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育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体育微型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体育微型课题开题报告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
2、,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 小场地、大课间 ;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
3、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三、课题研究依据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
4、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
5、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措施: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6、。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六、课题研究步骤年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年月年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年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完成结题报告年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体育微型课题开题报告二一、本课题的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
7、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
8、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
9、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
10、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二、本课研究的条件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
11、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4、进修学校对课
12、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
13、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
14、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五、本课题的研究阶段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
15、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二)实施阶段(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
16、结论。(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三)总结阶段(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六、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体育方面的研究应该要怎么写相关的开题
17、报告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体育研究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一、本课题的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
18、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
19、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
20、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二、本课研究的条件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
21、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
22、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
23、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
24、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五、本课题的研究阶段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2
25、018年4月2018年7月)(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二)实施阶段(2018年8月2018年7月)(1)确定实验学
26、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三)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8月)(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六
27、、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预期成果: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七、课题组成员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一)学科专家指导:杨国华(学科专家、市教育研修院体育教研员)贺永军(学科专家、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及实践活动指导。(二)课题学术指导:潘景胜(教育专家、进修学校校长)、王元德(教育专家、进修学校党委书记),负责课题理论研究与实
28、际运作的学术指导。(三)课题负责人:吴岩,课题组长、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及与总课题组的联络工作。(四)课题组重要组织机构:课题组下设体育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课题联络组和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四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教师培训组:邱军、王乾、王彦军分别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实验教师运动技能及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课题实验组:乡村:张建新、徐树仁、吉华、王作军、房起成、鄂润泽、仲卫军、张大伟等城镇:杜明禧、李克军、李志刚、王宏伟、王志刚、郭永刚、胡翦飞,杨吉涛等上述为各实验校(学区)体育教研组长、市县体育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在本
29、学校(学区)的组织和实施。课题联络组:杜明禧、姜永波、王亮负责课题组与各实验校(学区)及各实验校(学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信息统计组:衣冠宇、白立威、周建。负责课题项目组网页制作、区域博客管理以及负责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课题组成员:全县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69人(名单略),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参与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 开题报告是对一个研究课题的说明材料。那么体育舞蹈的开题报告是怎样的呢?请看体育舞蹈的开题报告的相关范文!体育舞蹈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体育舞蹈论文开题报告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
30、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31、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3.可以锻炼身体。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
32、及进度安排:1 研究步骤、方法:(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2)上网查询(3)向老师请教(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2 研究工作进度(1) 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3) 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4. 杨萍,王美 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 北京体育大学.5. 毕秀淑,彭延春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