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第 4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教材安排两道例题,先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教学分段整理数据。重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他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组合统计表、
2、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全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能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参与统计的过程,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体会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内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例题练习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411、111、5平均数211、611、9身体运动和变化111、11期中复习、考试与评讲511、1211、19第 1 课时( 11
3、月 1 日) :32教学内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对调查记录的整理,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教学准备例题图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例1。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电视节目有类别,下面是张丽华同学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4、,调查结果记录如下。出示第1张表。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呢?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学生交流反馈。认识统计表的标题、制表日期,统计表中的项目、合计栏。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3、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认识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纵轴、横轴的含义。4、根据题中数据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反馈、讲评。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几人?是怎样确定直条高度的,为什么要在直条上
5、标出相应的人数?5、分析数据。观察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从中能知道什么?6、回顾、反思。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小结: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怎样表示调查得到的数据。各小组按要求开展调查活动。组织交流: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完成练习七第1题。读题。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
6、少?讨论题中的问题。四、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第 2 课时( 11月 2 日) :33教学内容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等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结合统计表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教学准备例题图、统计原始数据
7、、整理记录单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我们添置一套新校服,你们高兴吗?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之前完成的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二、教学新知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
8、0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 中号:140149厘米 大号:150159厘米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画“正”字法)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谁愿意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
9、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现在就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二)中。(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5、提问:这里的合计()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6、出示多张表格:现在每个班的表格都送到了服装厂,可是统计员又傻眼了,哪一张是我们班的呀?怎么办呢?7、还要写上名称,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呢?学生写上标题。最后不要忘了写上日期,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有标题、制表日期,还有统计的数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呢?(每个数据段有多少人,即
10、: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的套数)、合计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8、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添置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三、解决问题。完成“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
11、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还要强调一些细节,比如日期、总人数等等。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第 3 课时( 11 月 3 日) :34教学内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1)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统计图(表),课前调查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数量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揭题,并板书课题。板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完成练习。
12、1、练习七第3题。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我国四条主要河流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出示题中的统计图,提问: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横轴上1格表示多少千米?为什么横轴上刻度的最大值要定为7000?学生绘制表示其他三条河流长度的直条。说说用统计图表示题中的数据有什么好处。2、练习七第4题。了解题目要求。说说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数据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交流学生作业。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练习七第5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每个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说说本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并展示记录的数据。说说怎样对小组里同学单脚站立的持续时间进行整理,
13、可以分几段进行整理。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并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观察表中数据,分别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对不同小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三、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有关习题。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第 4 课时( 11 月 7 日) :35教学内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2)教学目标继续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统计图(表)、1元硬币
14、、滴管、一块干抹布等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完成练习。1.练习七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学期阅读了几本课外书,再讨论如果要了解班级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怎样做。明确:为了方便收集数据可以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出示题中的调查表,让学生说说调查表中有哪几个项目,可以怎样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展示和交流。2. 练习七第7题。了解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准备从哪些方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怎样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设计调查表。出示调查表,让学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结果,完成书上的统计表。组织交流,让学生展示调查得到的数据,着重说说是怎样用调查表收
15、集数据的,怎样整理和汇总数据的。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并对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作出评价,提出一些改变不良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的建议。三、“动手做”活动。通过示范向学生说明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估一估像这样往1元的硬币上滴水,最多可以滴多少滴。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组织交流,比较每次实验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如每次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最多能滴的滴数都差不多。)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实验结果,选择哪个数比较合适。四、学习“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是什么,分别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可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特
16、色的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第6题:能够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第 5 课时( 11 月8 日) :36教学内容平均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
17、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
18、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结果图的异同。 每小组四位同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
19、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2 “想想做做”第14题。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谁能介绍一下?学生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第 6 课时( 11 月 10 日) :37教学内容平均数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20、题。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完成书上练习。 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3. 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
21、量?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4. 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5. 练习八第9题。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 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 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
22、,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 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组织交流。三、课终总结。 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题: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通过比较体会这一方法的合理性。 走出困惑,与学生一道品尝学习的乐趣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 我们也许都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是自己的不努力,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对?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问题,读不明白
23、数学语言,理解不了数学问题,何谈解决数学问题,一切的不明白,我们不能只用两个字来形容无奈!更多的是应该敢于直面现实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走出困惑,与学生一道品尝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年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至于理解一些与学生实际较远的问题,学生感觉很是困难。在学习本单元时,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全班学生组织到操场,实地考察有关数据信息、并展开兴趣活动。首先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必要性”,然后在此经验上理解、解答统计数学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运用统计知识服务生活的欲望,这样,就使所学知识有血有肉,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