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
2、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但德国剧作家布菜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
3、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显然,布菜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对于老人与海的搏斗展开了很有力度的描写,但这并不是这个作品走向伟大的理由。它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一个: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
4、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如果有一个读者凭着这一些信息说老人是胜利者,那么,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拿出充分的理由说老人是失败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条、五条、六条,乃至无穷,条条都有驳难者。于是,人们不能不想起,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是如此:永久的两难,永久的转换,永久的无解。其实,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对这种两难早就有过深入论述,他把两难结构的哲学原理,归结为“两个片面都具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也可称之为“二律背反”。由于背反”的是律,而不是故意设计的戏剧情节,因此这种“背反”是两强共构。如果对峙的两方面有了强弱,那就很快构不成对峙,对峙成了虚假。黑格尔认
5、为,古希腊悲剧中的几个最高典范,都是两难结构。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存在两难的结构。那这两难结构能在中国作品中获得印证吗?当然也能。从离骚到红楼梦,最伟大作品的背后,也都埋藏着“二律背反”的两难。两难结构有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失足其间,结果只能保持杰出,却与伟大无缘。这个巨大的陷阱,可称之为“两难的调解方案”。这种调解方案,是出于世俗心理而在万丈深渊上勉强勾画的安慰之桥。勾画这种安慰之桥的,首先是评论家。他们首先要安慰的不是民众,而是自己,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万丈深渊。例如评论伽利略传,评论家最常规的说法是,布莱希特塑造了一个“既伟大又渺小的科学家,伽利略是“科学上的
6、巨人、人格上的矮子”等,硬是让一个人的“自身矛盾”来解释世间人生的共同难题。不少评论家还会寻找政治原因、历史原因对作品的两难进行解释。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怕“洞察一切”“看透一切”的宣教。三国演义开宗明义,一上来就把书中的故事全都高屋建瓴地看透了,从这一点上说,三国演义是优秀作品但不是伟大作品。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通一切人,也不封闭于各种“伪解决状态”,而是让巨大的两难直通今天和未来。一般说来,不封闭程度越高,也就越伟大。(摘编自余秋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文学作
7、品,还是戏剧、音乐、美术等,在伟大作品的身上,都普遍存在着“两难结构。B.用艺术方式来表现科学家伽利略的这两种常规选择,任何一种,都有主题思想,也都有简明的结论。C.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存在“两难结构”,黑格尔对此早就有过论述。D.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不封闭性,它们直通人心,穿越时代,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真正的杰作,还是那些伟大的作品,都不一定有正确的主题和合适的艺术形式。B.文章第段中的“拐杖”与第段中的“调解方案”,虽表述不同,但其效用是相似的。C.有些评论家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作品中的两难,因此他
8、们提出“调解方案”,来安慰自己。D.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位,不作看透一切的宣教,否则很难创作出伟大的作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关于诗经静女的主题,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南宋朱熹认为是“淫奔期会”,而今人多认为是在描写男女爱情。B.关于曹禺先生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虚伪、冷酯、自私的小人,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莫衷一是。C.电影祝福对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作了这样一处改编:当祥林嫂捐了门槛但仍然被禁止参与祝福时,她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D.白居易长恨歌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既有同情也有批
9、判,陈鸿也根据这一事件创作出长恨歌传,“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4.文章第段中说:“从离骚到红楼梦,最伟大作品的背后,也都埋藏着二律背反的两难。”请从离骚红楼梦中选择一部作品,任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中的“两难”。(4分)5.作者是如何证明伟大作品中都存在两难结构的?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宾至喻永军宾至是一座小城,北边是一条叫蟒岭的山脉。跟许多秦岭山区的小城一样,宾至是盆地地形,四周崇山峻岭。这里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经常有红军队伍经过。据统计,跟随部队参加红军的宾至人有四百多个。著名的“中原突围”后,中原军区的核心领导
10、人由豫入陕,隐蔽在宾至,后来安全回到延安。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这里是有红色基因的地方。那时候,宾至城由国民党统治,但仍有中共的秘密基层政权存在,而且还有训练有素的武装游击队。周子兴受伤被俘的时候39岁,他是山南游击支队的一个副队长。周子兴是个孤儿,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战士,令国民党宾至县政府的军警闻风丧胆。他和他的部下有极强的行动能力,有坚定不移的决战力。传言说他有一身武功,徒手搏击比使用枪械更厉害。历史需要真实的面貌。为此,我查过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宾至属商洛市。两者说法一致:他小时候既没有机会读书,也未曾拜师学艺,但有一副超乎常人的健壮体魄。宾至县志记载,他第一次从地方联保处夺枪的时候,一人干
11、倒了两个持枪的保丁。周子兴被子弹射中了小腿。地点在蟒岭一个叫广东坪的山顶,那里偏僻荒凉。他藏身的那户人家养蚕,当时草房子里有成百上千条的蚕正在结茧,窗台上、地上、悬挂着的芦席上全是茧壳,一片雪白。房子四周是水桶粗的柘树,树皮开裂出的纹路像青涩的云朵,树叶子湿漉漉的。大概是农历八月末,周子兴被几个人用担架抬着下山。山顶是一片松树林,透过松枝错杂的间隙,能看到湛蓝发亮的天空。为了防止周子兴逃跑,他的整个身子被捆在担架上。山路两边是密密的霸王箭草,坚韧无比,中间抽出棉絮一样的芯子。担架一直在这样的草丛间颠簸穿行,没有人说话,周子兴的脸上毫无表情。走过一段山路之后,他将身子尽量抬起来,脖颈挺直,沉默庄
