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xingfei169 文档编号:69748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 (y)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 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 (t 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 (g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 (y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 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 (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 (d )滥杀野生 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径 (jng)渭分明,春季的风

2、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 (zhu )上春 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 ,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 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 “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 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 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 “美爆了” “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

3、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 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 ,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 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 ,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 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

4、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 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 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 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在出生 20 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 所以能够这样,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

5、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 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 。比目鱼 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 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 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 。 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 分) (摘编自文汇报 ) (1)为图 1 或图 2 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 选择图( ) ,标题: (2)分别简要评价图 1、图 2 的

6、创意。 (4 分)图 1:_(2 分) 图 2:_(2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 材料一: 一般来说, 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 “读画” 。 用在这里的 “读” , 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 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 “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 下, “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

7、“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 “生活 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 ,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 捷的 “暴走” 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 阅读的重量 ) 材料二: 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 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 :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

8、的。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 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 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 字“相加” ,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 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 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

9、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 和意义顿悟。 (摘编自刘晓荷、董小玉读图时代的阅读嬗变与出版调适 ) 材料三: 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 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 受;另外,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同时也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 的契机。显然,文字性的静观体验被影像动态的感性直观所取代。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 更胜于文字。道理很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我们似 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

10、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 (摘编自周宪重建阅读文化 7下列对材料中“文字阅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阅读习惯于将视线聚焦于文字,按照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移动视线。 B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 ,从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获取信息。 C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可引人深思,文字阅读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和反思的可能。 D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需要遵循传统逻辑、安安静静地体验、细嚼慢咽、掩卷沉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 “输入”代替书写,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 “读”和

11、 “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B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写了一首著名短诗, “生活网” ,明确告诉我们 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已然网络化。 C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送进人间,不断颠覆和碾轧印刷媒介;印刷媒介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和神圣 性,正在逐步被网络媒介所消解。 D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而转向对图像阅读的狂欢, 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 9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图像阅读的不同特点。 (4 分) (1)材料二:_(2 分) (2)材料三:_(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20 分)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

12、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 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 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 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

13、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 “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 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 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 ”她念道, “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 伤快要养好啦。 ”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 ”她接着念下去, “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 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

14、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 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 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 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门上的铃还响吗? 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 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

15、 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 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 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 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 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

16、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 ,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 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 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 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 “进屋吧, 别在这站着。 ”女人轻轻说。

17、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 到台阶的时候, 波塔波夫停了下来, 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 几乎喘不上气来。 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 “没 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 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 “也许吧, ”波塔波夫答道, “不过,想不起来啦。 ”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

18、们是在哪里相逢的, ”波塔波夫写道, “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 1927 年在 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 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 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 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 点呢?或者

19、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 年(有删改) 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 分)_ 11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 (4 分)_ 1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 分)_ 13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6 分)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 上曾子固龙图 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 其诚,不隐其所已至, 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 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 道

20、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 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 为文,最喜读左氏、 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 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 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 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 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

21、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 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 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 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 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 忘难,刚毅而 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 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 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 ,休养生息,日趋 于 富盛

22、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 阳公始为古文,近揆 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 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 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 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 ,标点有改动) 【注】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23、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惟其言不浮 乎其心 浮:显现 B纂 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 纂:继承 C兵戈不试 试:使用 D近揆 两汉,远追三代 揆:揣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一出乎 其诚 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 B有不足以过之 者 此小大之 辩也 C刚毅而 信实 劳苦而 功高如此 D日趋于 富盛之域 赵尝五战于 秦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 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

24、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 雅,如同庙堂礼器。 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曲还是疏 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 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某 自 初 读 书 即 知 读 执 事 之 文 既 思 而 思 之 广 求 远 访 以 日 揽 其 变 呜 呼 如 公 者 真 极 天 下 之 文 者 欤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丘明之文美矣, 然其行事不

25、见于后, 不可得而考。(4 分) _ (2) 而后四方学者, 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4 分) 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 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_,与王勃送杜少 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 分) 20前人评送柴侍御 “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 妙处。 (6 分)_ _ (三)阅读下面的材

26、料,完成 2122 题。 (6 分)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 论语学而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 “可也,简。 ”仲弓曰: “居 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 无乃大 简乎?”子曰: “雍之言然。 ” ( 论语雍也 ) 【注】居:居心。行:做事。大:同“太” 。 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 (2 分) 2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 ,试作分析。 (4 分)_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 (6 分) (1)凤兮!兮!何德之衰

27、!_,_。 ( 论语 )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 (3)_,靡有朝矣。_,至于暴矣。 ( 诗经氓 ) (4)此去经年,_。_,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 (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 (张若虚春江花 月夜 )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

28、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 袭、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3 分)D 2 (3 分)A 3 (2 分)B 4 (3 分)C 5 (3 分) 示例: 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 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 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 结果 6 (6 分) (1) (2 分)示例:图 1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 图 2 新门神 (2) (4 分) 图 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 练,号召有力。 图 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 “辛

29、弃疾” ,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 巧妙贴切。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 (10 分) 7 (3 分)D 8 (3 分)C 9 (4 分) (1)材料二说明图像阅读的特点:整体性( “互动与交融”或“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 ,有一种创造 性的领悟。 (2)材料三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被动接受,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 的” ) 。 (二) (20 分) 10 (4 分) 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 “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 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 。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 语言具有诗化风格

30、。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 景交融,充满诗意。 11 (4 分) 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 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 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 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 12 (6 分) 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 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

31、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13 (6 分) 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 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 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 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 (20 分) 14 (3 分)A 15 (3 分)C 16 (3 分)B 17 (3 分)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18 (8 分) (1)

32、 (4 分)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 (2) (4 分)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二) (8 分) 19 (2 分)感伤 达观 20 (6 分) 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 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 ,意境开阔。 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 ) ; 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三) (6 分) 21 (2 分)民 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2 (4 分) “居敬而行简” , “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 扰百姓。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居敬而行简” ,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这样百姓就 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四) (6 分) 23 (6 分) (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5)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四、作文(60 分) 24 (60 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历年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真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xingfei1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