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文档编号:744762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在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加大语文学习路径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22年版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如下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2)在班级、学校或家庭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2、(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定,体现了以下特点:1.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向生活扩展第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大跨度地延伸到了学校、家庭、社区、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等现实生活场所。任何课程都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的知识、能力都是空洞乏味的。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从第一学段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扩展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所,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内涵,还能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2.尝试进行有意义的问题探究在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表述中,2022年版课标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与形式,如以爱图书为主题的借用、购买、整理书籍活动,爱文具为主题的整理文具活动,爱生命为主题的绿植、小动物养护活动等,都是值得教师去规划安排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3.初步培养跨学科学习的意识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与大篇幅的表达。结合2022年版课标关于第一学段学业质量的描述,本学段跨学科学习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观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

4、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亲身实践与尝试,获得对动植物及周边生活的体察与了解,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并以自己喜欢且胜任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初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意识和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的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

5、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第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更加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体现出以下特点:1.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更加宽泛第二学段明确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它课程联系起来,如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通过各类校园活动的设计与举办,使语文成为沟通各学科的桥梁,在具体真实的活动情境中深化语文学习;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图腾意义、审美象征等中华文化意象的体验与探究纳入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文化领域进行有效探究;另外,还将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直接关联,把语文课程的边界延展到

6、生活领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建立社会责任感。2.跨学科学习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包括“设计”“参与”“参观”“了解”“发现”“探寻”“参加”“体验”“调查”“研讨”等,为跨学科学习提示了广阔平台和丰富路径。如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校园活动,需要规划活动方案、设计宣传海报、绘制活动指南、撰写主持稿件等,学习由识字读文走向设计策划,由点状认知走向网状应用。学生分工合作,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这是单一语文学习无法产生的综合效益。“参观”则带给学生一个广阔天地,使语文学习有了源头活水。“了解”“发现”“探寻”等亦是如此,能创设有意义的读写思情境,拓宽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3.重在培

7、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本学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的各个环节,乐于观察、提问、交流,与他人合作完成策划、组织、成果呈现等一系列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主题收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探寻、调查、研讨;能将学习成果制成照片、图表、视频、音频等作品,或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展示与分享。第三学段(56年级)(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

8、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在学生自主体验、感知、研讨、设计的基础上,强调多种形式的成果分享,特点如下:1.跨学科学习时空进一步拓展一是将语文学习延伸到校园文化社团。校园文化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文化、艺术团体。第三学段鼓励学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和参与书法、戏曲、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传承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二是将更

9、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导入跨学科学习,并将参观考察活动作为学习载体。参观考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动力、思维力、学习力,强化团队意识,拓宽学习视野,敏化问题意识,提升综合素养。三是将学生置于无边界的空间与时间的奇思妙想中,无限扩大了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过去、现在与未来,使语文学习既与传统接轨,又与现代合拍,并为未来奠基。2.跨学科学习指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虽然学习的领域更广阔,但学习活动更加聚焦于某个主题,活动形式也更接近于成人生活,如社团活动、参观考察、未来生活设计等,都更具有自主性、现实性、发展性。这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

10、,更是学生时代生活的引入与融合。教师可以从表述的学习内容中,开发出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戏曲汇演”“我是小小手艺人”“研学分享会”“未来生活狂想”等,都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从项目的确定、方案的拟制、过程的实施、成果的分享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的要求。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任务情境,面对较复杂的问题,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状态及进程,改进应对方式与策略,寻求优化解决的路径与方案。3.在分享过程中提高多媒介运用能力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非常重视学习成果的“分享”,如“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

11、分享奇思妙想”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提炼与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与表达,并进行个性化的展示与交流。因此,本学段跨学科学习应着重于问题探究过程与成果的多样化呈现,包括活动计划、实施方案、过程实录、研究报告、专题演讲等应用文体的写作、讨论、评析,做到条理清楚、语言明白、书写规范整洁。学习内容中还提出要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学习成果,促使学生文字材料的撰写还要符合不同媒介的表达要求,学习各种多媒介的实践操作,如模型、网页、小册子、公众号、海报等的制作,将学习成果的呈现过程变成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创造潜能,锻炼自身的跨学科思维和多元读写能力。总之,三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与

12、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由简单交叉到多维交叉、由综合思维到跨界思维、由问题解决到创新突破,呈现出跨学科学习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同时,该任务群又紧紧依托项目式学习这一基本载体,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素养。就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介入与调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问题解决的角度看,注重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鼓励跨学科学习结果的有形化、物态化、产品化,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更好地促成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三、路径与策略:用跨学科方式解决真实问题2022年版课标对本学习任务群作出了具体的“教学提示”。第1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

13、学内容,强调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内容;第2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注重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资源,鼓励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第4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评价,重视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第一条教学提示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1.凸显跨学科学习的整体性

14、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固有的学科分类,“是对传统无数学科独立王国、封闭体系的一种逆向运动”。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各科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成了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语文跨学科学习应以“整体育人”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身心规律、社会实际及真实生活,树立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育人观。语文教师要提高课程站位,明确语文学科的本质,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语文学科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语文跨学科学习要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方法关联与实践勾连,关注人与人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从知识统整到思维发展,走向真实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学习“不仅要注重人的知识或技能

15、的侧面,还应当重视身体的、社会的、道德的、审美的、创造的侧面,乃至特定文化的精神侧面”。2.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规划性跨学科学习涉及对国家课程与日常课堂的变革,需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合理规划。首先,教师要以学段为整体,规划每学期的跨学科学习。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每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目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要点,将学习目标与内容有计划地分解、贯穿到各个学期。其次,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时,要以国家教材为依托,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重组和拓展,建立学科知识与真实生活、真实问题之间的联系,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第三,妥善安排学习时间。语文跨学科学习应该是语文学科学

