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82171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55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四章第四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 病因病因第二节第二节 病机病机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掌握: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掌握: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理解:饮食致病的原因,劳逸致病的原因。理解:饮食致病的原因,劳逸致病的原因。了解:七情致病特点、痰饮及瘀血致病特点、病机。了解:七情致病特点、痰饮及瘀血致病特点、病机。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病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一、六一、六 淫淫 (一)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1 1、概念、概念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2、自然界的六种正常气候。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的六种正常气候。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内生五邪:内生五邪: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类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类似于风、寒、燥、湿、火的证候。多属内伤所致。似于风、寒、燥、湿、火的证候。多属内伤所致。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1)(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2)(2)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3)(

3、3)区域性:与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关。沿海多湿病,西区域性:与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关。沿海多湿病,西北高原多寒病,高温环境工作多燥病和火病。北高原多寒病,高温环境工作多燥病和火病。(4)(4)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两种以上同时致病。如风寒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两种以上同时致病。如风寒袭表、风寒湿痹。袭表、风寒湿痹。(5)(5)转化性转化性 :可相互转化,寒湿化热。:可相互转化,寒湿化热。(一)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风:是春天的主气。风邪是六淫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风:是春天的主气。风邪是六淫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1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

4、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风为阳邪: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风邪侵犯人体使毛孔开放。其性开泄:风邪侵犯人体使毛孔开放。易袭阳位:易侵犯人体头面部和肌表。外感风寒出现易袭阳位:易侵犯人体头面部和肌表。外感风寒出现头痛、鼻塞等表现。头痛、鼻塞等表现。2 2、善行、数变善行、数变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风湿性关节炎痛疼的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风湿性关节炎痛疼的部位不固定部位不固定 。(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数变:发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如荨麻症,风团时数变:发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如荨麻症,风团时有时无。有时无。3 3、风

5、性主动风性主动:所致疾病症状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如:所致疾病症状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如眩晕、抽搐、震颤。眩晕、抽搐、震颤。4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入肌体的机会最多,其他邪:风邪侵入肌体的机会最多,其他邪气常常依附于风邪引起疾病,如风寒、风热、风湿。气常常依附于风邪引起疾病,如风寒、风热、风湿。(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点 (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是冬天的主气。寒:是冬天的主气。1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寒冷的为阴。寒为阴邪:寒冷的为阴。易伤阳气:寒易伤及人体阳气使证候呈现寒象。易伤阳气:

6、寒易伤及人体阳气使证候呈现寒象。寒邪伤表则恶寒发热、头身痛疼。寒邪伤表则恶寒发热、头身痛疼。寒邪伤及脾胃则脘腹冷痛、腹泻。寒邪伤及脾胃则脘腹冷痛、腹泻。寒邪伤肾则四肢逆冷、畏寒、小寒邪伤肾则四肢逆冷、畏寒、小便清长。便清长。(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凝滞:凝结、阻滞不通。寒邪使经脉气血凝滞不凝滞:凝结、阻滞不通。寒邪使经脉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痛疼遇冷加重。寒邪阻滞经络则肢体通,不通则痛,痛疼遇冷加重。寒邪阻滞经络则肢体关节冷痛。如过食生冷出现胃肠痉挛、腹痛的症状。关节冷痛。如过食生冷出现胃肠痉挛、腹痛的症状。3 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7、收缩牵引。寒邪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收收缩牵引。寒邪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收缩挛急。如夏天游泳出现抽筋。缩挛急。如夏天游泳出现抽筋。风寒感冒出现头痛、风寒感冒出现头痛、恶寒、无汗的症状。恶寒、无汗的症状。(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是夏令的主气。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暑是夏令的主气。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产生于炎热的夏季。性,产生于炎热的夏季。1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天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暑邪致暑为夏天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暑邪致病出现阳热症状。中暑出现高热、烦渴、汗多等病出现阳热症状。中暑出现高热、烦渴、汗多等症状。症

