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

上传人(卖家):汀枫 文档编号:69816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说“木叶” 说“木叶” 说课稿 说“木叶” 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五第 3 单元,本单元所选都是文艺评论和随 笔,或探究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阅读 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究某些问题。 说“木叶” 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又由“木叶”发展 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 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 一、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

2、古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的特点 ,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方法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并积累古诗句。 过程与方法: 1 归纳总结“木” 、 “木叶”的内涵。 2 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总结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1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诗歌语言富有暗示的特点,来 解读诗歌语言的内涵和意境。 2走出课文,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 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三、本文的课时安排为 1 课时 。 四、教具准备:多

3、媒体 五、教学流程 : (一)导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 叶,十年征戍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众多名句,为何诗人们如此 青睐“木叶”呢?什么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怎样的气息呢?此导语在于用书中优 美的诗句入题,创造一种美的意境,再进行设疑,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第二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确定学习重点。 课前学生做过预习,这样便于学生先把握住文章的文题,再在细枝末节上去深入地求证、印 证中心,进而对课文有个准确的理解。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落是哪几段? (三)第三

4、个环节是自读(46)段,思考讨论。 1从课文看, “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2根据上面的认识,分组讨论,可从特征、意味适用场合等方面找出“树”与“木”的不 同。 3 “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我们不妨用课 文中的一个 3 个字的词语概括一下。 4通过文中的一些诗句来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 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2 (四)拓展延伸,分析品味。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 “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 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

5、,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 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 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 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

6、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 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试对梅的三种不同 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 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诗句,并再做品析。 2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 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2)小组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 ,刘禹锡石头城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白静夜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孟郊古怨 别

7、 ,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3 说“木叶” 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的特点 ,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方法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并积累古诗句。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木” 、 “木叶”的内涵。 2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总结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1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诗歌语言富有暗示的特点,来 解读诗歌语言的内涵和意境。 2走出课文,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 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8、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众多名句,为何诗人们如此青睐“木叶”呢? 什么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怎样的气息呢?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解读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 这篇文章,从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点拨: 树叶(板书)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落是哪几段? 点拨:第 46 段(板书) (三)自读(46)段

9、,分四组分别思考讨论。 1从课文看, “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点拨: (多媒体课件)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空阔 黄色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饱满 绿色 “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 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 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 然则“高树”则饱满, “高木”则空阔。 “午阴嘉树清圆”中, “午阴”与“树”相契合,十分一致,给人有密密层层浓阴的感觉。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

10、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2根据上面的认识,分组讨论,可从特征、意味适用场合等方面找出“树”与“木”的不 同。 (回答问题之前,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棵树” , “一株木” ,让我们先直观感受一下 4 “树”与“木”的不同。 ) 点拨: (多媒体课件) 特征:树 枝叶繁茂 枝叶绿色 树干褐色 木 枝叶疏朗 枝叶黄色 本质干燥 意味:树 饱满 飘零 木 疏朗 干燥 空阔 场合:树 满树叶子吹动 浓荫密密层层 没有悲愁 木 秋风叶落 常跟离愁别绪联系 有悲愁 3 “木” 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我们不妨用课文 中的一个 3 个字的词语概括一下。 (多媒体课件

11、) 点拨:其一,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 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这两个艺术特征, 我们不妨用课文中的一 个词概括一下,3 个字。 暗示性 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板书) (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 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 4 通过文中的一些诗句来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

12、木叶” “落叶” 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点拨: (多媒体课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疏朗 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繁润 绿色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静止 微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干燥 空阔 赏析: 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木”有疏朗之意, “叶”有飘零之意,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让人仿佛听 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

13、,它虽然是具有“木叶” 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一“木”代“叶” ,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清秋 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有力的烘托了悲秋之意。 (四)拓展延伸,分析品味。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 “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 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 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 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 同

14、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多媒体课件) 5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 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试对梅的三种不同 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讨论分析: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

15、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 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 爱慕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 敏 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 爱怜 其三: 达观坚定, 壮美豪放 (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 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 达观豪放,当如湘云 钦佩 (五)布置作业 1 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诗句,并再做品析。 2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 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16、 (2)小组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 ,刘禹锡石头城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白静夜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孟郊古怨 别 ,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附板书: 说“木叶” 林 庚 木 叶 树叶 (46)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6 说“木叶”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古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的特点 。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方法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并积累古诗句。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落是哪几段? 三、自读(46)段,思考讨论。 1

17、从课文看, “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2根据上面的认识,分组讨论,可从特征、意味适用场合等方面找出“树”与“木”的 不同。 特征:树 木 意味:树 木 场合:树 木 3 “木” 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我们不妨用课 文中的一个 3 个字的词语概括一下。 艺术特征:其一 其二 原因: 4通过文中的一些诗句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及 “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

18、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拓展延伸,分析品味。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对梅的三种不 同形象做点分析, 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讨论分析: 其一 其二 其三 练 案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诗句,并再做品析。 2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 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2)小组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 ,刘禹锡石头城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 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白静夜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郊古怨别 ,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说“木叶”》说课稿、教案、学案、练案.doc)为本站会员(汀枫)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