12、严。他头发有些长,汗水把头发湿成一绺一绺的,他没刮胡子,面容虽有点儿疲惫,但那双天生的豹眼依旧眼神犀利。关于周子兴的样貌,人们都是听周全说的。周全当时是国民党长坪警备司令部的士兵,驻防宾至城。为了配合“剿共”,警备司令部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周全就在这个排的二班。他觉得自己一生最倒霉的事情是参加了对周子兴的围攻,而且最后自己成了周子兴的死刑执行人。周全那时22岁,是周子兴的邻村人,两人认识。关于周全行刑还有两个细节需要补充。当时,四个备选的行刑军人畏惧这位威名赫赫的人中豪杰,决定用捏草棍的方式选出行刑者。周全担心得咬烂了嘴唇,尝到了咸咸的血腥味儿。但周全还是捏到了最短的那根草棍。为了给自己壮胆,
13、周全喝了半瓶白酒。但当他走进那间房子时,他已经忘记了嘴里的酒味儿。行刑过程很糟糕,周全紧张得浑身颤抖,第一枪没有打准,子弹射在了周子兴的胳膊上,打断了一根动脉血管。周全走出房间歇了几秒钟,回身进去又开了两枪,一枪打中了周子兴的肩膀,另一枪从左肋穿过。周子兴是被一名上士用短枪近距离补枪射杀而死的。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周全东躲西藏。他先是在警备司令部开了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上士为了灭口,曾经追杀过他,为此他逃到太原。后来,他自毁容貌,在宾至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隐藏,一直到自首,最终被处决。岁月给周全留下了一副狰狞的面孔。2017年我陪同友人老李走访丹江,在宾至停留了一天,专门去了周子兴的墓地。墓地在
14、烈士陵园的最中间。墓碑后,迎春花枝条上正鼓着一粒粒金色的花骨朵。我俩下山的时候,县城塔楼顶端的报时钟敲响,沉郁昂扬,荡漾进心间,在头颅中共鸣,让人莫名地感动。我俩的眼里含满了泪水。宾至县城就在山下,老李说:“宾至是个美丽的地方!”(选自2022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写宾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宾至的红色基因,为后面的英雄故事铺设了背景。B.“我”查阅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中的相关记载,传言与记载虽然反差较大,但也有一定的根据。C.敌人在审讯中一无所获,县长拿出十根金条给警备司令,二人密谋申请省府早日对周子兴执行枪决。D.周全
15、是个良心未泯却又十分怯懦的人,行刑前后,他都在胆怯中寻求逃避,但最终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的“霸王箭草”,与荷花淀中如“铜墙铁壁”的荷叶一样,有隐喻色彩。B.句子所关联的本段内容,补叙相关细节,主要为了突出敌人外强中干的真面目。C.句子单独成段,既交代了英雄的命运结局,也蕴含着作者哀痛与悲愤交织的情感。D.句子中的“狰狞的面孔”,不仅指周全毁坏的容貌,也指他给人留下的印象。8.在读书小组的交流会上,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4分)9.读书小组决定以“故事的力量”为题为
16、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
17、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意,有辅王室之固。(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材料二: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
18、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柳宗元桐叶封弟辩,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谏者勿振A以威B毋格C其言D博E采F其辞G乃择H可观。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居,意思是退朝而居,闲居;有时也指闲居之所。文中
19、指周成王在退朝之后和唐叔虞在一起玩耍。B.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与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固”用法不同。C.妇寺,指皇宫中的妇人和宦官,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乃妇寺干政之所致”中的“妇寺”含义相同。D.或,泛指人和物,与苏洵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或”含义基本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成王分封伯禽做鲁国国君的时候,告诫伯禽一定要虚心纳谏,文治和武功并用;伯禽不同意他的观点,拜了两拜后拒绝了。B.柳宗元批评了“天子无戏言”这一谬论,认为臣子应该判断君王的话是否得当,不能不顾君王言论的正误,一味地严格遵从。
20、C.两则材料都叙述了桐叶封弟的经过,但是材料二比材料一叙述得更为简洁,包含的主观态度也更明显,这是由其写作目的决定的。D.与材料一中对周公旦劝谏成王的行为持赞同态度不同,材料二主张臣子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君王,使君王符合“中庸”之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4分)(2)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4分)14.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赞扬周公“可谓善说矣”,柳宗元却不这样认为,他用辩证的方法进行了论证,请找出辩证的两个方面。(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1、5、16题。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注】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羽翰:翅膀。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
22、的重任。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16.“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 ”两句,写夜晚山林中的人物活动,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 , ”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诗人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3)小刚
23、想为一幅绘有古代兵器戈的图画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生活素养还来自作家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也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真切感受。应当说,经历和见闻都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广度仅仅是一个侧面,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鲁迅曾经鼓励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要求向生活的深度挖掘。作家叶蔚林认为,创作中的熟悉
24、生活,其实就是“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就是说,创造不能停留于生活的表面。茅盾在论创造时,特别强调广度、深度和密度的三位一体化。他说:广博与深入,并不对立,而是_A的。很难想象,一个埋头在生活的一角,而对一角以外的生活全无所知的作者,怎能够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普遍性。我们所要表现的,必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能使广大读者感到身入其境,产生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所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不可能不是具体环境中的故事和人物。而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在于作者既有广博的生活知识,又有_B 18.请在文中A处补写合适的成语,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25、严密,补写语句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