16、习的一部分,开展跨学科学习应该利用原有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不能额外增加课时和课外作业负担。如果确需增加课时,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协商,将跨学科知识的教学时间统整起来,作为跨学科学习课时。3.把握跨学科学习的适切性跨学科学习要基于学习的本质、学生的需求、整体育人的要求,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个体生活和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学习中,解决真实问题。因此,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围绕课程目标,从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真实生活中选择主题,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和学习能力,围绕主题规划学习问题、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语文跨学科学习首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有意义的情

17、境中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策略应用与实践活动;第三,在成果展示的形式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段特点,第一学段可以使用视觉图像、口头语言等形式,第二、三学段可以多一些书面或者多媒介的呈现,如研究报告、小册子、设计方案等。第二条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语文跨学科学习遵循了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回归真实世界

18、。但是这些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往往超出了学校、家庭范围,需要学生身体力行,手脑并用,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去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跨学科学习任务是以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实践为基本活动,要解决这类问题,完成任务,往往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的。这要经历各种社会性的互动,同伴间的交流、讨论、配合、协作,以及与外部人员的沟通、接洽、商量、求助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历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内驱力,运用高阶思维,创新行动方案,完成真实的作品或贡献有意义的成果。跨学科学习促使学生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自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思考,提升更具灵活性

19、的认知、交流、合作、决策、创新能力,最终促成学生的心智发展。2.在跨学科学习中掌握问题探究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是跨学科学习一个重要的学习取向,但解决问题并不是跨学科学习的唯一目标。教师要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就真实的问题展开真实意义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作为素养导向下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任务存在的意义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在驱动性任务的激发下,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积累,调动多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团队协作效能,经历发现

20、问题、解析问题、钻研探讨、尝试调整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从而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获得学习力与生活力的提升。3.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成果导向习惯跨学科学习要积极践行“成果导向”理念,教师要想清楚以下问题:第一,我们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第二,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第三,我们如何保障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第四,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呈现这些学习成果。跨学科学习成果的设计,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诱导开发学生的各方面潜能,解决问题,呈现学习成果。当然,学习成果不应该仅仅是最后的结论、结果,如一篇文章、一份报告等,还包括学习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生成的材料,如计划书、活

21、动方案、观察记录、会议纪要、收集的资料、过程实录、实验报告、访谈日志、日记等等。它们体现了学生整理、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是深化体验、形成理解、心智成长的佐证材料,是极为珍贵的学习成果。第三条教学提示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1.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基于各学科间的交叉协调,因此跨学科学习必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软化学科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与提升。有着鲜明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语文课

22、程,其课程内容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它的综合性广义上是对生活涉及的所有内容的综合, 其狭义从知识角度上说是对所有课程内容的综合”。因此语文很容易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与融合,但同时也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本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要增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整体运作。一方面,大力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或真实任务的实践学习,寻找合适的主题,建立学科合作,让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与能力,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跨越学科与生活的边界,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真正合作;另一方面,注意发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的独特功能和支撑作用。2.扩大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要将

23、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开放,更要将语文教学向社会开放,向自然开放,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教育基地、社区中心、文化场馆等地域资源,使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获得必要的资源支持。还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实践机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学习形式的开放上,将语文学习从语文书、练习册、抄写本扩展到书籍杂志、演示文稿、宣传海报、网页、短视频、思维导图、小册子、表格图形、真实的文学创作等多媒介作品中,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重构语文学习的意义,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

24、材料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第四条教学提示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1.明确跨学科学习的评价维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维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知识。该维度指向学生能否灵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任务。学习态度与能力。该维度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过程表现,如:能否积极思考与行动

25、,能否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寻找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能否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改正,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严谨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意识等等。学习成果。该维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成果所反映的语文学科特征,如:是否以语言为主体呈现学习成果,是否深度理解语文的核心知识,是否在言语交流、思维方式、成果表达等方面有所发展等;另一方面是对成果的交流情况作出评价,鼓励学生通过演讲、公众号、小册子、交流会等形式传播自己和团队的学习成果,获得别人的反馈和意见,并做出反思和改进。同时也了解别人的学习成果,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评论,获得能力的迁移与运用。2.用好跨学科学习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广泛地应用在跨学科学习的各类情

26、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照量表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明确该坚持的、该改进的和需要改变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量表有两种常见形式:综合表现评价量表与单项能力评价量表。这两种量表可以单独出现在各项跨学科学习中,也可以同时在一项跨学科学习中使用。评价量表应该在跨学科学习之前就制定好,可以由语文教师单独制定,也可以由语文教师组织所跨学科的相关教师共同制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制订好的评价量表要在开启学习活动前就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这些评价标准的含义,并嵌入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前置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清晰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更有效地实

27、现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具有逆向设计、以终为始的特点。3.优化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过程跨学科学习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反思、探索、合作与创造。跨学科学习评价要尽量避免用简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优劣判断,而是要细致体贴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状态、行动实践及体验感受,及时给予反馈、赞赏、理解或帮助。教师要在形成性评价反映的各项数据中,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节奏与路径,给予相应的协作。对于跨学科学习来说,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如,真实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产生迫切的交流意愿,适切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冲破语言的障碍,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讨论、辩论、陈述、解释、报告,以及各种书面形式的交流和成果分享,都需要学生进行不同身份的切换,以报告者、倾听者、评论者等多重身份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有时就是教师坐在讨论现场的看看、听听,在学生讨论有阻滞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或引导。这样的形成性评价都是提供给学生可理解、可行动的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小学语文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