任了。要父母欢心有方法:假如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方法:假如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可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了。因此,诚是天然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可不能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