26、,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
27、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21.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改为“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请结合语境谈谈改前和改后哪种表达更好。(4分)22.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3分)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
28、他别离一刻的招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圣人无为故无败。老子有的人认为要想“无败”,应该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有的人则认为要想无败”,应该积极有为。你赞同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 2.A 3.D 4.答案:离骚示例一:诗人对君主的态度存在“两难”。一方面“恐美人之迟暮”,诗人渴望“乘骐骥以驰骋兮”,表现出忠君、报君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怨灵修之浩荡兮”,体现出“怨君”的态度。示例二:诗人的“进”与“退”体现了“两难”。一方
29、面,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渴望“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让他“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而即便选择了“退”,他改变楚国现实的理想也一直都在。红楼梦示例一:贾宝玉“正邪两赋”的形象特点就体现了“两难”。贾宝玉在一些人看来,是情痴情种,他聪明灵秀、文采风流;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是不肖子孙,他乖僻邪谬、不学无术。示例二:王熙凤的人物特点也体现了两难:一方面,她精明能干,八面玲珑,将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另一方面,她专权敛财,严苛待下,心狠手辣,“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些特点让读者很难对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形成统一的结论。(指出“两难”
30、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满分4分;没有指出“两难”或对“两难”理解有误,只是从作品中找到两个相反的方面进行分析,最多得2分)5.答案:运用举例论证,获得直接证据。援引黑格尔的研究成果,从哲学层面找到根本依据。通过分析“两难的调解方案”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与伟大无缘,从反面(间接)加以论证。(每点2分,满分6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6.C7.B8.答案:小说中“我”到宾至走访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现实”故事,这个故事与周子兴的英雄事迹交织在一起;小说在叙述周子兴的历史中,多次穿插了对今天宾至的描写。9.答案:(1)故事:小说主要写了游击支队副队长周子兴受伤被俘后,经
31、受了敌人的审讯,最终被残忍杀害的故事;简单交代了“我”与友人一起去了周子兴的墓地的故事。(2)力量:周子兴的故事表现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充满着感人肺腑的力量;祭拜周子兴墓的故事表现了烈士在今天受到应有的尊敬和礼赞,革命精神传承不息,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故事各1分,力量各2分,满分6分。关键词“故事”,考生只需要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即可;关键词“力量”,考生可以自选角度,只要能说出是什么样的力量并能从文本中找到力量的来源、依据,即可酌情赋分)10. BDG11.D12.A13.答案:(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
32、2)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何况名分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14.答案:(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明(不要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2)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不能促成这个玩笑,不能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15.C “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错,应该是赞扬王侍郎愿意青睐晚辈,借自己的翅膀以帮助举子青云直上。16.答案:陶诗中的“桃李”是实写,指屋前种植的桃树和李树,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刘诗中的“桃李”运用虚写,比喻科举中第的举子,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
33、(每点3分)17.(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3)示例一: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诗经无衣)示例二: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例三:挥戈出武帐 荷笔入文昌(骆宾王畴昔篇)18.答案(示例):A.相辅相成 B.深入的生活经验19.答案:可修改为: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 可修改为:感受真切。 可修改为: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20.答案:“不能! 不能!”“不能受! 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不能! 不能!”反映了瑞宣对家庭责任的思索和承担,比“不能!”更能突出瑞宣的责任感;“不能受! 不能受!”表意上比
34、“不能受!”程度更重,表现出瑞宣对做亡国奴的不甘和对北平陷落的痛恨,更突出瑞宣的爱国之情以及照顾大家庭与辞家抗日不能兼取的矛盾心理。(3分)21.答案:示例一:改前的表达更好。(1分)“不愁吃穿”和“无灾无难”运用含否定意义的词语,着眼生活的最低限度,(1分)更切合瑞宣这个家庭勉强度日的情况。(1分)“有吃有穿”和“快活”则表明生活相对优裕,不符合瑞宣家庭的实际。(1分)示例二:改后的表达更好。(1分)“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着眼于将来,(1分)只要天下太平,生活水平就可能会提高。(1分)相比改前的表达,更能和日本入侵打断日常生活形成强烈反差。(1分)(表达合理,即可酌情给分)22.D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