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1 - 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 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 有关地球 形状 的资料 , 地球仪 或伞 、小纸船 或火柴棍 、 纸、笔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 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 介绍古代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 1)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 2)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补充。 ( 3)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 4)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 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
3、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 5)课件播放“月食过程”,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 ( 6)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2 - ( 7)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 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 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
4、的认识和猜想。 ( 1)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 ( 3)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 4)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 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 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 1
5、)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 ( 2)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么要一直向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什么? (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 ( 4)谈话:不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 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 5)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三、认识地球有多大 1 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 学生回答,猜测地球多大。 3 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
6、远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无锡到南京有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中国地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有多长。再观察地球仪上的中国有多大?想象地球有多大。 4 教师补充: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 为了便于对地球进行量测,根据不同精度需要把地球形状作不同处理,在制作地球仪、 绘制小比例尺全球性地图时,常把地球当作正球体看待。精确测量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不是正圆,而是个椭圆,长轴与短轴最大相差 430 米,地球也不是以赤道面为对称的,北半球稍尖而凸出,较参考椭球面凸出 18.5 米,南半球稍肥而凹入,比参考椭球面凹入 25.8 米,南纬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3 - 45稍隆起,北纬
7、 45稍微凹陷。 6 关于地球的大小很早就有人进行过测算。早在公元前 200 多年,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根据几何学原理,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对地球圆周进行了直接的测算。在近代的大地测量中仍然采用相似的方法,只是用测量恒星代替了埃拉托 色尼测太阳的方法,测量精度更提高了。 7 地球表面有海洋也有陆地,海洋面积为 36100 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70.8;而陆地面积是 14900 万平方公里,只占地球总面积的 29.2。陆地多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面积的 39),海洋多集中在南半球(占南半球总面积的 81)。地球表面高低不平,陆地平均高度为 875 米,陆地最高点是珠穆朗玛
8、峰, 8 848.13 米,最低点是死海, -399 米,海洋平均深度为 -3729 米,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为 -11 033 米。地球表面的最大高差将近 20 公里。 四、拓展活动: 1 看教材第 16 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2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 8 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通过算数让同学们在时间和数字上来感觉地球的大小。 3 提问:为什么地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 4 地球,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般说,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大小的变化吧 ?可是,实际上并不是全对的,比如:我国长江口崇明岛不可思议的就是从水里“长”出来的 由江
9、水中所夹带的泥沙慢慢淤积而成的。上海,这个建筑着高楼大厦的大城市,在许多年前,也是个鱼类悠游的地方。虽然地球没有生 命,但它却没有停止过变化。 5 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变小呢 ? 6 有些人说,地球本来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刚开始也是一团炽热的熔体,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冷凝后,就收缩成有现在硬壳的地球了,因此地球应该是在缩小。有些科学家对阿尔卑斯山作了调查后,推断地球的半径比 2 亿多年前 (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 )缩短了 2 千米;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每年大约缩短了 1%毫米。 7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球一直以来就在膨胀,因为它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现在这些裂缝还在加宽,说明它还在
10、继续膨胀,但是膨胀的真正原因,他们还没 说得非常清楚。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在大量的减少,也有人认为这是地球内部本身放射性物质因散热而引起的。 五、解决提出的问题并质疑 1 提问:课前大家提的关于地球的问题,你又有什么新的问题想知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4 - 2 学生来提问。同学通过所查的资料来解答。同学补充。老师补充。 3 总结:让学生知道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宛若一粒飞尘,而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地球的巨大却让人无法想象。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许多现象和证据,从而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接近事实的种种观点。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 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而如今,人们已经能够在太空直接观察地球了。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半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 古印度 古中国 古希腊学者 张衡认为 麦哲伦 周长 面积 地球形状 苏联 美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