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迁移20242024年年高高考考地理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复习1.概念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类 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 念 举 例共同点不同点 居住地是否变更 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又在短期内返回的人口移动现象“闯关东”、“美国移民”探亲访友、出差、旅游变更,跨越一定行政区界限 长期或永久性不变更,不改变居住地 人口在空间上发生移动 临时或短期,具有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或往返流动的特点 2.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l 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
2、定居难民等。l 洲际迁移、跨国迁移l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l 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平均人数 迁入率(%)=年内迁入人口数/总人口数 迁出率(%)=年内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 机械增长率0 时为人口净迁入,即区域人口增长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出,即区域人口减少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区域人口增长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小
3、于0时,人口减少,但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最多(人口数量达到极大值)或最少(人口数量达到极小值)。对迁入地的影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加当地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对迁入地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当地劳动力减少影 响对迁出地的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迁移(2)人口
4、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3)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进程。人口迁移的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迁移(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增加对不同职业的需求。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
5、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推 拉拉 力 因 素拉 力 因 素自然灾害风险多公共设施差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等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多样的文化等推 力 因 素推 力 因 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问题。二战后,美国人口大量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迁移的原因?新资源的开发、新兴工业的兴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年青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被称为”阳光地带“(老年人)开发较晚环境优美 传统工业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增多气候寒冷,被称为”冷冻地带“环境污染严重Push pull facto
6、r思考“五一”劳动节至“十一”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怎样变化?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0年刊登的一项研究,对人类生产力最有益的最佳气温是年均温1115,A图目前的情况,B图是研究人员对于2070的预测,读图,你认为未来50年里,人口迁移的可能趋向。提示:可选择一至两个区域对比观察,可选择一至两个区域对比观察,比如比如中国东北季风区、美国中部中国东北季风区、美国中部平原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平原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向高纬度迁移 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
7、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自然环境差异及自然环自然环境差异及自然环境变化导致人口迁移境变化导致人口迁移土土地地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但在不同情况下,任一因素都会成为主导因素。政政 治治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经经 济济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等家庭、婚姻、教育等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分析思路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
8、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
9、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1.国际人口迁移阶段一 新大陆发现前:大陆内部迁移阶段三 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二 1519世纪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迁入迁入迁入迁出迁出迁出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特点:集团性、大规模 方向:旧大陆 新大陆 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二战后外籍工人增多国际难民增多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方向形式外
10、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欧洲拉丁美洲西亚和北非特别说明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西亚、北非难民迁往欧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人口净迁出区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历 史 上2 0 世 纪 5 0 8 0 年 代改 革 开 放 后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阶段特点方向原因历史上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频繁、规模大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家政策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
11、力多、城乡差距大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2.国内人口迁移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12题。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工资水平空间距离土地价格环境质量A.B.C.D.近几年,我国许多省市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许多政策,比如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 343.88万人。右图为“20152019年深
12、圳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与20152019年深圳人口增长原因无关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发达的经济条件C.宽松的户籍管理 D.优惠的人才政策2.图中20172019年,深圳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空气质量恶化 B.产业结构升级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2023湖北宜昌模拟)右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3.图中表示的地区是A.青藏地区 B.川渝地区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A.种田大户增多 B.种植结构复杂化 C.机械化率下降 D.田间管理精细化5.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
13、102016年该地区A.人口的集聚作用有所下降B.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人口统计图与人口问题1.曲(折)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值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值减少,水平降低。如上图,从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水平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如图中,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部分时段为正值;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如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
14、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出生率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分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1825年,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1825年之后为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下图)。(2)析变化(特殊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中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
15、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中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中C处)。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服装、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1)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2)读取坐标的步骤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点),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A、B、C箭头)作3条平行于坐标轴的线(图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
16、坐标轴线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70,表示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数值是5,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即014岁人口占25%)。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是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100)。4.区域人口增长分析(1)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2)区域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3)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机械增长率。5.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
17、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且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且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人工智能(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
18、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右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国家比国家014岁人口比重A.约高6%B.约低6%C.约高1%D.约低1%2.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B.C.D.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眼下的中国,“银发浪潮”扑面而来。武汉市2017年户籍总
19、人口数为853.65万,60岁以上人口数达178.85万。目前当地老年人口主要选择三种养老方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为9073)。右图为“三种养老方式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正确表示武汉市养老方式结构的点是A.B.C.D.5.未来几年,武汉市可能提出的人口政策是A.按照大步调整、分类推进等原则,延迟法定退休年龄B.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C.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以社区养老为主体的养老体系D.推进用人单位、私营企业提供幼儿托育、养老照护服务(2023福建三明市模拟)人口统计学常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等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数量红利、以教育和健康相
20、关指标来代表人口质量红利,并将其带来的贡献率分别等同于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和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下图示意两个红利在2005年至2019年间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67题。6.未来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A.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将逐渐升高B.抚养比将逐渐降低C.人口质量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加D.人口健康状况将逐渐恶化(2023福建三明市模拟)人口统计学常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等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数量红利、以教育和健康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质量红利,并将其带来的贡献率分别等同于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和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下图示意两个红利在2005年至2019年间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67题。7.我国未来应A.大力发展电子装
21、配产业B.加大对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投入C.鼓励企事业职工提前退休D.削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指数越大,表明迁出地的人口向迁入地的迁移强度越大,反之越小。下图示意20052015年黑龙江主要迁入省份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1.20052015年,图示黑龙江主要迁入省份中A.北京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呈上升趋势B.河北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大C.山东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在逐年下降D.辽宁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下降幅度最小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指数越大,表明迁
22、出地的人口向迁入地的迁移强度越大,反之越小。下图示意20052015年黑龙江主要迁入省份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2.近年来,海南省成为黑龙江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增长最快的省区,其主要优势是A.农业发展水平高 B.旅游资源丰富C.临海的区域位置 D.冬季气候适宜(2023安徽合肥模拟)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35题。3.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变化特点是A.老龄化程度大幅提升B.青少年人
23、口占比快速提升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D.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大l(2023安徽合肥模拟)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35题。4.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3949岁人口占比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A.受家庭因素影响人口外流增多B.外出务工人员回流C.1967197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D.长三角其他省(市)人口迁入(2023安徽合肥模拟)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
24、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35题。5.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2939岁人口占比变化对其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阻滞土地流转 B.抛荒、弃耕率降低C.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D.经济作物比例提升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增长69.73%,涌现了大量留守、空巢家庭。完成67题。6.人户分离现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发
25、展不平衡 B.房价地区差异显著C.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D.思想观念发生转变7.针对留守、空巢家庭大量涌现的现象,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推行三孩生育政策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稳定房价促进民生 D.取消户籍落户限制(2023山东德州期末)陶朗阿位于新西兰北部,是新西兰第五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下图)。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据此完成89题。8.移居陶朗阿的人口多来自北岛的主要原因是A.北岛提供的就业机会多B.北岛城市多,人口基数大C.南岛纬度较高,气候冷湿D.南岛距离较远,交通不便(2023山东德州期
26、末)陶朗阿位于新西兰北部,是新西兰第五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下图)。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据此完成89题。9.人口移居使陶朗阿A.城镇化水平提高B.就业压力增大C.老龄化水平降低D.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右图为本次问卷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工作的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
27、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6分)答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任答三点即可)(2)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4分)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数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数较回流前增加较多。(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