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时期(1840-1860年)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十五课.两次鸦片战争一.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世界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科技落后军事船坚炮利作战能力底下,仍主要使用冷兵器对外政策拓展殖民地,将矛头对准亚洲闭关锁国社会状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二)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1)背景: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在两国
2、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自然经济的抵制)(2)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直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根本目的)(3)影响:【1】英国掠走中国大量白银【2】鸦片烟毒损害中国人的健康,加剧政治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加重人民负担2.禁烟运动(导火索)(1)中国禁烟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将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英国政府借此宣布对华发动战争3.鸦片战争的过程(1)时间:18401842年(2)经过爆发: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进程:第一阶段,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第二阶段
3、,强占香港岛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3)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说明】 从鸦片战争中得到的启示落后必然挨打,必须保持政治制度、经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潮流。4.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条约条约国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中英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1843年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844年望厦条约中美1844年黄埔条约中法【知识拓展】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1.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人在中
4、国违法,中国的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外国驻中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处理2.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根据国际条约上的最惠国条款给予对方的优惠待遇,片面是指最惠国待遇只由一国单方面给予另一国。这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只要清政府给某国一项特权,则其他国家也同等享受该特权(2)危害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西方国家倾销商品(3)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背景鸦片战
5、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2)表现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输入中国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导致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即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农业分离丝、茶等农产品生产日趋商品化。(3)特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4)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迫卷
6、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明】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还表现为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列强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3)客观原因: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为列强提供了机会2.经过(1)第一阶段(18561858 年):1856 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 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18591860
7、 年):1859 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1860 年 8 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天津条约:【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公使驻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美、俄两国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抢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鸦
8、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5)危害:【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和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人民反抗【3】外国侵略势力更加深入,方便了商品倾销和原材料掠夺【4】列强获取了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4.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 1.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2.“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规定而不是天津条约,开辟“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天津条约而不是南京条约【概
9、念辨析】“半殖民地”vs“半封建”1.“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2.“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3.“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开眼看世界(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清朝统治阶级高层封闭、愚昧与腐朽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3.有识之士(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下,面向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活动林
10、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sh)撰成瀛寰(yng hun)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三)影响及局限1.
11、积极影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局限: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说明】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但他们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知识拓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含义、背景和影响1.含义: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2.背景:它是在面临民族危机的形势下提出的,鸦片战争中中国连连失利,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觉醒,开始抛弃旧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情
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860-1911年)第十六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民族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4)其他原因:西方宗教的影响(5)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此发动组织群众。形成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说明】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1)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13、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永安建制:1851 年 9 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 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4)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多地,军事上达到鼎盛(5)天京变乱:1856 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说明】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6)后期活动: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
14、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7)天京陷落:1864 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时间及目的:1853 年冬颁布,目的是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内容 a.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b.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c.实施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a.性质
15、: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b.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c.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说明】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表现在:平均分配土地和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恰好相反(2)资政新篇颁布时间:1859 年 内容:【1】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等 评价: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具有进步性,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
16、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具有超前性和空想性(3)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颁布时间1853年1859年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未实行的原因落后性和空想性无社会基础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失败是
17、必然的5.影响(1)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知识拓展】 农民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局限性及其带来的启示1.作用:农民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2.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它们是以封建手段反抗封建制度。传统的农民运动被中外反动
18、势力联合绞杀,最终失败3.启示:农民运动只有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用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列强侵略,清政府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即“中体西用”,以求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点透】“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违背了“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破产而告终【知识拓展】“中体西用”思想与“开眼看世界”新思想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是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
19、具体表现在: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践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3.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奕训,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旗号:“自强”性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官办企业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
20、津机器局(2)创办民用工业原因: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旗号:“求富”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代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他奏准成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创办近代教育: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之先河(4)筹划海防:从 19 世纪70年代中期起,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5.结果及评价(1)结果: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评价: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
21、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没有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6.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概念辨析】 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比较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口号自强求富 运营方式官办官督商办 产品用途武装清军投放市场,获取利润 性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官办企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 生产方式采用机器大生产、雇佣劳动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
22、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向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4)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5)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6)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2)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兴建企业,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的作用2.代表企