8、状。(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邪易升易散,使毛孔开放而多汗,汗出过多耗暑邪易升易散,使毛孔开放而多汗,汗出过多耗气伤津。中暑出现头晕或昏倒、出冷汗,四肢发冷。气伤津。中暑出现头晕或昏倒、出冷汗,四肢发冷。3 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暑令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暑邪伤人多兼湿邪。暑令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暑邪伤人多兼湿邪。常见头身困重,脘腹胀满。常见头身困重,脘腹胀满。(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是长夏的主气湿是长夏的主气 。夏秋之交是

9、湿气最重的时期。夏秋之交是湿气最重的时期。1 1、湿性重浊湿性重浊:重:重沉重,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沉重,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四肢困重;浊:秽浊不清,湿邪所致疾病的的分泌物四肢困重;浊:秽浊不清,湿邪所致疾病的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秽浊不清的,如小便混浊,白带过多。和排泄物是秽浊不清的,如小便混浊,白带过多。2 2、湿性黏滞湿性黏滞:湿邪所致疾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或反:湿邪所致疾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如湿疹。复发作,如湿疹。(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 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 湿的本质属于水,故为阴邪,损伤阳气,阻遏脾湿

10、的本质属于水,故为阴邪,损伤阳气,阻遏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留滞在脏腑经络使气机升降出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留滞在脏腑经络使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出现脘腹胀满大便不爽。入失常出现脘腹胀满大便不爽。4 4、湿性趋下、湿性趋下:湿的本质为水,水往低处流,病变、湿的本质为水,水往低处流,病变、部位多在人体下部,如下肢水肿,泄泻、带下等。部位多在人体下部,如下肢水肿,泄泻、带下等。(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是秋天的主气。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1 1、燥易伤津燥易伤津:燥性干涩,损伤津液,引起口咽:燥性干涩,损伤津液,引起口咽干燥

11、、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干燥、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2 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燥邪多由口鼻而入,肺脏喜润恶燥,极易伤肺,出现鼻邪多由口鼻而入,肺脏喜润恶燥,极易伤肺,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症状。咽干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症状。(五)、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五)、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为阳盛之气,包含温、热之邪。温、热、火性火为阳盛之气,包含温、热之邪。温、热、火性质相同,程度不同,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质相同,程度不同,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1 1、火性炎上火性炎上 火的性质具有升腾上炎的特点,火邪致病出现高火的性质具有升

12、腾上炎的特点,火邪致病出现高热,面红目赤的症状,火热上炎扰动神明出现神昏谵热,面红目赤的症状,火热上炎扰动神明出现神昏谵语、狂妄躁动。语、狂妄躁动。2 2、火易消灼津液火易消灼津液 火为热极,迫津外泄,消灼津液出现烦渴多饮,火为热极,迫津外泄,消灼津液出现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 3、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灼伤肝经导致肝风内动,热及生风,火热之邪灼伤肝经导致肝风内动,热及生风,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火邪灼伤经脉迫血妄行,出

13、现各种出血,如吐血、火邪灼伤经脉迫血妄行,出现各种出血,如吐血、尿血、便血等。尿血、便血等。(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六淫性质和致病特点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寒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暑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暑多挟湿湿

14、湿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性趋下碍气机;湿性趋下燥燥燥易伤津;燥易伤肺燥易伤津;燥易伤肺火火火性炎上;消灼津液;生风动血火性炎上;消灼津液;生风动血二、二、疠疠 气气 1 1、概念、概念 疠气是一类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疫气、时疠气是一类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疫气、时气、疫毒等。如气、疫毒等。如SARSSARS、禽流感。、禽流感。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1 1)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 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如霍乱。)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如霍乱。(3 3)疫气不同,发病各异)疫气不同,

15、发病各异(4 4)传染方式各异。)传染方式各异。(5 5)有一定的发生与流行条件,与气候、环境卫生条件)有一定的发生与流行条件,与气候、环境卫生条件有关。有关。三、七三、七 情情1.1.概念:概念:七情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种情志变化。2.2.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伤及五脏伤及五脏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主神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伤肾。心主神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七情致病以心、肝、脾功能失调多见。七情致病以心、肝、脾功能失调多见。影响气机影响气机喜则气缓:缓

