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考 前前 必必 背背 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 观测宇宙。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类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巨行星:木星、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和液 态水。 5.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6.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7.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1)活动类型:太阳黑子(光球) 、太阳耀斑和日珥(色球) 、日冕 物质抛射(日冕) 。 (
2、2)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影响卫星导航、空 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 8.地层的沉积规律: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9.生物演化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10.各年代生物演化规律 (1)植物:海生藻类(前寒武纪)蕨类植物(古生代)裸子植 物(中生代)被子植物(新生代) 。 (2)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早期)脊椎动物(古生代晚 期)爬行动物(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 。 11.地震波分类 (1)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 (2)横波:传播速度慢,仅能通过固体。 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组成
3、: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水汽 和杂质。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分布特点 (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 (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 (3)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后增。 3.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4.两类风的风向判断 (1)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 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1.三类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
4、的动态平衡; (2)促进地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影响全球的气候与生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3.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降低。 5.海水运动的类型:波浪、潮汐、洋流。 6.洋流的影响 (1)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 (2)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3)影响海洋污染。 第四章第四章 地貌地貌 1.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2.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和坡度(坡度和坡 向) 。 第五章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植被与土壤 1.植被的类型:森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
5、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 针叶林) 、 草原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 荒漠 (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 2.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第六章第六章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3.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 建筑物。 4.防灾减灾的手段: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 复。 5.遥感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测灾害,准确预报、预警;为灾情统计、 灾害救援提供支持。 6.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精确定位,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7.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 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和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 损失等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