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16958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49.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语文 文言文综合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文言文综合复习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范文正公集(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2、,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阳阳楼楼记记岳岳(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属”同“嘱”,嘱咐,托付)一词多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

3、,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极南极潇湘此乐何极连词,那么就是最远到达(某处)穷尽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有时或许和乐和煦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空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通向顺利天空消散(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去国怀乡: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完备,详尽今义:具备,具有(5)增其旧制:(6)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所写的文章(

4、7)横无际涯:(8)气象万千: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古义:景象今义:天气变化(10)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9)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阳阳楼楼记记岳岳常考译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常考译句(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4)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阳阳楼楼记记岳岳内容理解 (1)“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议

5、论这种人物呢?示例:是为了假托古人,自抒怀抱,表明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示例: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含义深远又易于诵读。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谪守(zh)舟楫(y)衔接(xin)B怒号(ho)霪雨(yn)岸芷汀兰(tn)C樯倾(qing)潜行(qin)薄暮冥冥(b)D诗赋(f)皓月(ho)心旷神怡(y)Djtngqin岳阳楼记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波澜不惊 静影沉壁B忧谗畏讥 浩浩汤汤 虎啸猿啼C迁客骚人 锦鳞游泳 一碧万倾D增其旧制皓月千里 宠辱携忘B璧顷偕3下列句子停

6、顿正确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先天下/之忧/而忧D前人之述/备矣D/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C动词,观看/名词,景观顺通,和顺/通向因为/来结构助词,的5下列对有关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笔。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

7、动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D“若夫”说明“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6文学常识填空。(1)范仲淹,字_,苏州吴县人,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_”,世称“”,著有 。(2)“记”是古代的一种_,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_为主,兼有_、_成分。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_。希文北宋文正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文体记叙议论抒情桃花源

8、记小石潭记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退”指的是_。(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列举两个即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sh)号文忠,以“庐陵欧阳修”自居。世称欧阳文忠公,

9、“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选自欧阳修全集。翁亭记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名之者谁?(2)饮少辄醉(3)醉翁之意不在酒(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野芳发而幽香名词作动词,命名。就。这里指情趣。得:领会。寓:寄托。消散,散开。开放。翁亭记醉常考译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翁亭记醉内容理解 (1)课文是怎样将“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示例: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

10、“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主要写了三方面的“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示例:读出了太守的“醉”是表象,而“乐”才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翁亭记醉 (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

11、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表达了作者虽仕途失意,但能寄情山水,有政绩,能与民同乐。醉翁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D命名/为,是秀丽地/茂盛的开放,盛开/出发离开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而山不加增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代词,他们/反问语气,难道结构助词,

12、的的样子/这样醉翁亭记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醉翁亭。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谪滁州后的无奈与悲愤。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B全文以“乐”贯穿,第三段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3、。4填空。(1)醉翁亭记的作者_,字_,号_,晚年又号_,_(朝代)文学家,和_、苏洵、苏辙、韩愈、_、_、曾巩并称为“_”。(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作者用“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六一居士宋代苏轼柳宗元王安石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永叔醉翁唐宋八大家5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2)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如何断句心亭看湖雪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

14、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一、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_,字_,号_,明亡后不仕。二、解释加红字。(1)是日更定(2)拥毳衣炉火(3)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晚上八时左右)(裹着)(全)(只有)(客居)(等到)(还)(船夫)(5)客此(6)及下船(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舟子 三、翻译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四、阅读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

15、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运用听觉,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1)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2)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强”表现作者偶遇知己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幸逢知己之乐。作业:课外文言文阅读两篇:资治通鉴容南随笔汉二帝治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

16、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wi o)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C辞别 /推辞去,到 /的更加投奔,跟从 /由,自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写他志向

17、坚定;“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写他赈施钱财。这些都是隗嚣敬重马援的原因。容南随笔容南随笔汉二帝治盗汉二帝治盗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都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

18、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注】虎符,亦称兵符,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品:规定的标准。坐课累府:违反规定连累郡府。浸:渐渐。纠擿(t):检举揭发。逗留:停留拖延。捐:放弃。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虽有盗,弗敢发(即使)B.上下相为匿(隐满)C.听以禽讨为效(效果)D.以畏懦捐城委守者(委屈)D“委”的意思是“丢弃”,与“捐”意思相近.2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B.上使使者衣

19、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C.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D.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A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于是建立“沈命法”。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2)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因此盗贼渐渐增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只有包庇隐藏的人才判罪。4汉武帝和光武帝治盗的策略和效果各有何不同?请

20、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汉武帝治盗策略是“沈命法”,用严厉的刑罚督促官员治理盗贼问题,最后效果很差,各级官员都隐瞒盗贼的情况;光武帝的治盗策略让盗贼相互检举揭发,并且规定只有包庇藏匿盗贼的官员才有罪,而且可以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考核政绩,这样大家都有抓捕盗贼的积极性,效果很好。文言文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一【甲】【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