16、解精神紧张,过度使心气涣散、精神不喜则气缓:缓解精神紧张,过度使心气涣散、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狂乱。集中甚至精神狂乱。怒则气上:使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昏厥的症状。怒则气上:使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昏厥的症状。悲忧则气消:使肺气消耗,意志消沉,常见萎靡不振。悲忧则气消:使肺气消耗,意志消沉,常见萎靡不振。恐则气下恐则气下: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常见二便失禁。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常见二便失禁。惊则气乱:心气紊乱,惊慌失措,常见心悸。惊则气乱:心气紊乱,惊慌失措,常见心悸。思则气结:伤脾导致气机郁结,脾胃的运化失常,常思则气结:伤脾导致气机郁结,脾胃的运化失常,常见脘腹胀满、纳呆。见脘腹胀满、

17、纳呆。三、七三、七 情情 四、饮四、饮 食食 劳劳 逸逸(一)、饮食(一)、饮食1.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饮食无一定规律。过饥过饱过饥过饱:营养不良或损伤脾胃营养不良或损伤脾胃过食肥甘厚腻:化生内热引起肿痈疮毒。过食肥甘厚腻:化生内热引起肿痈疮毒。2.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食物中毒或寄生虫病。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食物中毒或寄生虫病。3.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寒热偏嗜:过食生冷损伤脾胃。寒热偏嗜: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五味偏嗜:偏嗜辛辣,胃肠积热。五味偏嗜:偏嗜辛辣,胃肠积热。偏嗜饮酒、肥

18、甘厚味:易致脾困纳呆。偏嗜饮酒、肥甘厚味:易致脾困纳呆。(二)、劳(二)、劳 逸逸1.1.过劳过劳 劳力过度:损伤正气。劳力过度:损伤正气。劳神过度:损伤脾气,耗伤心血。劳神过度:损伤脾气,耗伤心血。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2.2.过逸过逸 久卧伤气久卧伤气四、饮四、饮 食食 劳劳 逸逸(一)痰饮(一)痰饮 1.1.含义含义 痰饮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津停为湿,湿聚为水,水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津停为湿,湿聚为水,水积成饮,饮凝成痰。积成饮,饮凝成痰。2.2.形成形成 脾运化津液,肺通调水道,宣发津液,

19、肾气化水液脾运化津液,肺通调水道,宣发津液,肾气化水液三焦是气和水的运行通道,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焦的功三焦是气和水的运行通道,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焦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肺为贮痰之器器”,“肾虚水泛为痰肾虚水泛为痰”。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3.3.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阻滞气机 痰饮停肺则咳嗽、喘促,流注经络则肢体痰饮停肺则咳嗽、喘促,流注经络则肢体麻木,痰迷心窍则昏迷、痴呆。麻木,痰迷心窍则昏迷、痴呆。致病广泛多端致病广泛多端 痰饮随气而行,无所不至。痰在胃则痰饮随气而行,无所不至。痰在胃则脘腹胀满,痰在肌肤则水肿,痰在胸胁

20、则胸胁胀痛。脘腹胀满,痰在肌肤则水肿,痰在胸胁则胸胁胀痛。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一)痰饮(一)痰饮 (二)瘀血(二)瘀血 1.1.含义含义瘀血: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离经之瘀血: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积存体内。2.2.形成形成 (1 1)气虚)气虚 运血无力和摄血无力形成瘀血运血无力和摄血无力形成瘀血(2 2)气滞)气滞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3 3)寒热)寒热 寒则血凝,热则血涸寒则血凝,热则血涸(4 4)跌仆损伤)跌仆损伤 导致离经之血留于体内不能消散。导致离经之血留于体内不能消散。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二)瘀血(二)瘀血 3.3

21、.致病特点致病特点(1 1)疼痛)疼痛 痛如针刺、拒按、痛处不固定、得温则减、痛如针刺、拒按、痛处不固定、得温则减、遇寒加剧、昼轻夜重。遇寒加剧、昼轻夜重。(2 2)肿块)肿块 刺痛或绞痛、位置固定、拒按、按揉不消散。刺痛或绞痛、位置固定、拒按、按揉不消散。(3 3)紫绀)紫绀 局部青紫或唇色青紫局部青紫或唇色青紫(4 4)出血)出血 经久不止、血色紫暗或有血块。经久不止、血色紫暗或有血块。(5 5)舌质紫暗)舌质紫暗 (6 6)脉涩或结代)脉涩或结代 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机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病机包

