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 第 1 页 ( 共 16 页 ) 语文试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 2016 年初中毕业生 学 业 考试 语文 本试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 14 分) 请在方格 中 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对联。(第 1 8 题每句 1 分,第 9 题 2 分;书写1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 2.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 述 而)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 行路难 ) 4.无可奈何花落云, 。 (晏殊 浣溪沙 ) 5.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 6.在
2、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 , ”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 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8.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表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的 句子是: , 。 9.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幅对联。(每联不少于 5 字) 上联: _ 下联 : _ 二、阅读( 46 分) (一)古诗文 阅读 ( 15 分) (甲 ) 阅读 下文,回答问题。 ( 10 分) 桃花源
3、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_(人名 ) 。 ( 1 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 2 分) ( 1)屋舍 俨然 _ ( 2)便 扶 向路 _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 2 分) _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 2 分) _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
5、魅力 ?( 3 分) _ 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 第 3 页 ( 共 16 页 ) 语文试卷 第 4 页 ( 共 16 页 ) (乙 ) 阅读 下 面 古诗,回答问题。 ( 5 分) 夜 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 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 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 沈佺( qun) 期:唐代诗人。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_。 ( 1 分)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2 分) _ 17.这首诗表现了
6、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 2 分) _ (二)现代文 阅读 ( 26 分) 阅读 下 文 ,回答问题。 ( 26 分) 沙 枣 梁 衡 沙枣是农田与沙漠交错地带特有的树种,研究黄河沙地和周边的生态不能不研究沙枣。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 1968 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
7、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 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 隐隐约约 飘来一种花香。 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 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 4 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 6 月 9
8、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 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欣喜: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 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
9、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 20 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 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
10、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 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语文试卷 第 5 页 ( 共 16 页 ) 语文试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
11、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 60 岁的老人, 20 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 人。 第二年的端午节,我到离沙地稍远一点的一个村子里采访。这个地方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沙枣,就像成都平原上一丛竹林一户人家。过去我以为沙枣总是临沙傍碱而居,其叶总是小而灰,色调总是暗而旧。但在这里,沙枣依水而长,一片葱绿,最大的一片叶子居然有一指之长,是我过去看到的三倍之大。 清风摇曳,碧光闪烁,居然也不亚于婀娜的杨柳,加上它特有的香味,使人 心旷神怡 。 沙枣,原来也是很秀气的。它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上能下,能文能武,能防沙,能抗暴,也能依水梳妆,绕檐护荫,接天蔽日,迎风送香。多美的沙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