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737394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全国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 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 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 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 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

2、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 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 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 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 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

3、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 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 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 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 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 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

4、进入 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 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 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 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 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

5、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 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 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 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

6、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 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 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

7、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 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 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 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 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

8、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 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 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 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9. 海明威“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 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 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7D 8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 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

9、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9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 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 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 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 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 “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 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故选 D。 【8 题详解

10、】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 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 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 “我们一定得滑”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 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 “说定了可一 点也靠不住” ,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 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 1

11、、2、9、10、11 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 段写 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 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 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 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 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全国 II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5 分)分) 3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2、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 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 论语 ,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 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弄得几个专家 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

13、离开 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 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 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 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14、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 苋” 。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 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 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 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 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15、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 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 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 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 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

16、,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 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 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 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

17、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 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 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 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 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 加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

18、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 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 , “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 ,是 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 “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 ,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 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 “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 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

19、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可根据前后文情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 理解人物的内心,从而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 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 【解答】 (1)C “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错误;此刻的老董并无“童心与快乐” ,而是 满怀故地重游的怅惘感慨,通

20、过“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可见,也是通过松鼠也喜爱橡实 烘托老董对橡树的珍惜喜爱之情。 (2) “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可见,有时光 飞速流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悟; “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 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可见,这是老董修书工作的起点,三十 年后再来此地,难免感慨; “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 带您的后人来了”对于带着老馆长的后人旧地重游,有对老馆长深深的怀念之情。 (3)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 宁存故物

21、 ”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 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 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可见,他坚守职业道德,不忘祖训,甚至于权威叫板还立下军令状。 “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父亲说,你 回头想想, 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 是怎么结下的。 你能回来不容易, 为了一本书, 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可见,他恪守职业操守, 为了修这本书,宁愿堵上自己的职业生涯,认为为此失去工作也“值得” 。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

22、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 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 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 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可见,他精益求精,为了染出与古树相近的蓝 色,不断试验,最终成功,完美复制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 答案: (1)C。 (2)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 深切怀念;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3)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恪 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

23、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 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 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

24、意寻找这些硬伤。 全国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 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 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 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 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 的森林,里面长

25、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 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 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 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 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 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 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

26、,嘎登嘎登由轻到重, 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 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 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 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 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 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

27、的图标, 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 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 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 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 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 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 风暴,在没有淡水没

28、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 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 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 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 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 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 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

29、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 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 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 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 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一段经历,不仅具有 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

30、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 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 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 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答案】7. C 8. 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 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

31、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 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 “记忆里的光” ,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 ,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 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 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 升华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 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 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

32、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 项, “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 “有意”应该是“自然” ; “这些寻常事物成 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 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我” 的文学创作。注意“甚至”一词的界定范围。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 题区间,再依据叙述顺序、方式和内容概括情节大意,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 文章第一段先写到看火车的缘起, “一位见多识广的

33、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 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在听到同学的炫耀,兴起了对看火车的期待之情; 第二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情, “我”们为了看火车而 穿过林子,克服了恐惧; 第三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 ,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 车,先闻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 “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把“看火车”的期待情绪 提到了最高; 第四段是看到火车,首先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光束” ,以光束与声音的渲染火车到来时的震撼 与激动心情,同时又通过“我” “捂紧耳朵睁大眼睛”看到的“镰刀” “锤头” ,呼应标题“记忆

34、里的光” ,勾连起下文对镰刀锤头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的叙述; 第五段写了看过火车之后的内心情感,因火车上的“镰刀”而感到自己与火车有了“亲近” “关 联”的特别感觉,引起后文。 事件层次:按时间顺序,以期待看火车、夜行看火车途中、贴近铁轨听火车声、看到火车强烈 的光束与火车头上的图标的顺序,层层递进地写了看火车的经过; 情感层次:向往惧怕兴奋好奇激动震撼感到亲近与特别;通过情绪的起伏波 澜,层层渲染加深,描绘出孩子第一次看火车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时在结构上也为后文的情感 体验与相关事件叙述做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一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标题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

35、 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作用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可以根据标题的内容指向带到文中具体分 析,按方向进行概括。 “记忆里的光”既是指儿时看火车时,第一眼看见的火车头上强烈的光束,并在强光下看到的 “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又是指其后在自己的人生中再次出现的带有“镰 刀和锤头”的事物; “记忆里的光”是全文的线索,分别串联起儿时看火车,青年时贾队长的挎包,复原后抡大锤 打铁几件事,让行文结构清晰明了; “记忆里的光”不仅是“镰刀和锤头” ,更是包含着作者在向往新事物的同时还有对土地、家乡 的眷恋“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 一把磨得飞快、

36、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 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 对尽忠职守、踏实肯干等精神的赞颂“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 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 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 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 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 就是泥土。他们就是用贾队长

37、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 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 “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 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流露出对“镰刀锤头”的 深厚感情。 新高考卷(山东卷)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水记 注(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 “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 北永贞。”( 建水县志

38、)如果在城外 20 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 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 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 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 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字、旅馆 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 逛了, 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 可以浅斟

39、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 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 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 大衡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 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 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 嚼筋的嚼筋,吆五喝

40、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 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 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 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 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 就是龙井菜市场, 那郑屠、 张屠、 李屠、 赵屠 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 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 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 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 叫做干巴菌, 正闪亮亮的,在锅

41、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 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 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 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 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 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 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 祖母、媳妇、

42、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 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 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 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 、莴笋、茄子、青椒、 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 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 ,咯吱 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

43、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 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 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 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 文意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 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 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 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

44、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 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 “结实、健康、天真”。 D. 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 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 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 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卷子, 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 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 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 通人家一代代的平

45、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 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 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答案】6. D 7. A 8. 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 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 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 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文章以时间的

46、延续为思想线索,将 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 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 项,文章意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意欲表现建水城的繁 华富庶,而非“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狂不羁”。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

47、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 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选项带入文中比对分析,寻找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 项,“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并没有一味“铺叙”建水 城,里面既对历史的回味,也有对现实的客观描写,穿插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首先根据文章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语段出现的关键词等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然后依据写作主旨、语段位置等回答其在文中的作 用。 作答时,首先在文内勾画出饮食描写方面花费大量笔墨的地

48、方,然后再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 文章运用大量笔墨写了建水城内临安饭店中食客满堂的场面,“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 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 五喝六,拈三挑四”,以此表现建水城的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文章还重点写了烧卖的做法, “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并且说“这家烧麦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以 此表现建水城的历史传承。 后文中还重点写了小巷中蘑菇的香气和小巷里的人提着蔬菜行走, 并对蔬菜进行了铺陈,“草茅、莴笋、茄子、青椒、豆腐,短、肉糜、菱”,以此表现人的日常 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也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具体落在行文线索上。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 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 作答本题,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把握文章内容。在空间上,第一段首先从城外的临 安车站开始描写建水城,然后依次抓住这些语句“一旦进入城门”“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 过”“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世界的气候-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世界的气候-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下(第九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下(第九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第八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第八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的公转-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的公转-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生产运作管理学习培训课件.ppt 生产运作管理学习培训课件.ppt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