22、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第二节第二节 病病 机机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概念概念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邪相争正邪相争: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人体的抗病能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人体的抗病能力与之斗争发生的病理变化。力与之斗争发生的病理变化。(一)正邪相争与发病(一)正邪相争与发病1 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旺盛,气血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正气虚弱,病邪乘虚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正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发病。而入发病。正气存内、邪

23、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2 2邪气侵袭邪气侵袭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情况下起着主导作用。毒蛇咬伤、饮食中毒、瘟疫流况下起着主导作用。毒蛇咬伤、饮食中毒、瘟疫流行的时候。行的时候。3 3正邪相争正邪相争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正胜邪却则不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正胜邪却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 1.1.邪盛正衰则表邪入里邪盛正衰则表邪入里2.2.正盛邪衰则里病出表正盛邪衰则里病出表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 (三

24、)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三)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1 1、虚实病机、虚实病机 实证实证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表现出亢盛有余的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表现出亢盛有余的证候。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和中期、气滞血瘀、水湿内证候。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和中期、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等病证。停等病证。虚证虚证正气不足,难于邪气斗争,表现出虚弱衰正气不足,难于邪气斗争,表现出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疾病后期、慢性病证。退、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疾病后期、慢性病证。2 2、虚实变化、虚实变化 (1 1)虚实错杂)虚实错杂 同时出现正虚和邪实。实中夹虚以同时出现正虚和邪实。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主,虚中夹实以

25、正虚为主。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 (2 2)虚实转化)虚实转化 实证失治或治疗不当或邪气过盛损伤实证失治或治疗不当或邪气过盛损伤正气转为虚证。脏腑功能衰弱,痰饮、瘀血正气转为虚证。脏腑功能衰弱,痰饮、瘀血等实邪留于体内,转为实证。等实邪留于体内,转为实证。(3 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 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不完全一致。真虚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不完全一致。真虚假实,真实假虚。假实,真实假虚。(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1.1.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2.2.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阴

26、阳失调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是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病因素导致是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一)阴阳失调与发病(一)阴阳失调与发病(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亡阳亡阳 阳气丧失阳气丧失 亡阴亡阴 阴气丧失,见于疾病的终结阴气丧失,见于疾病的终结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病因素导致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一

27、)阴阳失调与发病(一)阴阳失调与发病(二)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二)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1 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2 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3 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一方虚损导致另一方的不足。一方虚损导致另一方的不足。4 4、阴阳格拒、阴阳格拒 一方极盛将另一方格拒于外。阴盛格阳,一方极盛将另一方格拒于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阳盛格阴则真热假寒。真寒假热,阳盛格阴则真热假寒。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 5 5、阴阳亡失、阴阳亡失 亡阳亡阳 阳气丧失阳气丧失亡阴亡阴 阴气丧失,见于疾病的终结阴气丧失,见于疾病的终结(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1 1、恢复平衡、恢复平衡2 2、

28、阴阳亡失、阴阳亡失三、升降失常三、升降失常 升降失常: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失去平衡协调。升降失常: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失去平衡协调。(一一)气滞气滞 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如肝气郁滞、脾胃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如肝气郁滞、脾胃气滞。气滞。(二二)气逆气逆 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如肺气上逆出现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出现恶心气逆上。如肺气上逆出现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三三)气陷气陷 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胃下垂、脱肛。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胃下垂、

29、脱肛。(四四)气闭气闭 气的运行阻滞如窒息。气的运行阻滞如窒息。(五五)气脱气脱 虚脱虚脱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 1、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2 2、饮食致病的原因。、饮食致病的原因。3 3、劳逸致病的原因。、劳逸致病的原因。思考题思考题1 1、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2 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3 3、饮食致病的原因有哪些?、饮食致病的原因有哪些?p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 Study Constantly,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四病因病机详解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