21、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注释】殍殣pio jn: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粮仓。晏然:安宁

22、的样子。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时范文正领浙西(2)为术甚备(3)及公私兴造(4)发司农之粟代词,这很、非常、十分私人的,民间的发放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新新作敖仓吏舍,日日役千夫。(2)两浙惟杭州晏然然,民不流徙,皆皆公之惠也也。(他)又翻新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判断句省略句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3依据选文,回答问题。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

23、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发司农之粟;C:募民兴利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如何断句(这种措施)既赈济了饥荒,(又)凭借这种救灾政策来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24、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对比阅读二对比阅读二(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C伛偻提携 伛偻:指老人D泉香而酒洌 洌:冷D洌,清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

26、的一项是()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B第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不在表现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在展现与民同乐。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工之侨得良桐焉,斫zhu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

27、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kun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注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C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D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2)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_ 的现象。(答案8个字以内)D重外表轻内在品质。对比阅读三对比阅读三【甲】【甲】崇

28、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乙】自为墓志铭(节选)张岱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婵,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

29、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湖中人鸟声俱绝(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全,都名词作动词,客居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回想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所 存 者 破 床 碎 几 折 鼎 病 琴 与 残 书 数 帙。/4甲文描写景物有如摄

30、影机运用镜头,随着视线的移动而捕捉精彩的画面。本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即是以由上而下天云山水)的运镜方式写景。下列各句,运用了与其他三句不同手法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记)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随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D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AA.定点写景。B.C.D.均是随着视线的移动而捕捉精彩的画面写景。方法延伸xn“新新鬼烦冤旧鬼哭”新的;与“旧”相对。“温故而知新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赵太后新新用事

31、,秦急攻之”刚;才。“又新新作敖仓吏舍”形容词作动词,翻新。文言字词r“夸父与日日逐走。”太阳。“此臣日日夜切齿拊心也。”白昼;白天。“尝一日日千里,不忍杀之。”一昼夜;一天。【又】“吾日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rn“谓为信然然”这样;那样。“王曰:然然,诚有百姓者。”是的;对的。【又】“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然之。”认为对的。“黄发垂髫并怡然然自乐。”“望之蔚然然而深秀者”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然然足下卜之鬼乎”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1.表并列关系。“舍鱼而而取熊掌者。”鱼我所欲也2.表承接关系。“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而终

32、守之。”唐雎不辱使命3.表转折关系。“出淤泥而而不染,濯清涟而而不妖。”爱莲说4.表修饰关系。“河曲智叟;登轼而而望之。”愚公移山表递进关系。“学而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对客观事物表示肯,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总结:翻译出来有是字的就是判断句.)1.借用“者”、“也”等虚词表示的判断句,如:(1)陈胜者者,阳城人也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2.借助“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为楚将陈涉世家

33、(4)此则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岳阳楼记(5)此悉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出师表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村中人)(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村中人)问所从来,(渔人)(渔人)具答之。(柳宗元桃花源记)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鼓)而衰,三(鼓)(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34、(邹忌讽齐王纳谏)行一不义(事)(事),杀一无罪(人)(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4、宾语的省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之)分人。(曹刿论战)屠惧,投(之)(之)以骨。(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亦可至远),功在不舍。劝学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

35、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 公之侨献琴(3)贤哉,回也!论语(4)谁欤,哭者?礼记2.宾语前置(1)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 陋室铭(2)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3)“以”字的宾语常常放在介词之前: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4)“唯.是.”结构: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唯利是图 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4.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

36、,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标志一:对话标志:“曰”“云”“言”“问”“谓”“道”察对话,明句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例如:断句技巧:寻找标志,辅助断句标志二:名词:如景物、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找名词或代词,定主宾(1)人称代词:吾、余、予、朕、寡人、臣等。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汝、尔、君、公、陛下等。第二人称代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代词:之、其、彼等。第三人称代词:此、是、斯、兹、夫

37、等。(2)指示代词: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代指“这种人”标志三:发语词或叹词:夫、惟、盖、若夫、嗟夫、呜呼等。找虚词,明句读顷之、未几、是时、俄而、有顷等。时间词:者、也、矣、哉、乎、焉等。语气词:关联词:虽然、于是、至若、是故、然而、然则等。常用文言虚词:而、也、焉、以、矣、然、之、则、乎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岳阳楼记标志四:判断句:者也、也,“乃,即,则,皆,必”表肯定判断,“非”表否定判断。辨句式,明句读为所、受于、见于、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被动句:反问句: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望之蔚然而生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对话标志:主宾标志:句式标志:虚词标志:断句方法总结曰、云、言、谓、道 名词、代词而、也、焉、以、矣等等判断句、疑问句等等PARTPART0303大显身手1、对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关键字:“母”“庐舍”;“虽”“亦”。【解析】BPARTPART练一练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关键词“远景、真山”,均为名词。【解析】C主宾PARTPART练一练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关键词“母、子”,均为主语。【解析】A主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言第三单元文言文综合复习 +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96张.ppt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