23、业和行业(1)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2)行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几个行业部门3.特点(1)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弱,主轻工(2)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3)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4.影响(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2)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力量(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四)边疆危机1.西北边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3)历程时间主要活动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从肃州(今酒泉)西征,仅用半年多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1877年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阿古柏兵败自杀。年底,清军攻克喀什噶尔,阿古柏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25、(除伊犁外)。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的阴谋破产1880年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支持曾纪泽的外交谈判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仍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2.西南边疆:中法战争(1)背景:1883 年 8 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2)过程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 年 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3)结果18
26、85年,清廷下达停战令,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 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五)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的背景(1)19世纪 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2)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国力增强,意图侵略中国(3)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4)清政府政治腐败,软弱可欺2.过程(1)爆发: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1894年 8月,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1894 年 9 月,清军在平壤大败(3)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在这次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但北洋舰队主力尚
27、存,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日本海军乘机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旅顺、大连,制造旅顺大屠杀(5)威海卫战役:1895 年 2 月,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覆灭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895 年 4 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宣告结束4.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危害(1)马关条约的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2)马关条约的危害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
28、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5.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武装抗日斗争)(1)背景:1895年,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2)过程: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3)意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知识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
29、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打破了东亚地区短暂平衡的政治格局。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2.加速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六)瓜分中国的狂潮1.背景(1)世界: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2)中国: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2.概况(1)三国干涉
30、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 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强迫中国借款: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3)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4)获取特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vs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相同点1.都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31、,剥削中国人民2.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如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利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等第十七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社会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潮(5)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贡献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明确提
32、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他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批判封建君主论,主张主权在民2.过程(1)开始:1895 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发展:11895 年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2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笔,湖南的改良派还创办了湘报 3组织强学会、建立保国会4创办时务学堂 5上书请愿(3)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 6月 11
33、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至9月 21日措施内容作用局限政治(1)鼓励臣民上书言事(2)举荐新政人才(3)精简机构,裁撤冗员(4)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 等政治主张经济(1)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创办国家银行(3)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4)兴办邮政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映了维新本主义的发展文教(1)废八股(2)创办各种学堂(3)派遣留学生(4)准许民间办报馆、学会(5)设立译书局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按新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兵船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4)失败:1898 年9月21日,
34、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很强大 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历
35、史意义: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说明】 戊戌变法最重要最实质的影响是思想上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而在救亡图存和变革社会制度上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成效(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山东民众开展反洋教斗争2.口号:“扶清灭洋”3.性质:一场自发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4.发展历程:清政府先“招抚”后“剿”,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后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5.评价(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36、(2)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6.失败原因(1)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2)根本原因:群众自发的反帝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概念辨析】 太平天国运动 vs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点背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19 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矛头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帝国主义组织领导有统一组织、领导、斗争纲领无政权建立政权,斗争时间长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对西方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并颁布资政新篇盲目排外相同点(1)都是由农民阶级发动的(2)都采用
37、暴力斗争的方式(3)规模、影响大,都有一定的进步作用(4)都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5)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到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爆发:1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联合发动侵华战争3.民族危机的加深(1)时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辛丑条约(2)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
38、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向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 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素养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
39、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B.勇于维护领土完整C.积极打击倭寇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有人曾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3.下表为有关南京条约“关税问题”的记载。后来英国人把“秉公议定”曲解成“须同英国商定”,并强迫清政府接受。这主要反映了()记述出处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南京条约中文版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条:“中国皇帝陛下同意
40、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B.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开始走向瓦解C.英国侵略者的强权政治和狡诈手段D.英国用中国文化对条约加以解读4.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失败,很多民众思考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原因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这一认识()A.科学分析了战败原因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D.便利于投降派推卸责任5.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
41、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6.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清朝的自称不再是奉天承运的“天朝”,而改为了“大清国”。19世纪,列强把外部的“国”(概念)强行塞进了中国,一些中国人的思想因此被搅乱了。这说明()A.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清朝主动顺应世界潮流C.中西方文化的逐步融合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对于办理中外交涉提出,要“以守约为主,
42、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灵活转向僵化B.由捍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8.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过程中,有人对书中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置于亚细亚图之后深感不安,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置于卷首,徐继畬接受了此建议。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畬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A.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B.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C.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9.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这一基
43、本趋势发生重大改变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10.下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统计情况。出现下图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南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11.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A.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B.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C.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D.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12.下表反映了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情况,由此
44、可知洋务运动()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左宗棠职务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A.造就了地方势力和利益B.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C.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D.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13.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对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条约签订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贷款,并激烈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还在5年之间投资新建了800多家工矿企业。这说明()A.列强通过多种方式缓解清朝的财政危机B.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C.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列强攫取利益的方式D.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4.下面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