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传染病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均具有一定的infectivity,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程度不等的流行,历史上鼠疫(plague)、霍乱(cholera)、天花(smallpox)等烈性传染病给人类造人类造成很大灾难成很大灾难。公元公元6 6世纪世纪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欧洲死亡近一亿 公元公元1414世纪世纪第二次 欧洲病死2500万,约占该洲人口的1/4 亚、非两洲死亡2400万公元公元1818世纪世纪第三次 印度病死1200万鼠疫(鼠疫(plagueplague)天花天花F 早在3千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就可以看到天花造成的瘢痕。F 15世纪时,欧洲开始流
2、行天花。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1人因患过天花而成为麻脸。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皇玛丽二世、德皇约瑟一世、俄罗斯皇帝彼得二世等都因感染天花而死。F 1872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死亡2585人。F 在近代,1944年至1946年3年时间内,印度就发生639540例天花。日本在1946年的天花流行中,共发病15257例。l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在上个世纪发生7次世界大流行,其最严重的是19181919年的流行,估计全世界发病人数超过5 5亿亿,病死20002000万人万人。l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自2002年11月中旬截止2003年6月23日全球累积病人数已经达到8
3、459人,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非典和疑似患者。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此传染病的高发区,全球的90%病例在中国。一些旧的传染病被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逐渐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1980年5月33届WHO主席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1981年6月5日美国发现AIDS。从1972年起统计,已有40余种新的病原体出现,今后新的传染病会逐渐增多。WHO报告,全球因各种疾病死亡的人数中,有近1/3是因传染病致死,传染病再次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染病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和发展。n 2003年SARS暴发所造成的全球损失估计为110亿美元n 我国控制SARS活动的直接费用估计约50亿人民
4、币传染病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u 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u 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u 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 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感染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
5、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清除病原体清除病原体: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或通过特异性的免疫作用(如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感染过感染过程表现程表现形式形式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l 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存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与人体防御能力处于相持状态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l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
6、带病毒及带虫状态。感染过感染过程表现程表现形式形式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最常见隐性感染最常见v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感染过感染过程表现程表现形式形式T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并具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感染过感染过程表现程表现形式形式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的某些部位,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足
7、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感染过感染过程表现程表现形式形式区区 别别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能排出病原体1、有病原体、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有感染后免疫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经过的途径。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
8、物,包括患者(急性、慢性)、隐性感括患者(急性、慢性)、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染者、病原携带者 及受感染的动及受感染的动物。物。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于感染的人群。力而易于感染的人群。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流行过程的三环节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手、用具、玩具吸血节肢动物血液、体液、血制品土壤易感人群感染的人与动物传染源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T 潜伏期潜伏期T 前躯期前躯期T 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T 恢复期恢复期 潜伏期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
9、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常的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常波动于一定时间范围(最短、最长)内,故可波动于一定时间范围(最短、最长)内,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并且是检疫、留验接触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并且是检疫、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者的重要依据。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二、常见症状与体征:二、常见症状与体征:(1)发热:(Fever)热型 热度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热型 稽留热(sustained fever)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回归热(relapsing fever)不规则热(i
10、rregular fever)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且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极期。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常见于伤寒缓解期。间歇热24小时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常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败血症型热。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数日后高热重复出现,常见于布氏菌病。不规则热热度 低热37.537.9 中度发热3838.9 高热3940.9 超高热41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皮疹的形态 出疹时间 皮疹分布 皮疹性质 出疹次序(2)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斑疹 maculo rash,丘疹 papular rash,疱疹 vesicular
11、rash,脓疱疹 pustular rash,荨麻疹 ulticaria皮疹形态皮疹出疹时间:水痘,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水水 仙仙 花花 莫莫 悲悲 伤伤皮疹分布:向心性(水痘);离心性出疹次序:成批出现;依次出现 皮疹性质:充血性;出血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斑疹丘疹丘疹疱疹疱疹诊断诊断四、传染病的诊断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五、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综合治疗的原则 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 治疗治疗(二)治疗方法 (1)一般及支持疗法 (2)病原治疗 (3)对症疗
12、法 (4)康复治疗:如针灸 (5)中医中药疗法治疗治疗六、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 “五早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n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n甲类传染病是指(1)鼠疫(2)霍乱n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是指(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丙)(16)伤寒和
13、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丙)(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丙)(27)疟疾。n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n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乙)(34)黑热病(乙)(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