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篇1:北师大版五年级下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学校有一批
2、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的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二、新知探究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生说推导过程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
3、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2、动手实验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成果,推导公式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
4、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
5、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
6、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
7、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
8、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
9、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0、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篇2: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
11、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
12、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
13、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
14、习长方体的特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师:请同学们仔细
15、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生:能。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师:为什么?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生:上、下每个
16、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表面积)(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教学例1。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17、,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四、归纳知识,总结学
18、法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
19、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
20、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
21、(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
22、右”面。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
23、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
24、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2、归纳小结。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
25、体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3.前置性作业(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4. 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内容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26、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二、练一练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
27、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设板书计: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
28、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
29、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3)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交流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0.70.4+0.70.4+0.50.4+0.50.4+0.
3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0.70.4+0.50.4+0.70.5)2=0.832=1.66(m2)(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三、课堂作业1. 完成教
31、材第2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篇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
32、l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新课(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板书学生的:(
33、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4 4 1 l8 4 2 124 4 3 2(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V=a b h篇4: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
34、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计算:(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
35、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2)四人小组活动。(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师:1
36、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你还能想到什么?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2)四人小组交流。(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三、新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
37、体订正。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板书设计:体积单位的换算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
38、=1000 分米3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篇5: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39、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长
40、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41、?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
42、方体的关系。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43、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
44、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
45、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